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台灣塑膠王國知多少?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疫情與台灣塑膠王國知多少?──#充滿挫折的環境保護篇

raw-image

(2021.7.9)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7月26日,指揮中心宣布「微解封」,開放部分場所,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畢竟老百姓憋了這幾個月的疫情悶氣,心裡難熬的很。看那些大企業屹立不搖,政治上不同政黨仍在惡鬥,自家經營的小本生意卻一落千丈,門可羅雀。店內桌椅收起來,或一支支靠牆站。經營餐飲業的,也都只能讓顧客排隊外帶,或讓外送員配送到府。這樣的日子到底要持續多久?

許多環保團體大概也憋了一肚子氣。疫情期間大家把所有擔心都放在防疫上了,儘管「同島一命」,但終究是「同床異夢」。首先是口罩汙染環境,自去年國內便已有一些討論。比如疫情爆發期間,「全世界對口罩、醫療用手套的需求量,平均每個月分別是8,900萬個、7,800萬副。綠色和平也曾概算,在2020年2月上旬到5月中旬,台灣的口罩消費量高達13億個,相當於在這三個月間製造了5,500公噸的垃圾」(註一)。中央社今年5月19日的新聞則指出,國外「有人想辦法加以回收,但挑戰仍艱鉅」(註二)。口罩乃防疫的必需品,成為廢棄物後很難處理,國外先進國家都沒辦法了,台灣作為塑膠王國,大概只負責製造,賣出去後一概不負責。環保團體每次都像啞吧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也只能吞下。妙的是中央社在6月10日發出新聞,標題說「2020全球塑膠產量減0.3%,2008年來首見」(註三),其他疫情相關的環保問題討論,幾乎是沒有的。

台灣島內這幾年不斷打擊「假新聞」,我們小老百姓不能說中央社「說謊」,只能說他們講的是片面事實,其他更重要的不說而已。事實上,也正因為禁止室內用餐、改為外送,#日常生活的塑膠用量反而增加了。根據歐洲環境署報告顯示「在封鎖期間,餐館紛紛改成外賣和外送,增加了一次性塑膠食品容器的使用。然而封鎖也可能減少了隨身零食的整體銷量,進而減少了該種塑膠包裝的需求」(註四);環境資訊中心的文章更指出,「疫情爆發後,重災區之一的新北市統計每天增加的垃圾量也比往常多出了200公噸以上」(註五)。但這裡不是要責怪各位苦哈哈的百姓們,大家都非常辛苦的在社會中掙扎生存。

這裡要指出的問題是,疫情突顯出台灣的環保觀念根本沒有跟進。政府該如何因應疫情帶來的環境問題?從防疫到民生各行各業的需求,再到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究竟是「超前部署」,還是「尾隨人後」?在三級警戒延長、即將「微解封」前夕,龐大的政府體系與官員,是否真的做好萬全準備?畢竟疫情下延伸出的環保問題,只是其中一個被從頭忽略到尾的問題而已。
At least, we can have our best plastic smile on during the pandemic.

註一:CSR@天下
疫情挑戰全球減塑政策 商家不接受自備容器 青瓢的循環租借餐具怎麼調適?|逆轉氣候危機的U20
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56
註二:中央社
廢棄口罩釀塑膠汙染問題 如何回收挑戰重重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105190393.aspx
註三:中央社
疫情衝擊 2020全球塑膠產量減0.3% 2008年來首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100254.aspx
註四:城市學
疫情期間增加了多少環境污染?歐盟一次性塑膠報告出爐
https://city.gvm.com.tw/article/80672
註五:環境資訊中心
唐安/疫情衝擊使外送垃圾量暴增 台灣該如何阻止塑膠危機?
https://e-info.org.tw/node/231394
#小編試著自備餐具外帶
#或者自煮隔離
#市井小民生計困難
#但石化塑膠發大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雄民間防疫聯盟的沙龍
3會員
48內容數
2021/08/15
從美國新冠疫情談起,到美國正快速自取衰亡(二)   陳忠雄/不是美國大學教授 如前文(一)所述,一個社會、一個制度,如果完全反科學、反社會正義,那爲什麼會有用?因爲它用了這一套系統性、一貫性地“編說故事”(telling stories)的辦法,已證明由川普領導的美國選舉,可以用來鼓動羣衆,而且很有
2021/08/15
從美國新冠疫情談起,到美國正快速自取衰亡(二)   陳忠雄/不是美國大學教授 如前文(一)所述,一個社會、一個制度,如果完全反科學、反社會正義,那爲什麼會有用?因爲它用了這一套系統性、一貫性地“編說故事”(telling stories)的辦法,已證明由川普領導的美國選舉,可以用來鼓動羣衆,而且很有
2021/08/13
防疫期間百姓「存」多少?屢屢締造的台灣「奇蹟」 ──凋敝的民生經濟篇2  台灣疫情已步入「低度流行」期,獲得國內外的讚揚。這一場COVID-19的防疫過程,被形容成「考試」、該如何「作答」(註1),可說過程曲折,實在是轟轟烈烈。現今各縣市都試圖衝高疫苗覆蓋率(註2),仍有施打兩劑疫苗者仍然染疫(註3
Thumbnail
2021/08/13
防疫期間百姓「存」多少?屢屢締造的台灣「奇蹟」 ──凋敝的民生經濟篇2  台灣疫情已步入「低度流行」期,獲得國內外的讚揚。這一場COVID-19的防疫過程,被形容成「考試」、該如何「作答」(註1),可說過程曲折,實在是轟轟烈烈。現今各縣市都試圖衝高疫苗覆蓋率(註2),仍有施打兩劑疫苗者仍然染疫(註3
Thumbnail
2021/08/12
【開學在即,要打高端還是自費快篩?】 自由民主的國家,絕對不會逼迫任何人打黑箱疫苗。 偉大的政府說: 不過如果開學沒接種疫苗的話, 那就請乖乖的每週出示快篩檢驗,費用自負。 難道你想害學校成為疫情破口嗎? 只有偉大政府不必為3+11負責, 你這小小教職員當然要為疫情控制扛起責任。 你說想打mRNA疫
Thumbnail
2021/08/12
【開學在即,要打高端還是自費快篩?】 自由民主的國家,絕對不會逼迫任何人打黑箱疫苗。 偉大的政府說: 不過如果開學沒接種疫苗的話, 那就請乖乖的每週出示快篩檢驗,費用自負。 難道你想害學校成為疫情破口嗎? 只有偉大政府不必為3+11負責, 你這小小教職員當然要為疫情控制扛起責任。 你說想打mRNA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0/2/3-2/9 (高雄-廣州) 最長的年假與最短的期待   週一(大年初十),官方公布肺炎死亡人數361人,確診人數增加為17,336例,台灣確診10例。廣州某些村發出通告,要求外來工暫緩回村,台灣酒廠外大排長龍,酒精一掃而空。 週二(大年初十一),官方公布肺炎死亡人數426人,確診
Thumbnail
2020/2/3-2/9 (高雄-廣州) 最長的年假與最短的期待   週一(大年初十),官方公布肺炎死亡人數361人,確診人數增加為17,336例,台灣確診10例。廣州某些村發出通告,要求外來工暫緩回村,台灣酒廠外大排長龍,酒精一掃而空。 週二(大年初十一),官方公布肺炎死亡人數426人,確診
Thumbnail
坦白說,個人之前真的不認為極權國家會因為民眾抗爭而妥協,因為這等於是向民眾釋放抗爭有用的訊號。 但現在事實就是大陸防疫真的在鬆綁,那就尊重正在鬆綁的事實去找機會即可。不論鬆綁背後的原因是本來就準備要鬆綁或是經濟下行的壓力所導致。
Thumbnail
坦白說,個人之前真的不認為極權國家會因為民眾抗爭而妥協,因為這等於是向民眾釋放抗爭有用的訊號。 但現在事實就是大陸防疫真的在鬆綁,那就尊重正在鬆綁的事實去找機會即可。不論鬆綁背後的原因是本來就準備要鬆綁或是經濟下行的壓力所導致。
Thumbnail
在過去,口罩是鮮少人關注的紡織邊緣產業,沒想到,卻在疫情下演出一場暴起暴落的驚世行情:從暴利大賺,到現在口罩過剩、業者淘汰倒閉。究竟給我們什麼啟示?
Thumbnail
在過去,口罩是鮮少人關注的紡織邊緣產業,沒想到,卻在疫情下演出一場暴起暴落的驚世行情:從暴利大賺,到現在口罩過剩、業者淘汰倒閉。究竟給我們什麼啟示?
Thumbnail
疫情與台灣塑膠王國知多少?──#充滿挫折的環境保護篇 (2021.7.9)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7月26日,指揮中心宣布「微解封」,開放部分場所,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畢竟老百姓憋了這幾個月的疫情悶氣,心裡難熬的很。看那些大企業屹立不搖,政治上不同政黨仍在惡鬥,自家經營的小本生意卻一落千丈,門可羅雀。店
Thumbnail
疫情與台灣塑膠王國知多少?──#充滿挫折的環境保護篇 (2021.7.9)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7月26日,指揮中心宣布「微解封」,開放部分場所,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畢竟老百姓憋了這幾個月的疫情悶氣,心裡難熬的很。看那些大企業屹立不搖,政治上不同政黨仍在惡鬥,自家經營的小本生意卻一落千丈,門可羅雀。店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很多在台灣的親人,朋友們分享因為台灣3級警戒大家在家工作,因為學校關閉,小孩遠端學習的生活點滴。其實我們也曾經在去年的3月底經歷過相同的過程。紐西蘭跟台灣不同的是,這裡的人民到這一次的Covid-19之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台灣人平常就習慣搭公車,捷運戴上口罩,也因為多年前有過SAR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很多在台灣的親人,朋友們分享因為台灣3級警戒大家在家工作,因為學校關閉,小孩遠端學習的生活點滴。其實我們也曾經在去年的3月底經歷過相同的過程。紐西蘭跟台灣不同的是,這裡的人民到這一次的Covid-19之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台灣人平常就習慣搭公車,捷運戴上口罩,也因為多年前有過SAR
Thumbnail
模擬:密集恐懼與訊息認知混亂之境   每日午時飽腹泡麵、冷凍食品後,心情異常惆悵,揮之不去的焦慮感來自於未來生活與工作的不確定性,每週幾次採購困難,市場染疫風險、採購碰運氣、食品用品供貨不均、網購塞車。面對螢幕光合作用與接踵而來確診數據,看著持續高踞不下的數據,彷彿消瘦不下來的肚皮,人們籠罩在疫
Thumbnail
模擬:密集恐懼與訊息認知混亂之境   每日午時飽腹泡麵、冷凍食品後,心情異常惆悵,揮之不去的焦慮感來自於未來生活與工作的不確定性,每週幾次採購困難,市場染疫風險、採購碰運氣、食品用品供貨不均、網購塞車。面對螢幕光合作用與接踵而來確診數據,看著持續高踞不下的數據,彷彿消瘦不下來的肚皮,人們籠罩在疫
Thumbnail
疫情時期,品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疫情時期的品牌廣告,大都是隨「疫」而起的宅經濟所推播的績效導向行銷。不禁令人反思:當社區、社會遭遇重大困難時,品牌除了從「事件」中找出商機外,還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人們對品牌的期望是什麼?居家防疫期間對台灣消費者有什麼影響?...透過廣告分析來探索品牌行動與其信念的連
Thumbnail
疫情時期,品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疫情時期的品牌廣告,大都是隨「疫」而起的宅經濟所推播的績效導向行銷。不禁令人反思:當社區、社會遭遇重大困難時,品牌除了從「事件」中找出商機外,還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人們對品牌的期望是什麼?居家防疫期間對台灣消費者有什麼影響?...透過廣告分析來探索品牌行動與其信念的連
Thumbnail
距澳洲第一次進行全面鎖國封城至今整整一年, 新冠病毒雖仍未消失, 但疫苗卻以異於尋常的速度問世了. 澳洲境內各州在這一年中經歷了數次的邊境封鎖, 各行各業也都因為邊境封鎖和局部封城的政策, 生存上面臨著重大的打擊. 不少連鎖服飾業因實力雄厚可在疫情來襲下快速的由實體店轉為電商, 卻也有為數不少的傳統
Thumbnail
距澳洲第一次進行全面鎖國封城至今整整一年, 新冠病毒雖仍未消失, 但疫苗卻以異於尋常的速度問世了. 澳洲境內各州在這一年中經歷了數次的邊境封鎖, 各行各業也都因為邊境封鎖和局部封城的政策, 生存上面臨著重大的打擊. 不少連鎖服飾業因實力雄厚可在疫情來襲下快速的由實體店轉為電商, 卻也有為數不少的傳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