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者的谬论:误将“中国崩溃”视作武统前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当地时间5月8日,台湾“青平台基金会”举行“台湾.下一步.永续民主”论坛,青平台董事长郑丽君、新竹市长林智坚、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民进党副秘书长林飞帆、“壮阔台湾”计划发起人吴怡农、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介民等出席讨论。

其中吴介民在“台湾如何以民主面对中国威胁与世界变局”议程中提到,眼下中美持续对抗,台海局势已成全球稳定或动荡的焦点,在此局面下,台湾应留意两大重点。第一,“中共是充满机会主义的政权”。吴介民指出,中国将不断试探美国底线,并持续压迫台湾在军事和外交上的生存空间,采取低度军事冲突、灰色冲突的作战策略,甚至无时无刻对台进行“认知作战”,台湾完全没有松懈的本钱。

第二,吴介民指出,中国是否武统台湾,关键在于中国的发展实力。但在此论述上,其否定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意即“守成”的美国面对逐步挑战自身领导地位的“崛起”中国,双方恐重蹈强权接替的历史宿命,难逃一战;吴介民反而认为,中国出手的关键不在崛起后与美国实力差距缩小,而是因为自身经济成长速度放缓,担心崛起荣景无以为继,才会先发制人出手台海。故在其预估内,未来5年到7年既是所谓“中国崛起”泡沫期,亦是“中国武统台湾”的关键时刻,台湾不能松懈。

综观吴介民的论述,“终将一战”的脉络贯穿整体,中美与台海的战事似乎无法避免,其似乎也认为台湾位处“前线”的风险“光荣而伟大”。平心而论,吴介民的说法在台湾舆论场并非少数,此类预测颇有市场。然而细究构成其结论的前提,便可发现诸多荒谬处,以至其在后续的两岸发展预测上,自坠荒腔走板的话语陷阱。

误将“中国崩溃”视作武统前提

首先,吴介民指出,中国之所以有意发动武统,是因其经济正面临深刻的“发展陷阱”;换句话说,在其潜意识内,武统不过是块“内部发展的遮羞布”,并带点狗急跳墙的疯狂色彩。

而综观其列出的“发展陷阱”,大抵不离以下四点:其一,中国人口快速老化,已无大量人力可榨取;其二,中国无法再用过去劳力密集的工业方式挤压大量经济剩余,但其亦未掌握世界诸多先进技术;其三,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寻租发展模式,而近期地方政府和官员招商引资的动机受中央箝制,导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常规收入递减,不得高度举债来发展;其四,中国民营企业一旦茁壮,政府就会以“威胁党国利益”为由收归控制,造成国家资本前进但民营资本衰退的现象。故吴介民预测,由于中国发展脚步将在未来5年至7年内停滞,甚至出现倒退,因此武统机率大增。

若先不论中国倒退与武统爆发的关联,吴介民理解的中国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仍是化用西方盛行已久的“中国崩溃论”想象,即不论原因为何、有无迹象,中国的发展道路注定不如西方,将在某种时刻迎来“历史终结”,步上苏联的崩解后尘。

然而这般假设难以抵抗现实发展冲击,综观美国近年对中国的围堵举措,诸如发动中美贸易战、呼吁全球禁制华为5G技术、在芯片等高科技产业上对中国“卡脖子”等,在在说明中国实非吴介民想象中、日暮西山的腐朽政体,而是正在茁壮、并足以令美国感到忌惮的新兴科技大国,否则其何须大费周章构建各式包围网?待中国自行原地瓦解岂不更加轻松容易?

此外,北京对于“武统”或有规划与备案,但绝非遭遇政治危机便要诉诸此法,否则盘点中共建政后遭遇的无数发展挑战,从早年“大跃进”的挫败,到新冠疫情蔓延初期,面临的全球与内部舆论汹涌,不都该是吴介民口中“出兵台湾、以求政权存续”的关键时机?既然如此,台湾问题又怎会延续至今,以至于吴介民等人仍有空间对此大做文章?

误入“修昔底德”的话语“陷阱”

简言之,“武统”不过是吴介民等心心念之的“中国崩溃”附加产物,其对所谓“武统”可能导致的真实代价与结果毫不在意,反是欲藉此证成台湾在“西方民主盟友”眼中的重要性,即由于中国崩溃可能导致武统,而中国即将崩溃,故西方必须前来保卫最后一哩路上的光荣堡垒。因此在其论述中,便包含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否定与批判。

吴介民指出,“修昔底德陷阱”是中国“统战世界”的一环,是北京藉此“自抬身价”的产物,好用以“吹嘘自身实力已可与美国并肩”,进而在台湾内部遂行“认知作战”,使得“部分台湾人”自陷“抵抗无用论”的氛围,提早丧失作战意志,直接投降。

平心而论,中国学界亦有不少针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批判,但大抵是聚焦在对中美必然一战的假设上,尤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亦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中美可共建和平的“新型大国关系”,并强调“修昔底德陷阱”往往来自大国彼此的战略误判,而“强国一定会寻求霸权的论断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意在呼吁中美应共同超克旧有的战火争霸模式,就连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艾利森本人,也在近年强调,中美若有心合作,避开陷阱不无可能。换句话说,中美未必一战。

然而在吴介民口中,其不仅全然忽略中国在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上的努力,甚至对艾利森近年的主张与论述也是相当陌生。而之所以会有如此现象,关键便是其脑海中,中美决战的画面太过诱人,而台湾将是美国与盟友祭出的正义之槌上,那最锐利的锋点,是各国汇通内力,用以击碎“过时中共政权”的关键一掌。故其表面看似批判“修昔底德陷阱”,实则自陷此般话语陷阱,并且津津有味、浑然未觉。

中美两国若有一战,台海必然首当其中,台湾恐难毫发无伤、全身而退,世界经济也必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与冲击,届时中美两国纵有一方胜出,胜者亦要付出损伤代价。故在历史递进中,即便两岸模糊空间越发狭窄,中美历任领导人仍维持了一定的战略克制,竭力避免此等局面发生,美国内部近期的“战略模糊”与“战略清晰”之争,便是此般力道竞合的产物。

在此氛围下,台湾理应避免成为大国相争的牺牲品,更不该怀揣中美必将一战的兴奋与期待。战火不该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唯一途径,台湾政府应以人民福祉为至高目标,避免“武统”成为北京的必然手段,正如中国也为避免中美开战而努力般。

原文发表于2021/5/11《多维新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06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Thumbnail
2022/04/06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分享有質量的書《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心得 一、何謂 修昔底德 陷阱?首先引用維基百科對於 修昔底德陷阱 的定義: 1.「修昔底德陷阱(英語:Thucydides Trap或Thucydides's Trap)是美國政治學者 格雷厄姆·艾利森 創造的一個術語,用來描述當新興強國威
Thumbnail
今天分享有質量的書《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心得 一、何謂 修昔底德 陷阱?首先引用維基百科對於 修昔底德陷阱 的定義: 1.「修昔底德陷阱(英語:Thucydides Trap或Thucydides's Trap)是美國政治學者 格雷厄姆·艾利森 創造的一個術語,用來描述當新興強國威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從「新政治經濟學」視角,中國崛起之威權體制因素是政府「看的見的手」及市場看不見的手的雙手共用,但要避免「目標的詛咒」就得在選擇(決策)時,權衡長期的與短期的目標,把所擁有的資源之價值(效率)最大化。中國已開始調整GDP成長掛帥為社會價值(脫貧、均富)掛帥。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從「新政治經濟學」視角,中國崛起之威權體制因素是政府「看的見的手」及市場看不見的手的雙手共用,但要避免「目標的詛咒」就得在選擇(決策)時,權衡長期的與短期的目標,把所擁有的資源之價值(效率)最大化。中國已開始調整GDP成長掛帥為社會價值(脫貧、均富)掛帥。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6月1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連袂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Appropriations Committee)的預算聽證會,並以一席預測武統的「鐵口直斷」,吸引了兩岸與西方媒體關注。 事件始於會上一段問答。曾在6月6日訪臺、
Thumbnail
6月1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連袂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Appropriations Committee)的預算聽證會,並以一席預測武統的「鐵口直斷」,吸引了兩岸與西方媒體關注。 事件始於會上一段問答。曾在6月6日訪臺、
Thumbnail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Thumbnail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Thumbnail
近期的台海上空风声萧萧,既有针对区域冲突的警告,更有各式立场的交锋。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标题写着:“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暗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持久,摊牌时刻恐将到来。倘若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则世界各国或将认为
Thumbnail
近期的台海上空风声萧萧,既有针对区域冲突的警告,更有各式立场的交锋。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标题写着:“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暗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持久,摊牌时刻恐将到来。倘若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则世界各国或将认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