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龍崎之竹筍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龍崎,顧名思義,是一處幾乎地無三里平的地區,雖然龍崎區名的由來並非直接由惡地地形而來,但是,奇峻的地勢,加上開墾甚早,讓龍崎區這塊土地,不但擁有豐富的名勝景觀,還有許多傳統民俗文化遺產,雖然龍崎區的人口近年來已漸流失,但是深植在龍崎的多樣化資產,卻是龍崎最引人入勝的財富,值得細細咀嚼、品嚐。(龍崎區公所)

在台南出生,在台南長大,從事這份工作後,才真正認識這個地方,除了一年一度著名的空山祭,鮮少觀光客會來到這邊,這裏崎嶇難走,人口數也是少之又少,居民大部分是以務農為主(竹筍為大宗),人口也呈現老化情形,中壯年人口多半遷移到關廟或歸仁居住,留下來的幾乎是80歲以上的長輩,有些是臥床,有些還可以到田裡耕種,大部分不識字,也沒有受過教育。

raw-image

在長照的部分,歸類為偏鄉的龍崎,剛好居服員是在地人,對龍崎非常熟悉,而身為在市區居住多年的我,非常不適應,光是訪視要導航地址就一個頭兩個大,需要google地圖+台南市門牌電子地圖查詢,交叉比對後才能出發(但還是會經常迷路),跟家屬確認地點時,唯一的地標不是廟宇就是樹甚至還有路邊的水塔。

raw-image

因地勢崎嶇,通常房子都集中在上坡或是下坡,若開車距離沒有抓好,容易滑落山谷,龍崎的朋友還建議我,要開越野車比較安全(然後保險保多一點),但在找路的過程,也讓我在沿路看到許多不可思議的美景。
人口不多,也較少土地開發,留下了許多自然景色,據說也有野生動物出沒,不過我目前是看到野狗或野貓居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縱使現在慢慢關注於偏鄉這塊,但長照及醫療資源仍是極度缺乏,一來是交通不便,投入偏鄉工作的人少,加上當地人教育水準不高並且對資源認知不足,造成資源上的濫用,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宣導及衛教,若社區里長的積極度不夠,也很難將資源妥善地給需要的人,很多的無力感,但也不禁讓我思考,自己究竟能為這裡付出什麼?

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vendell's world的沙龍
4會員
5內容數
曾經的護理社會新鮮人,一年多在居家長照制度內的走跳,主要負責區域是台南的鳳梨田與竹筍鄉,有歡笑也有悲歌,期望用這些文字憶起這些短暫交會的友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桃園蘆竹區內有大檜溪、坑子溪兩條溪經過,造就蘆竹區坑子溪休閒農業園區成為桃園市重要農業產區。 坑子溪擁有豐富的茶、稻米、綠竹筍、桃金孃等特色農產,以及多樣化的丘陵地理、山林景觀、川溪水文、農用埤塘、閩南農村文化等資源。來到此地這裡有一個土埆厝,更是當地坑子里民社區營造出來的一個懷舊觀光地點、此地更是
Thumbnail
桃園蘆竹區內有大檜溪、坑子溪兩條溪經過,造就蘆竹區坑子溪休閒農業園區成為桃園市重要農業產區。 坑子溪擁有豐富的茶、稻米、綠竹筍、桃金孃等特色農產,以及多樣化的丘陵地理、山林景觀、川溪水文、農用埤塘、閩南農村文化等資源。來到此地這裡有一個土埆厝,更是當地坑子里民社區營造出來的一個懷舊觀光地點、此地更是
Thumbnail
竹圃小木屋休閒農場隱居山谷裡的特色農場,竹圃小木屋休閒農場名副其實的小木屋餐廳,整體而言:這裡很像國外農場的感覺。木作建築在池塘之中,木屋三百六十度都是美麗景觀,四周都是蕨類植物,看似南洋風格。陽光、池塘、樹木都透漏這花園般的萬種農場風情。籐椅、陽傘、棧板圍繞主體建築物餐廳所在地、說不盡小木屋的設計
Thumbnail
竹圃小木屋休閒農場隱居山谷裡的特色農場,竹圃小木屋休閒農場名副其實的小木屋餐廳,整體而言:這裡很像國外農場的感覺。木作建築在池塘之中,木屋三百六十度都是美麗景觀,四周都是蕨類植物,看似南洋風格。陽光、池塘、樹木都透漏這花園般的萬種農場風情。籐椅、陽傘、棧板圍繞主體建築物餐廳所在地、說不盡小木屋的設計
Thumbnail
公共藝術與文化環境:「南關線 - 龍崎山城」的敘事性想像~ 一場在地創生“龍崎空山祭",浮光掠影的呢喃自語~ 一、擾動式起手: 台灣目前正透過『藝術形式』的手段去進行敘事性的文化想像,這是社群或社區能夠營造出新生活的顯著題材。對於台南市行政區域位於南端的偏遠鄉鎮,以南關線號稱之一的『龍崎區
Thumbnail
公共藝術與文化環境:「南關線 - 龍崎山城」的敘事性想像~ 一場在地創生“龍崎空山祭",浮光掠影的呢喃自語~ 一、擾動式起手: 台灣目前正透過『藝術形式』的手段去進行敘事性的文化想像,這是社群或社區能夠營造出新生活的顯著題材。對於台南市行政區域位於南端的偏遠鄉鎮,以南關線號稱之一的『龍崎區
Thumbnail
喜樹老街位於台南市南區,是個約有三百年歷史的老聚落,至今還保留下許多早期傳統古厝,隨著社區改造、藝術與文創發展,以傳統歷史聚落和民俗人文為主軸,運用彩繪塗鴉出傳統的古樸風氣,讓這裡成為近年來新興的彩繪文創聚落。 喜樹老街 開放時間:全天候 地址:台南市南區喜樹路254巷 門票:免費參觀
Thumbnail
喜樹老街位於台南市南區,是個約有三百年歷史的老聚落,至今還保留下許多早期傳統古厝,隨著社區改造、藝術與文創發展,以傳統歷史聚落和民俗人文為主軸,運用彩繪塗鴉出傳統的古樸風氣,讓這裡成為近年來新興的彩繪文創聚落。 喜樹老街 開放時間:全天候 地址:台南市南區喜樹路254巷 門票:免費參觀
Thumbnail
如果不是嫁給這個男人,我應該不會來到這座小鎮 這個需要開車八小時的小鎮,群山圍繞,綠意盎然 第一次來訪,我便深深為它著迷 距離上一回到里瓏,已是六年前 每年清明,公公總是回去探親,與兄弟們團聚,看看兒時的同伴 雖說每年都會被邀請回東部,但因為距離以及孩子年齡尚幼, 我總是遲疑 累歸累,心總是雀躍的
Thumbnail
如果不是嫁給這個男人,我應該不會來到這座小鎮 這個需要開車八小時的小鎮,群山圍繞,綠意盎然 第一次來訪,我便深深為它著迷 距離上一回到里瓏,已是六年前 每年清明,公公總是回去探親,與兄弟們團聚,看看兒時的同伴 雖說每年都會被邀請回東部,但因為距離以及孩子年齡尚幼, 我總是遲疑 累歸累,心總是雀躍的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Thumbnail
龍崎,顧名思義,是一處幾乎地無三里平的地區,雖然龍崎區名的由來並非直接由惡地地形而來,但是,奇峻的地勢,加上開墾甚早,讓龍崎區這塊土地,不但擁有豐富的名勝景觀,還有許多傳統民俗文化遺產,雖然龍崎區的人口近年來已漸流失,但是深植在龍崎的多樣化資產,卻是龍崎最引人入勝的財富,值得細細咀嚼、品嚐。(龍崎區
Thumbnail
龍崎,顧名思義,是一處幾乎地無三里平的地區,雖然龍崎區名的由來並非直接由惡地地形而來,但是,奇峻的地勢,加上開墾甚早,讓龍崎區這塊土地,不但擁有豐富的名勝景觀,還有許多傳統民俗文化遺產,雖然龍崎區的人口近年來已漸流失,但是深植在龍崎的多樣化資產,卻是龍崎最引人入勝的財富,值得細細咀嚼、品嚐。(龍崎區
Thumbnail
利用在台灣的時間,開始探索一下被遺漏而錯過的城市角落,或是新興開發的一些山林景點,不是那種付費門票進去的大型遊樂區,而是更偏向於屬於當地居民可能才會知道的一些點。可能設施不那麼的完善齊備,可能指標也沒有盡善盡美的設置,可能有那麼一點難找,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小小挑戰性。但卻在每次造訪後,都不禁心裡默
Thumbnail
利用在台灣的時間,開始探索一下被遺漏而錯過的城市角落,或是新興開發的一些山林景點,不是那種付費門票進去的大型遊樂區,而是更偏向於屬於當地居民可能才會知道的一些點。可能設施不那麼的完善齊備,可能指標也沒有盡善盡美的設置,可能有那麼一點難找,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小小挑戰性。但卻在每次造訪後,都不禁心裡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