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ne’s so sad, Bob is tired.

2021/07/2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個時代也許就是最好的時代,使我們能夠繼續無病呻吟、小題大作。


(左) 透明雜誌《我們的靈魂樂》(2010) / (右) 傷心欲絕《我愛您》(2010)

演算與豢養

有兩三年的時間,我很懷疑同溫層的情緒是否只剩一種,甚至那也稱不上是情緒,即什麼都要“chill”,要鬆,動不動就耳朵受孕,彷彿世界如何都無關緊要。

和大多數的人一樣,我被YouTube演算法困在同一套迴路,失去了主動性,只靠一根手指選取網頁為我挑選的飼料,大量的City Pop、Dream Pop、Bedroom-Pop、Lofi Hip-Hop在頁面氾濫成災,自動播放總是跳回同樣幾首歌,我成了一隻懶得狩獵的動物。一開始的體驗很爽很方便,我所要的都集結成冊了,但這也加速了聽覺上的麻痺,前奏一下,眉頭就皺。

世界那麼亂,無為無念是正解嗎?
聽眾為何不再激昂?
我們的情緒是否被演算法所豢養?

我突然懷念起那些能喚起體內不安躁動,情緒一觸即發的音樂。
-

我的經典才是經典

2018年初聞逃走鮑伯釋出的demo,我在日記中寫下「透明雜誌/河豚子/洪申豪」,那時正處於用字貧乏的狀態,只能用最直覺的幾個詞彙表達。

活過某個年代的人,彷彿被那個年代鎖住了一樣,認爲自己的年代最經典,什麼都拿經典出來做比較,我們都期待經典再現。想像你站在舞台前方,終於聽到那首歌的前奏、那句riff、那段唱到爛的副歌,耳朵在接觸到第一個聲音時就成了被點燃的煙火。

Well,逃走鮑伯幾首專輯主打寫出了那種期待。

點開〈一如往常〉,前兩個鏡頭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劇情簡單易懂卻很深刻,描繪少年炙熱的情感如困在身體的飛鳥,蠢蠢欲動。選角、攝影都有2010年左右日本青春音樂電影的味道,像是《ソラニン》(譯:SOLANIN/樂與路)、《フィッシュストーリー》(譯:Fish Story/一首PUNK歌救地球),那樣的情節經常focus在追求慾望的執著精神,對於明天抱有一種既哀傷又充滿希望的複雜感受。另一部〈開始〉則是連貫的,是此專輯的intro。
播完兩首歌心裡有點激動,好聽,可是太像透明雜誌了,我甚至能喊出是哪一首歌,還是忍不住按下好幾次重複播放鍵,我想聽更多這樣的曲子。

只是一下子就陷入某種情懷之中,會不會是來自於對過去的眷戀?
-

Your Ex-Lover Is NEVER Dead

為了驗證心中的疑惑,決定造訪未曾去過的ThERE,逃走鮑伯專輯巡迴桃園場。和多數展演空間的配置氛圍不太一樣,沒有以往livehouse所瀰漫的陳年菸酒味,明亮整潔,會先經過閱讀區,然後才是表演場地,感覺是個可以讓家長放心的地方。

好久沒看表演了,出現這樣的音樂將我再度拉到舞台前,我確實想得到些什麼。當然,演出開始就想栽入裡頭的我失敗了,所有的事情都不太對勁,我彷彿正在咀嚼一碗冷掉的白米飯。

可能和多數的人一樣,我的眼光幾乎都落在主唱思岑身上,染過的淺棕色短髮在燈光下更加顯目,個子不高,吉他在他的懷中像個大玩偶,聲音年輕清亮,用力唱歌的時候臉會緊緊皺在一塊,圓框大眼鏡經常滑落到鼻樑下方,兩側頭髮因長度關係也會掉到前面遮住半張臉,此時,他會趁空擋先將眼鏡推回鼻梁上,再順便把頭髮塞到耳朵後方,不厭其煩。觀察到這裡也該坦承,我正試圖將他與洪申豪的形象重疊起來。

“Your Ex-Lover Is Dead”,來自Stars(繁星樂團)的知名歌曲,歌詞描述遇到前任內心如何淡定,但你我都明白:其實很難死透。他們只是以另一種形式活在你的意識裡。

也許那個時刻我們都有問題,台上台下毫無火花,即使在理所當然該燃放起來的主打歌都顯得軟弱無力。

嗯,是眷戀沒錯,越想找相似的影子越失落。

「我覺得今晚很平靜。」歌序告一個段落,主唱說。
「但是我一點都不平靜!」後方突然傳出一名女士的聲音。

大家紛紛面向聲音來源,一位大姐站在入口處,雙手插在胸前,憤怒地瞪著前方,原來是附近的住戶來抗議了,現場沒人開口,面面相覷,好像都在等誰接下一句話。尷尬嗎?我覺得一點也不,彷彿是安插好的暗樁,大姐救援了這場表演,因為接下來觀眾和樂手們都放了開來,這樣的轉折非常戲劇化,甚至——有點“龐克”,雖然不明智的期待造成了落差,好像也比較釋懷一些。

結束後,我帶了一張專輯離開。
-

Bob Is Tired

專輯封面一名年輕人脫去褲子坐在馬桶上,手裡拿著一支智慧型手機,後頭的景色不曉得是畫是窗還是鏡子,廁所閃閃發亮,也許還香香的。
十五首歌,罕見的歌曲命名方式,〈開始〉、〈機會〉、〈惡意〉、〈自尊〉……,整排下來幾乎都是二字,拿出內頁細看歌詞,小情小愛篇幅不多,這個年輕人倒是蠻多錯失與後悔,不同於市場上一片詩意的歌曲,他偏好說道理給自己聽,不刻意隱藏寓意,感覺體內還有難以掩飾的pure heart。
有個感覺 特別強烈
像是危險 指引著我
所有問題 都來自同個邏輯
喔 放不下的自尊啊
——〈自尊〉
想要得到的
總是被藏在最深的裡面
只有自己才能找到的關鍵
— — 〈堅強〉
還要多少失眠的夜
才能逃離這樣重複的情節
不想再面對
庸人自擾的一切
有開頭沒結尾
— — 〈此時〉
很有趣,這類的口吻與表達方式,不禁令人聯想起早期的1976、透明雜誌及傷心欲絕。
活得太快樂會失去理想
活得太自由會沒有目標
我不要目標和理想
我只要快樂和自由
— — 1976〈態度〉(1999)
你以為你會往哪裡走
怎麼走到最後都是寂寞
喔 該醉的也醉了該吐的也吐了
我還是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 — 傷心欲絕〈忘記吧〉(2010)
如果是因為年輕 讓我們唱歌
那就唱吧
或許明天我們的心就死了
那就死吧
— — 透明雜誌〈ANORAK〉(2010)
那是少年才有的直白與執著。

主唱曾在Redbull的專訪中提到自己深受透明雜誌和傷心欲絕的影響。的確,這兩組樂團也是這十年來影響台灣龐克樂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同名專輯的製作人就是1976的主唱阿凱(陳瑞凱)。這樣的組合讓我非常好奇,網路上找到樂團和阿凱一起在飛碟電台與小樹錄製「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的對談,得知他們合作的契機是2019年「臺北周末音樂不斷電」原創音樂徵選,阿凱擔任評審,看完逃走鮑伯的演出之後很喜歡,主動與樂團聯繫。

在阿凱的製作之下,專輯的錄音品質、概念完整度是高的,編曲試圖展現新意,龐克、直線搖滾的身體裡還藏了一些爵士、森巴的味道,曲子中含有大量的和聲,形成一種青澀明亮的色彩,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而且,有點躁動。我很高興市場裡仍有人投入製造這樣的音樂。

聽完整張專輯之後我也更加確認一件事:沒有誰能取代誰。
-

當下永遠不會是你的“Golden Time”

溫習有助於釐清一些模糊的念頭。我把自己心中的「經典」從魔鏡歌詞網翻出來,反覆看了幾遍。在關掉頁面之後,腦海自動浮現了許正泰的歌聲:
你說前面還是一樣美麗
告訴我 我該怎麼再相信
怎樣的時代就唱怎樣的歌
你會唱哪首歌
— — 傷心欲絕〈我的民歌時代〉(2010)
2020所呈現的抑鬱、躁動顯然和2010年不同,不再易怒、不抱怨、不破壞、不暴力,“Bob Is Tired”,溫和的厭世標籤,只對自己失望。

我的情緒也只是來自對於現況的不滿意,是某種自我中心的表現,這樣的理解同時受電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裡男主角Gil的一段話啟發:
Adriana, if you stay here though, and this becomes your present then pretty soon you’ll start imagining another time was really your… You know, was really the golden time. Yeah, that’s what the present is. It’s a little unsatisfying because life’s a little unsatisfying.
也許這樣剛剛好,活在什麼時代就像什麼樣子。

“It’s a little unsatisfying because life’s a little unsatisfying.” 我嘴裡不斷重述Gil的這句話。也許我永遠也不會滿意,永遠都在懷念逝去的。那些虛無飄渺的軟爛音樂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就是這個世代的模樣。

我將阿Q思維再度開啟:
這個時代也許就是最好的時代,使我們能夠繼續無病呻吟、小題大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ll w
all w
做什麼都不正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