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9 年 7 月,提起筆寫音樂、談論音樂直到 2022 年 3 月 12 日的今天。
986 天,沒有特別的紀念日,是寫作一路走來的辛酸苦甜,選擇繼續前進或停止,都在一念之間。
Track 01 那一年,只會在日記裡厭世的 27 歲女子
「寫日記這件事會陪我到老吧。」手寫日記陪我的第五年,我這麼想過。
2015-2020 年累積至少 7-8 本的日記本,紀錄生活所有的小心情。2020 年有了把它們送到資源回收廠的決定,我花了一整個禮拜的時間,把全部的日記本重新讀過一回,「回顧」好像一種更新代謝,看著過去五年每一天的自己,怎麼過生活,怎麼面對還沒復原的傷,怎麼對人性失望、極度厭倦世界又重新看見希望的自己。
把日記本送往資源回收場的那天,我告訴自己,把那些椎心刺骨的傷口塵封吧,過往的記憶不會消失,但它們會成為養分,讓我在未來的生活可以更清晰的看見方向。
果然,2021 年持續在方格子固定更新文章後,我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寫日記了。
那麼,日記帶給我的收穫是什麼呢?
2019 年,是手寫日記的第四年,調養健康的一年,這一年我 27 歲。
當時是四月份,台中的天氣已經逐漸暖熱,一如往常的平凡日子,每晚半小時的日記時間,就足夠抒發一整天壓抑的情緒。何維健的專輯《檸檬甜甜的》在耳邊播送,每次日記寫到最後,我會加註「NowPlaying」寫下正在播放的歌,四月的某個晚上,正播到何維健專輯裡那首〈做你的他〉。
一個念頭閃過腦海,為什麼專輯的非主打曲只有歌迷知道,就沒有人聽了?我要把它們分享出去!
如今想起兩年多前的自己,好蠢呀,可是卻度過了一段很快樂的時期。那段時間學習用 YouTube 頻道,非主打歌曲沒有 MV 於是下載免費剪輯影片軟體,找喜歡的免費圖片,自己動手做純歌詞影片。這整個過程很開心,一切出於自願也因為我喜歡,內心覺得有滿滿的幸福感。
何維健的音樂,是能讓我心情變好的解方,也因為他的音樂,我嘗試走進寫音樂的文字森林,沒想到停擺已久的人生時鐘,慢慢開始動起來。
2019 年 7 月 1 日,我提起筆寫音樂分享文章,是我把耳朵泡在音樂裡第 1 天。
Track 02 標準平衡:好音樂?壞音樂?
這一段,我想談一些自己對音樂的看法,以往的文章只單純分享歌曲,很少談到對音樂的想法。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還非常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以前只聽流行音樂的我,來談這些似乎不具有說服力。
這次因為在聽友表單收到一位網友的留言,我才決定鼓起勇氣說說自己的觀點,這裡也謝謝某位聽友給我的一些啟發。
方格子的作者應該都有注意到,目前平台各分類都轉為 AI 選文,編輯推薦的名額相較去年已經變少了很多。像我這種讀者不多的小作者,也必須另謀出路,嘗試把文章分享到方格子以外的社群。
跳出方格子的同溫層,把文章分享到音樂社團,我有心理準備勢必會收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如果是在臉書貼文就算了,我尊重每個人的音樂品味,只是沒想到,會出現在我真心想收到聽友們喜歡的歌曲表單裡。
the needledrop 是美國的一個較具批判性的樂評網站。
既然出現在聽友表單裡,似乎就不能不給些回應吧。
第一時間收到這則留言,沒有太多情緒上來,我盯著這話的用意幾個小時,是真心想推薦我看樂評網站?還是反酸我不會分辨好音樂?
琳聽是聽唱片工業出產的流行音樂長大的。經歷過只看臉帥就覺得他的音樂好聽的迷妹時期,也經歷過只聽流行音樂的創作歌手的作品。這些過往的歷程,很常在文章提及,我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羞恥或需要隱瞞的,這是我真實的聽歌人生啊。
加入方格子之後,因為格友的推薦開始接觸台灣獨立音樂圈的作品,要從流行音樂轉換聽有個性的音樂作品,我確實有音樂口味的掙扎轉變期,直到現在都可以說我仍在適應。
每個月出產的新歌文,雖然多半是很主觀喜愛的歌曲,但也持續調整自己選曲的方式,有些事情,總要真正經歷過才懂得其中的困難,寫文的作者都明白。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文章是「樂評」,無論是對樂器的熟悉度,或曲風曲式的分辨,我懂得還不深。沒有學過樂器,也並非有音樂學歷背景的作者,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聽音樂的路人,有剛好的運氣遇見方格子,也有剛好的幸運進入 vocus Premium 開啟我聽音樂的另一座森林。
從前只有流行音樂對我而言才是好音樂,現在則是想到處聽別人耳朵裡的好音樂,自己也努力挖掘,不同以往聆聽的音樂類型的好音樂。
對於音樂的好壞
我的信念是—「音樂是最能包容,最沒有歧視的一件事。」
我的標準是—「每種音樂類型,都有它的聽眾。」
當你覺得那是什麼難聽的音樂,在他人耳裡可能是珍寶啊。琳聽不是專職的音樂寫作者,甚至沒有很多時間去跑各大音樂祭、演唱會或其他音樂的現場演出。
我只想要喜歡的音樂作品,能用文字留下一點痕跡,某天也有喜歡它的聽眾搜尋到的時候,有那種「原來也有人喜歡這首歌/這位歌手/這組樂團啊!」的心情油然而生,或者能在文章裡遇見喜歡、覺得好聽的歌曲,我就達到我寫音樂的目的了,一切都值得。
這跟我一開始,想要分享專輯裡的非主打歌曲的念頭並無差異,我很開心自己仍保持著原本的初心。
說了這麼多,我有沒有覺得不好聽的作品?當然有,只不過通常是聽過一次就不會再聽了。
人生很難,做些快樂的事吧,比如學習包容和尊重他人的音樂品味。聽音樂本該是輕鬆愉快的事情,總是以自己聽的音樂最高尚的角度,來批評別人喜歡的音樂得到快感的話,將會錯過更多值得聽的音樂。
這位網友,如果你有來讀這篇文章,相信你已經明白我分享的音樂的初衷是什麼,謝謝你來填聽友表單以及推薦歌曲。不過,我耳朵裡的好音樂你覺得並非好音樂的話,懇請你別再浪費時間關注我,別繼續讓你的痛苦延續下去,感謝。
Track 03 聽眾的「分別」
自 2019 年開始做音樂寫作,我給自己的定位一直和各位聽友一樣,是以聽眾的角度分享音樂。琳聽不想給人「你聽得多,怎麼會覺得我喜歡的音樂好聽」的距離感,製作聽友表單的初心也是出自於此。
抱著這個定位寫作到現在,直到我看見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是我用私人臉書帳號加入 StreetVoice 未來進行式的私密社團看見的,小樹老師幾乎每天會在社團分享幾則他覺得不錯的貼文吧(?)
回歸正題,當我看到圖片的時候,發現我當「一般聆聽音樂的民眾」可能做得還可以,但想到走到專業老師的程度聽音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莫名覺得喪氣(沒有要討拍,誰都不准拍 XD)。
專業音樂老師、音樂人,聽音樂的方式絕對和我們不同,這點就很想請教專業音樂人
嵐音社老師,圖片右邊那四點大致上在說什麼了。(我在方格子有多久,嵐音社就關注我有多久,我看見這圖時,突然想到嵐音社閱讀我的文章大概很不舒服啊……)
圖片也有一篇文章做說明,作者在文章有提到樂評人評論時的盲點,導致聽眾可能也會聽得很模糊。
讀到這段的時候,我開始反省自己的音樂文,有沒有讓人覺得讀完感到模糊不清的無法理解?我喜歡這首歌並分享出來的同時,我對作品的理解能不能也傳達給讀者,讓他們讀懂?或是可以讓讀者延伸出他們自己對作品的想法?
這一題,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東西,也會是持續學習的方向,今後也請聽友們繼續跟我分享你們的聆聽感想。
Track 04 在寫作之旅相遇的秘密音樂/寫作顧問
比起熱情說完好久不見後,就陌生別過,我更相信實際行動的誠意。
「神棍樂團帶了好多人按讚喔,你好像沒關注他們的 IG,幫你截圖。」
二二八連假過後的第一天,忙得焦頭爛額,又碰上生理期的極度不舒服的疲倦感,三月的第一天身心一點也不好過。
當天中午用餐時,才有片刻時間打開方格子和臉書,注意新文章的瀏覽情況,二月份的新歌文意外的受到樂團關注,還有樂團成員把文章分享到他們的私人臉書,或樂團的限時動態,但我唯獨沒關注到的,是神棍樂團的 IG。
那晚梳洗過後,才翻開手機裡未讀的訊息,先看到音樂顧問傳來的截圖。
心中除了很感謝之外,忽然發現他似乎與我這兩年在寫作過程所遇到的人,有那麼一點不同。
為什麼稱他是音樂顧問呢?是因為他對音樂的見識度真的好廣泛,寬廣到讓我好奇,還可以從他的百寶音樂箱裡聽見什麼樣的音樂?
老實說,剛開始我覺得他並不好相處,而我也屬於難相處的那類,所以一直沒有很主動的與他交流,偶爾有小互動,大多是默默關注他推薦的音樂。
後來隨著時間慢慢變熟,他並不吝嗇跟我談我對音樂好奇的事物,也不小氣的分享給我屬於他口味的歌曲,所以聽友表單時常收到他推薦的音樂,不馬虎的誠意,都在他分享的歌曲裡。
即便彼此喜歡的音樂類型天差地別,他也願意告訴我他對音樂的見解,看顧我這位從前只聽流行音樂的女子、認真了解音樂才一年多的小菜鳥。
我看見他傳截圖過來的時候,是一點也不做作的祝福,還不忘預言也許會有網路媒體編輯來邀稿的鼓勵。不一樣啊,這位資深樂迷和我遇見說喜歡音樂而交流的人都不同,他讓我明白什麼是「認真的樂迷」,他們的態度往往是低調且具包容性的看待音樂這件事。(欸好像講太多他的好話了,他也有講玩笑幹話讓我覺得好氣又好笑,吐血的時候啦。)
另一位聽友,是在方格子贊助我的讀者,不瞞大家說,他是我去年底認識的新朋友。琳聽因為私人因素而輾轉認識他,聊天的過程他提到曾在學術圈工作過,我就主動提及我有在寫作,超級厚臉皮的請他幫我讀讀文章,指點建議。
他說:「很棒啊,是個能寫散文的作家。也不一定要只寫音樂,電影、生活都可以多寫啊!寫作和閱讀是雙向的,可以多看一些作家的散文。」還不忘推薦給我幾個他喜歡的作家和歌手,他分享的歌曲廣度,也帶我聽見不同的風景。
「寫作和閱讀是雙向的。」我想,這句話是他最想告訴我的核心,點醒我一定要多閱讀,我文字裡帶有的生澀扭捏感,他大概能讀透吧。他人在國外工作,最近很少聯絡了,有點想念他。
寫作這一路上遇見好多的人,尤其是在方格子的創作者,沒辦法一一提及,但真心感謝你們在琳聽的寫作之路出現及陪伴,今天是把耳朵泡在音樂裡第 986 天,我不確定能走多久,但我會記得你們曾有的關心和鼓勵。
Hidden Track 特別感謝
這段他們其實看不到,但還是想記錄下來。
特別感謝薄荷綠工廠的鼓手盧盧,以及神棍樂團的主唱歐比王。他們把二月份的新歌文主動分享到私人社群,還寫下一些感謝的話。事實上,我更感謝的是他們的分享,這是我用自己的視角聽音樂,第一次收到音樂人的回饋,內心真的很激動,也很感謝。
請大家多多關注這兩個很讚的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