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

含有「民粹」共 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現行的才德至上思想雖然初衷良好,但卻導致了重大的社會分裂,Brooks 的評論指出,頂大才有的「六大精英原罪」如何撕裂社會,以及他對重新定義菁英價值的呼籲。
Thumbnail
你的文章都很好讀,謝謝分享~ 也想提到可能還有兩個因素(以自己在美國的經驗): 1)現在被右派批評的多元DEI招生制度(意思是很多頂大給特定族群有一定入學額度來確保學生組成夠「多元」。) 2)學校更以盈利而非教育為主(從學費之貴能看出),有些學校與其幫助不適合學生轉系或建議他們休學,反而更傾向於讓他們混學位畢業。
這次,我們想仔細討論「偵查不公開」的內涵意義,以及它究竟要保護什麼利益談起,希望一起來思考看看:如果「記者什麼都知道」,到底是一種正當的第四權監督力量?還是破壞司法獨立運作的毒瘤?畢竟,如果我們搞不清楚「偵查不公開的內涵」、「媒體第四權的意義」,我們就很容易隨政治語言的煽動起舞,走進民粹的陷阱。
Thumbnail
寫得真好!完整又仔細~
這集來到《聽海湧》的下集,開始進入到審判的環節,審判的過程中依稀可見在盟軍以勝利者之姿所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上,充滿了仇恨性的報復審判,不免讓人質疑這場審辦是否終究淪為「只屬於勝利者」的正義?而台籍戰俘監視員也因為語言的弱勢、認同的錯亂,以及日本辯方律師刻意的規避責任下,成了斷頭台上被獻祭的犧牲品..
Thumbnail
上級國民/下級國民:當加薪、買房、搭郵輪、談戀愛、休長假永遠與你無關,還能怎麼辦? 作者: 橘玲  譯者: 林雯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5/01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雖然是以日本的社會狀況,但是也是普遍的世界狀況,有點像是大前研一說的M型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歌手布魯諾在臺灣演唱會引發的「取消文化」現象,分析社交媒體上針對名人言行的反應,探討此文化的興起背後的社會背景。透過探討,揭示了取消文化的正面及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道德正義與個人隱私之間的矛盾。文章還提供了在遭受網路抵制時的應對策略,提醒讀者對於虛假指控要勇敢反擊,尋求合理的救濟途徑。
Thumbnail
在我看來這相當茅盾,一方面大衆鼓吹人民的言論自由、強調互相、尊重。一方面又利用同溫層去出征某種不同於己的事件、想法。仔細思考,這真的很雙標!
《一九八四》透過虛構的極權社會揭露了對真實與知識的控制,與艾莎·威克福斯的《另類知識》相對比,探討了極權主義及其與當代民粹主義的相互關聯。
Thumbnail
從當前社會中人們對政治與司法的情緒談起,作者通過引用書籍《解讀民粹主義》引導思辨的重要性,並分享個人的反思與療癒經歷,以鼓勵讀者保持對公眾事務的關注與批判性思考。文章強調認識人性弱點的重要性,以避免被過度包裝的理想主義所迷惑。希望能激勵讀者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思維的清晰與熱情。
Thumbnail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有幾個獨有的特色。 科技的發展帶來資訊的爆炸,人們越來越無法處理龐大資訊,也難以分辨資訊;網路的興盛,讓民眾獲取知識的路徑變短,更容易能夠接觸任何領域的知識,只要連線上網,就能成為百科全書。 不過問題是,我們難以分辨知識的正確性,何為知識,何為事實。
Thumbnail
5/5另類事實
這才是媒體應有的討論,我想以此文為基礎繼續討論。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上海花1000萬人民幣(4472萬新臺幣)買套100平的房子,上海的首付比例是30%,那麽我就要貸款700萬,還款期限30年,縂還款1261萬,月供35000(15萬新臺幣)。 那麽我的一生還有什麽價值,從我買房的那一刻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