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不停沖馬桶,水緩慢地流下……但身後的另一邊排水孔終不斷冒出烏黑的液體,鼓脹地湧出。
睡前滑手機滑到「微解封」發明者的
貼文:「如果餐廳可以只限外帶,為什麼夜市不行?......臺北市的夜市、商場可以視狀況微解封」,貼文繼續說明:「6月指揮中心發布的『夜市、傳統市場安心採買守則』......只限外帶、禁止試吃......全國暫停營業的11大場所,並不包含夜市」,所以夜市是為了「配合」臺北市政府而暫停營業。貼文繼續說:想恢復營業需向北市衛生局、市場處報備防疫措施,通過可有限度營運。好,所以這篇貼文的邏輯跟發明「微解封」的目的是什麼?
本來就不完全限制夜市營業,地方政府因應疫情封鎖夜市,6/29卻突然出來丟出「微解封」一詞,第一句劈頭就問:「如果餐廳可以只限外帶,為什麼夜市不行?」這邏輯不就被自己
貼文的三至五段打臉嗎:本來夜市就跟餐廳一樣可以外帶(實際上五月疫情爆發後我也曾買過夜市小吃,代表夜市沒有禁止營業),結果地方政府自己封市之後又想開放夜市外帶,然後跳出來說要「微解封」,並且補充「大家輪流做生意,他們並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個溫飽。」「......讓夜市比照餐廳營業,有何不可?」
這邏輯超級詭異,夜市不能營業不就你自己封得?為什麼還要補充地這很像不是臺北市府的決定?而且起手式的論述:根本就是刻意「對立」餐廳跟夜市這兩種餐飲營業的型態:想要突顯「夜市攤販」被漠視,需要有人做出「微解封」這樣的政策決定,拯救受疫情影響甚深的眾生,表現市政正義、為民所苦的形象。6/29後續的貼文繼續強化「微解封」的概念,貼標在指揮中心(
7/8貼文)跟「三級延長、適度鬆綁」的指引。更創造出(
7/9貼文)「中央宣布微解封指引,臺北市的微解封又有哪些呢?請鎖定臺北市防疫因應記者會,15:30準時上線!」
我覺得更詭異的是,沒有人願意挑戰民粹(包括民粹的代表)。因為政治人物或政客的話語權過於龐大,以致於媒體(焦點)只能跟風?對於投了兩次票給為了創造自己政治紅利的政客,我深感我是悲哀的臺北市民,做出這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