最長的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一位善知識說,人間最長的路是「想」。一直想,想到中年過了、老年來了,人生的終點也到了,仍然沒有想出一條路。想做一件事,把握時間起而行,光想沒有執行,事情不會有任何改變。


有一個嫁到南部的女人,在每日一次與媽媽的電話中,感覺媽媽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女人帶媽媽就醫,醫生診斷媽媽得到躁鬱症,女人當下決定農曆春節後帶她回家照顧。過完元宵,女人上台中將媽媽帶回高雄,女人說,如果沒有把媽媽帶在身邊照顧,再過不久,不是住進療養院就是要聘僱外籍看護照看,媽媽會漸漸失能,最後失智。


女人帶媽媽回到高雄,每天帶她出門,先到公園適應環境,慢慢的走進人群,去市場買菜、去百貨公司走馬看花,接著就帶媽媽到回收場做事。一開始媽媽十分排斥回收場的垃圾,然而,女人嚴格「規定」媽媽要做幾小時才能回家,幾次之後,媽媽做上癮了,志工很客氣很好相處,一天不去就渾身不對勁。在女人的堅持下,媽媽躁鬱症痊癒了,天天出門做好事,女兒的用心,救了媽媽的心,也醫治了媽媽的病。


我們想做一件事,一件很要緊的事,卻總是在心中猶豫不決,東想西想,想一年也在想,想兩年也在想,最後十年過去了,仍然「一事無成」。身邊有一些朋友總是說,想把媽媽接來照顧,想把爸爸接來同住,想把阿公阿嬤一起接來生活,想得很厲害,卻做不出來,因為有困難,那個困難也是自己想出來的,想到最後都是妄想。


女人說,把握時間跟媽媽相處,幫助她恢復健康,讓她的生命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那是她能做得到,也是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哪一天,天不假年,媽媽時間到了,她不會有遺憾,她會非常祝福。女人克服困難將媽媽帶在身邊,她說這不算孝順,是應該做的事,就像小時候,生活再困難,媽媽一樣把孩子箍得緊緊的,再辛苦也不讓孩子受飢受寒。


#行孝行善不能等

#孝養是義務

#孝順是心意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的人讀書,讀得不好,不是不用功,而是拼盡全力也只有這樣的程度。有的人學工夫,學得不好,不是不認真,而是天生學習障礙再怎麼努力都只能停在某個程度。人生有許多事不是認真、用功、下功夫就能得到相同的回饋,唯一能做得到的就是無愧於心,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關心我們的家人朋友。 有一個女人小兒麻痺,四歲
如果我們口袋只有一百元,卻想要幫助一位肢體殘障的朋友買一輛電動摩托車,這個忙,恐怕幫不上。一輛電動摩托車最便宜約四萬元,一百與四萬差距太大,如果硬著頭皮幫,可能會淪落古代賣身葬父的地步。 上述只是比喻,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福德資糧普普通通,平日也沒有做善事的習慣,更沒有固定誦經的功德力,有一天
任意門與縮小燈曾經對我造成選擇性的困擾,那時候羨慕大雄有小叮噹這個好朋友,更羨慕小叮噹口袋裡的任意門,去任何地方都沒有阻礙。對縮小燈的渴望不亞於任意門,遇到不喜歡的人馬上把自己縮小,看要躲到櫃子、書包或是口袋,都不會有人發現。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能隨機縮小自我,將自己置於「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境界
有一群志工,頂著三十八度高溫在找一個地址,鄉下地方,地址差一號就差了十萬八千里,志工在烈日下走了一個多小時,不得已求助里長,這才順利找到案家。志工走進屋內,見床上躺著一個男人,一手一腳掉在床沿外,臉色死灰,叫不醒。志工緊急叫救護車將男子送醫,隔日就出院了,醫生說叫不醒的原因是血糖過低造成的休克,再晚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年輕兄弟,父母雙亡,家境一貧如洗,哥哥整天遊手好閒在外鬼混,每每到了用餐時間才會回家。弟弟很勤奮,總是一大早上山摘野菜回家料理,同時還要料理家務。這個弟弟很敬愛哥哥,好東西都會先給哥哥用給哥哥嚐,對自己很隨便,有時野菜摘得不夠多,弟弟就只能吃難以下嚥的梗,也從來不抱怨。
有的人讀書,讀得不好,不是不用功,而是拼盡全力也只有這樣的程度。有的人學工夫,學得不好,不是不認真,而是天生學習障礙再怎麼努力都只能停在某個程度。人生有許多事不是認真、用功、下功夫就能得到相同的回饋,唯一能做得到的就是無愧於心,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關心我們的家人朋友。 有一個女人小兒麻痺,四歲
如果我們口袋只有一百元,卻想要幫助一位肢體殘障的朋友買一輛電動摩托車,這個忙,恐怕幫不上。一輛電動摩托車最便宜約四萬元,一百與四萬差距太大,如果硬著頭皮幫,可能會淪落古代賣身葬父的地步。 上述只是比喻,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福德資糧普普通通,平日也沒有做善事的習慣,更沒有固定誦經的功德力,有一天
任意門與縮小燈曾經對我造成選擇性的困擾,那時候羨慕大雄有小叮噹這個好朋友,更羨慕小叮噹口袋裡的任意門,去任何地方都沒有阻礙。對縮小燈的渴望不亞於任意門,遇到不喜歡的人馬上把自己縮小,看要躲到櫃子、書包或是口袋,都不會有人發現。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能隨機縮小自我,將自己置於「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境界
有一群志工,頂著三十八度高溫在找一個地址,鄉下地方,地址差一號就差了十萬八千里,志工在烈日下走了一個多小時,不得已求助里長,這才順利找到案家。志工走進屋內,見床上躺著一個男人,一手一腳掉在床沿外,臉色死灰,叫不醒。志工緊急叫救護車將男子送醫,隔日就出院了,醫生說叫不醒的原因是血糖過低造成的休克,再晚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年輕兄弟,父母雙亡,家境一貧如洗,哥哥整天遊手好閒在外鬼混,每每到了用餐時間才會回家。弟弟很勤奮,總是一大早上山摘野菜回家料理,同時還要料理家務。這個弟弟很敬愛哥哥,好東西都會先給哥哥用給哥哥嚐,對自己很隨便,有時野菜摘得不夠多,弟弟就只能吃難以下嚥的梗,也從來不抱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八十年的人生很長,長到她忘記了許多事,親愛的家人、朋友、伴侶,在旅途中丟失太多記憶,到最後,她連自己是誰都想不起來。 她看著人們圍繞在她身邊,嘴唇開合,或憤怒或悲傷,夾雜著密密麻麻的失望,追問著她說出他們的名字,而她只能迷茫的睜著老邁的眼睛,連這樣也很吃力。
年輕時候總想著,慢慢成功,等哪天收入漸豐 能帶著家人去往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殊不知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 原先規劃的日本行,不得不取消, 同年底,母親因癌症離世。 頓失所依,人生前進的動力掉了一顆引擎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Thumbnail
最近大家都在瘋走聖路,但對於生命到臨終前的剩路,有想過怎麼完成?終點要到哪裡呢?
既然聊到了訂目標這件事,也想來聊聊這幾年生活和心境上的轉化。 - 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算孝順的人。 在媽媽生病之前,我為她做的事好少好少,更別提「順」,我一直隨心所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超不聽話還很愛頂嘴。 我們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各過各的生活,各自安好就好。 2021~2022年算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八十年的人生很長,長到她忘記了許多事,親愛的家人、朋友、伴侶,在旅途中丟失太多記憶,到最後,她連自己是誰都想不起來。 她看著人們圍繞在她身邊,嘴唇開合,或憤怒或悲傷,夾雜著密密麻麻的失望,追問著她說出他們的名字,而她只能迷茫的睜著老邁的眼睛,連這樣也很吃力。
年輕時候總想著,慢慢成功,等哪天收入漸豐 能帶著家人去往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殊不知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 原先規劃的日本行,不得不取消, 同年底,母親因癌症離世。 頓失所依,人生前進的動力掉了一顆引擎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Thumbnail
最近大家都在瘋走聖路,但對於生命到臨終前的剩路,有想過怎麼完成?終點要到哪裡呢?
既然聊到了訂目標這件事,也想來聊聊這幾年生活和心境上的轉化。 - 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算孝順的人。 在媽媽生病之前,我為她做的事好少好少,更別提「順」,我一直隨心所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超不聽話還很愛頂嘴。 我們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各過各的生活,各自安好就好。 2021~2022年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