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這麼多機會重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去年以來,疫情讓許多事情改變很多。
  可能因應那句話,一場秋雨一場涼。事情發生總是會有原因,改變有時候也是需要一個契機。
  去年疫情美國特別嚴重的時候,加上人生安全問題,我一個大學學妹就成為美國回來台灣避難的學生之一,然後一直日夜溫差的線上課程,在這兩個月確定能畢業了。
  所以最近在考慮找實習或工作,聽她講可能目前的她人生規劃的排序是上海的工作>美國的實習>>>在台灣,簡直有多遠跑多遠的人。
  回來這一年多裡面,去年台灣不怎麼嚴重時,我們約過幾次吃飯喝過酒,也跟我們一群共同朋友聚過餐。聚餐那時開過她跟我一個朋友的玩笑,因為她在台灣唸大學的時間其實很短,但竟然也夠交一個男友。
  我們一直開玩笑說她是行動派。
  曖昧交往談戀愛都不會耽誤她考試申請出國。
  剛上大學她就是我直屬學妹,那時候帶她一起吃飯就看她對我的一個很暖的朋友有好感,後來人間月老我當時就嘗試撮合他們。
  但可能理想還是在他方,學妹出國唸書的決定太匆忙,準備考試完忙著申請、申請上後要出國找房子、再回來辦留學簽證和休學,然後整理行李後又飛出國。她跟我說等到終於落地安頓完,他們已經一兩個月沒認真聊過天了。
  他們的聊天紀錄就這樣停留在好幾年前,停在學妹問我朋友說台北冷嗎?是不是還在下雨,和房東到底修漏水了沒。分手的動靜很小,在日常生活這些瑣碎裡,在我朋友回了一句「嗯,都很好。」裡,在沒有人再接續下去的話題裡。小到甚至當事人都沒發現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早就成為過去了。畢竟有戀愛是對方不在生活裡的時候,生活就滾動著把對方的痕跡捲走了。
  去年學妹回來台灣,過幾個月我們約聚餐時有人吵著把這個朋友約出來,但也沒真的做出這種事情來,拿別人的過去來開玩笑造成不能挽回的難堪,總不是成年人該有的態度。社群媒體這麼方便的時代,就算沒特別聯絡,那個朋友還是透過動態知道學妹回來了。學妹說明明看到他點了每個有發合照的朋友的讚,但隔了很多天才在學妹的貼文上按讚,明明都也有好友也沒刪掉,就是隔了好幾天才特別點去看一樣。
  這之後又過了好幾個禮拜,這朋友才回應學妹一個抱怨喜歡的咖啡店關了的限動,說那家他們都知道的店,只是搬家換名字、不是倒了,他還有去過新店址幾次。
  就這樣又聊上了,他們在這陣子三級疫情之前終於約出來吃了飯。中間間隔很多年,說這陣子有聊不完的近況,聊了過去的小事、還有後來沒來得及認識的對方。聊天紀錄又重新接續上了,像這幾年沒中斷過一樣。
  然後就遇到了台灣疫情嚴重的這陣子沒辦法出門見面,學妹開始準備畢業,但想要做的事情依舊不在這裡。
  她抱怨說他們怎麼會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問了我遠距離戀愛的事情,並且問了他們這樣是不是算又在一起了?她問了這個問題,我才發現沒有人想過他們到底復合了沒,只一起煩惱著到底他們之後怎麼談戀愛。
  今天早上我問了身邊朋友說,你身邊有朋友要考慮復合,是不回頭派還是讓他再試試看派的?我問完發現我忘記講了,忘記說其中一個是當你覺得她跑得很遠,她會飛得更遠的個性。另一個個性適合在地面生活,這兩個人未來可能天南地北。畢業後這兩年,大家各自的發展跟飛一樣的變化,尤其是女生朋友,我身邊已經確定要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都是女性,做跟學校學的東西完全搭不上邊的人也是一大堆。我問朋友說,如果這樣相差很大的兩個人還能在一起,是不是代表吸引對方的事某種不會變的特質?
  學妹現在還是個剛畢業的學生,是不是還有一些時間能試試看?畢竟人不會有這麼多機會重逢,也沒這麼多機會重新在一起。
  但一個人決定要走另一個人的雙腳還踩原地,那些愛是怎樣變成愛過的,誰也不知道,誰也不能阻止徒留原地的是被遺留者的傷心。有時候我們好像只能尊重離別,因為最後會知道,無論做什麼,無論變得優秀,死纏爛打或沈默,應該會明白,有些人感情要分離,就這樣分離了。
  時間過得太快,期間順順略過的,或高興或難過,或其他都化成一種不痛不癢的情緒混亂的堆疊在某處,然後在歲月沈澱中,他成了年少時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曉得你是不是有感覺自己帶著一副面具在嘗試融入人群的時候?在現今無數觀點教你如何脫出人群、成為自己和享受孤獨的時候,19世紀的阿德勒以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存在物的觀點去著作出這本《走初孤獨》,他在書中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完整。 應該這樣講,完整才是我所憧憬的,一直沒有對誰說過,我對自己下的定義是情緒化、自私和虛偽。
    不曉得你是不是有感覺自己帶著一副面具在嘗試融入人群的時候?在現今無數觀點教你如何脫出人群、成為自己和享受孤獨的時候,19世紀的阿德勒以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存在物的觀點去著作出這本《走初孤獨》,他在書中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完整。 應該這樣講,完整才是我所憧憬的,一直沒有對誰說過,我對自己下的定義是情緒化、自私和虛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還是想寫下這段過往 只是 想 認識她 是學長牽線 那時跟學長他們不錯 跟那個她剛分手 所有人都認為是她拋下我 但 卻是我拒絕她的資助拒絕等她 當然有很多前提 只有那時我跟她知道 她 真的走了 也曾 透過友人告知她回來台灣了 但 她走了那段日子 我過了一段遊魂般的日子 有魂
Thumbnail
我們望著彼此,給了彼此重重的、搖搖晃晃的、百般不捨的擁抱。並說道,沒關係,九月見! 那天是室友準備離開的日子。她要坐車到萊比錫過一夜,然後搭飛機回吉爾吉斯🇰🇬。 下學期她就不再是我的室友了,因為她開始要實習,也順利找到了在萊比錫的實習。而我也要開始我的第五學期。一切都會是新的。新室友會來,新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今年年初時,跟我在美國的一位好友提到,很久沒見面了。於是他叫我去美國找他,因為他要照顧生病的家人也走不開。 後來我想一想也好,因為自從疫情之後我們很久沒見面了,以及跟這位朋友也是位於一種曖昧的關係,主要是因為遠距離,還有語言以及文化的不同,造成我們只有談戀愛但沒有辦法確立關係的狀態。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好朋友辭掉月薪7萬的工作,辦好簽證後就立刻飛去澳洲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感到訝異,但我十分支持也很理解她的決定。 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在二樓窗外露臺一邊晃著腳一邊看著一盞快熄滅的路燈,橫聊著最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不斷地檢索,言語充滿浪漫與幻想,也沉浸在當時被情緒困擾的氛圍中。直到現在我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學會捨棄;但不代表要全然丟棄,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位置。 在實習機構和一個姐姐聊天,得知她原來是念資訊類科系,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高材生;但回到台灣後,她選擇花五年時間,一邊兼職考上公務員,做著和之前全然不同的事。
Thumbnail
「我有事要去台中,你那邊借我住一晚,可以嗎? 」許久未見的學姐打電話來找他,提了這個要求。 他在想,學姐在想什麼?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
本來相處得好好地,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們之間好像哪裡變了,有些生疏,明明就很常見面和線上聊天,但有些事情妳好像不會跟我說了。 是因為不同校了的關係嗎? 我知道畢業了,隨著交友圈不同,疏遠到沒什麼聯絡的情況也是有,但我們還是有在聯絡,只是我說的多,妳回的少,是課業忙碌嗎?感覺高中真的好競爭,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還是想寫下這段過往 只是 想 認識她 是學長牽線 那時跟學長他們不錯 跟那個她剛分手 所有人都認為是她拋下我 但 卻是我拒絕她的資助拒絕等她 當然有很多前提 只有那時我跟她知道 她 真的走了 也曾 透過友人告知她回來台灣了 但 她走了那段日子 我過了一段遊魂般的日子 有魂
Thumbnail
我們望著彼此,給了彼此重重的、搖搖晃晃的、百般不捨的擁抱。並說道,沒關係,九月見! 那天是室友準備離開的日子。她要坐車到萊比錫過一夜,然後搭飛機回吉爾吉斯🇰🇬。 下學期她就不再是我的室友了,因為她開始要實習,也順利找到了在萊比錫的實習。而我也要開始我的第五學期。一切都會是新的。新室友會來,新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今年年初時,跟我在美國的一位好友提到,很久沒見面了。於是他叫我去美國找他,因為他要照顧生病的家人也走不開。 後來我想一想也好,因為自從疫情之後我們很久沒見面了,以及跟這位朋友也是位於一種曖昧的關係,主要是因為遠距離,還有語言以及文化的不同,造成我們只有談戀愛但沒有辦法確立關係的狀態。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好朋友辭掉月薪7萬的工作,辦好簽證後就立刻飛去澳洲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感到訝異,但我十分支持也很理解她的決定。 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在二樓窗外露臺一邊晃著腳一邊看著一盞快熄滅的路燈,橫聊著最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不斷地檢索,言語充滿浪漫與幻想,也沉浸在當時被情緒困擾的氛圍中。直到現在我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學會捨棄;但不代表要全然丟棄,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位置。 在實習機構和一個姐姐聊天,得知她原來是念資訊類科系,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高材生;但回到台灣後,她選擇花五年時間,一邊兼職考上公務員,做著和之前全然不同的事。
Thumbnail
「我有事要去台中,你那邊借我住一晚,可以嗎? 」許久未見的學姐打電話來找他,提了這個要求。 他在想,學姐在想什麼?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
本來相處得好好地,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們之間好像哪裡變了,有些生疏,明明就很常見面和線上聊天,但有些事情妳好像不會跟我說了。 是因為不同校了的關係嗎? 我知道畢業了,隨著交友圈不同,疏遠到沒什麼聯絡的情況也是有,但我們還是有在聯絡,只是我說的多,妳回的少,是課業忙碌嗎?感覺高中真的好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