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個專業心理衛教推廣IG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總是覺得心裡悶悶的,好像有什麼話想說卻又不知道怎麼說。
老婆總是抱怨我都不聽她說話,我覺得好無辜啊!
即使跟朋友在一起還是會覺得孤單,總覺得好像在哪裡都格格不入。
家人離世已經半年了,我還是覺得好難過,這樣正常嗎?


raw-image

心理諮商聽起來離日常生活很遠,感覺只有嚴重生活困擾的人才需要尋求心理協助,但其實就跟感冒看醫生一樣,當你內心感到不舒服時(心理感冒),也需要尋求身心科或心理諮商的協助啊!

我們的大腦為了省力(所以懶惰是天性XD不要苛責自己),會透由學習形成「自動化思考」,像你每天都走同條路回家,有時候即使分神了,還是會不知不覺的就到家了,或是彈鋼琴彈久了,形成了肌肉記憶,手指一放上琴鍵,就知道該如何換位彈出美妙的旋律。

自動化思考雖然可以降低大腦決策的負擔,但同時也容易讓我們身在迷霧中看不清局勢,例如小時候的你因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不斷討好的父母,避免被父母拋棄,而這樣成長狀態養成你小心翼翼逆來順受的性格,即便現在的你已經能夠自立,但刻印在腦海裡的行為模式,還是讓你在人際互動中,不自覺的會過度討好他人,每天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好委屈。

而專業的心理人員,會透過許多方式(談話治療、藝術治療、心理評鑑等),協助你破除自動化思考,從目前的僵局(困境)中找到適合現在的自己生活的模式。


目前台灣法定認可的心理從業人員,有身心科醫生、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而單以諮商學派來說,就有四大主流觀點,各主流中又有許多小分流,有些學派傾向教導,會直接告訴你目前你的行為中出現哪些僵化模式,要求你做修改;有些學派會想深入了解你的過去,協助你找到過去的創傷,以解決目前的困擾;有些學派貼合你現在的情緒與需要,專注在你個人現在想要解決的困擾上。所以當你在看診或諮商時,覺得這位治療者的治療方式與自己期待中不同,可以在評估後,轉而求助其他治療者。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我們很少被教導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明明委屈了卻不能說,表達不愉快還會被喚作爛草莓,當我們逐漸成長,過去累積的情緒無法宣發,使我們麻木無感,當情感開始僵化,你無法同理自己,當然也無法同理別人,出社會後總是容易與人起衝突,或是覺得自己怎麼容易被人欺負。

為了普及心理教育知識,許多心理從業人員,紛紛經營社群媒體,讓大眾能更重視這一塊,除了鄧惠文醫師、周慕姿心理師、蘇絢慧心理師、許皓宜心理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和海苔熊等較知名的心理從業人員外,另外想再跟大家分享幾個圖文都相當精彩的專業心理師(或團隊)經營的IG:

  1. Let’s Con-來諮商! @let_s_con
    什麼是同理心?同情等於同理嗎? Let’s Con固定於週一、五示範從讀者投稿中,挑選一個煩惱並示範何謂初層次同理心與高層次同理心,如果平常說話容易惹惱旁人,或是當朋友訴苦時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時,可以多看看這個IG,學習如何回應,既不會潑朋友冷水,又能維繫雙方感情喔~
  2. 點點心理學 @bitsofpsychology.zh
    活潑有趣的插畫是點點心理學的特色,平易近人的用語搭配可愛的手寫字和趣味插畫,好閱讀沒負擔!
  3. 發瘋心理師 @psycho.counseling
    算是偏長文型的心理知識IG,清爽的版面搭配醒目的標題,以生活的例子做為引子,為大眾科普憂鬱、焦慮等情緒困擾議題。
  4. 木的Mood @moodradio_
    是圖文畫家也是心理諮商師,從擬人化的動物互動中點出人們的日常困擾,再加以解說,是個超級療癒會讓人融化的IG。
  5. 草木談心 @gw_heart
    草木談心的主要內容是在POCAST,分享很多心理師工作的日常,我自己在聆聽的過程中,漸漸破除過去會過度神化諮商師的迷思,真真正正的理解到每個人看事情的視角都不相同,大概只有「沒有所謂的絕對」,這件事情是「絕對」的(好饒口)。
  6. 臨床心理師加加 @cpsycasualdoodling
    臨床心理師加加會跟著時事,用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專有名詞。
  7. 心裡的小心理 @murmurco
    柔柔的圖卡,搭配柔柔的文字,看著就很舒服的IG !
    #聊療吧:用淺顯易懂的生活例子,讓人直觀帶入並深入閱讀
    #心理師說人話: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術語,讓你能更理解心理師在說什麼喔!
  8. 健心運動心理 @psyxsport
    臨床心理師團隊經營的IG,有別於我對臨床心理師在醫院做衡鑑跟治療的印象,健心運動心理主攻運動治療(可參考走路/談話治療(walk / talk therapy),會分享相關文獻、新聞、書籍,亦有滿多科普專有名詞的文章。
  9. 小鬱亂入 @depressy.trouble
    以漫畫故事的方式科普憂鬱症,也有介紹焦慮、恐慌等相關症狀,近期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主人翁從醫院精神科轉至小診所看診,也算是衛教大家,我們也許會擁有不甚舒服的治療經驗,但這可能只是雙方的頻率不合,可以在自我評估後換位醫師或心理師,不需要特意壓抑自己或貶低自我。


另外補充4個自己很喜歡,但不確定是否為心理師經營的IG:另外補充4個自己很喜歡,但不確定是否為心理師經營的IG:

1.奶奶心理學 (暱稱粉絲們為牛奶糖,覺得身為粉絲的我都覺得自己可愛起來了)

2.心靈剝皮辣椒雞湯 (真的很辣!拳拳到肉~!)

3.CC的諮商心理筆記 (諮商所研究生經營的IG,有許多諮商乾貨)

4.啃心理學|樂觀 x 生活 (風格偏向詼諧有趣)



最後再推2個,偏向大眾心理類別的IG:

1.女子健心室 Girls. Stand Out FIT In 探討心理、健身、減重,經營者本身曾受飲食困擾,後來學習與心魔共處,成功瘦身,頻道時常邀請運動、心理相關人員對談,非常推薦深受飲食困擾(ex:暴食、厭食、催吐)或內分泌失調(ex:多囊)的女性關注女子健心室~

2.工程師の下班一小時 很療癒的IG,雖然名稱是工程師,但是文字卻很溫暖平實,帶給人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ing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T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2
雖然在親友眼中我似乎是個有禮貌又外向的孩子,可是在學校裡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看書,下課看書、上課也看書,班上的公共閱讀區的書籍看完了,就往圖書館跑。 看書對我來說像是開了扇窗,我透過書本進入了另一個的世界,當時的我讀不懂鏡花緣的哀戚,只是吃驚著看著不同國度擁有不同特色感到吃驚。
2021/08/02
雖然在親友眼中我似乎是個有禮貌又外向的孩子,可是在學校裡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看書,下課看書、上課也看書,班上的公共閱讀區的書籍看完了,就往圖書館跑。 看書對我來說像是開了扇窗,我透過書本進入了另一個的世界,當時的我讀不懂鏡花緣的哀戚,只是吃驚著看著不同國度擁有不同特色感到吃驚。
2021/05/24
魔法水果籃這部動漫除了家庭關係與童年陰影外,也描述了校園霸凌、友情羈絆等情節,人生如此漫長,人與人的關係又何其複雜,一層影響著一層,我們有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迷失自我,被有形的、無形的詛咒纏身,但如果我們願意相信自己,有一天我們也能從詛咒中解脫。
Thumbnail
2021/05/24
魔法水果籃這部動漫除了家庭關係與童年陰影外,也描述了校園霸凌、友情羈絆等情節,人生如此漫長,人與人的關係又何其複雜,一層影響著一層,我們有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迷失自我,被有形的、無形的詛咒纏身,但如果我們願意相信自己,有一天我們也能從詛咒中解脫。
Thumbnail
2021/05/24
電影名稱:致命遊戲、心理遊戲(中國、香港譯名) 觀影時間: 110/09 觀影次數:第一次 劇情簡介:主角是事業有成的經理人,過著日複一日與數字為伍的生活,討厭沒有意義的社交,對前妻的關心反應冷漠,唯一令他掛懷在心的是自由在外的弟弟。在48歲生日,弟弟送他一張遊戲邀請卡作為禮物,請他務必要打電話給
Thumbnail
2021/05/24
電影名稱:致命遊戲、心理遊戲(中國、香港譯名) 觀影時間: 110/09 觀影次數:第一次 劇情簡介:主角是事業有成的經理人,過著日複一日與數字為伍的生活,討厭沒有意義的社交,對前妻的關心反應冷漠,唯一令他掛懷在心的是自由在外的弟弟。在48歲生日,弟弟送他一張遊戲邀請卡作為禮物,請他務必要打電話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擾。有些話、有些困擾,真的需要: 一個不會外傳的樹洞、一個客觀的傾聽者、 一個能夠提出有建設性回饋的幫助者。 但這樣的對象、管道,真的能..找得到嗎? 一、碰到困擾時可能的抒發求助管道:也許會有後遺症 (一)對親近的人?--可能會造成情緒負擔,並惡化問題 不想造成家人朋友的負擔、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擾。有些話、有些困擾,真的需要: 一個不會外傳的樹洞、一個客觀的傾聽者、 一個能夠提出有建設性回饋的幫助者。 但這樣的對象、管道,真的能..找得到嗎? 一、碰到困擾時可能的抒發求助管道:也許會有後遺症 (一)對親近的人?--可能會造成情緒負擔,並惡化問題 不想造成家人朋友的負擔、
Thumbnail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Thumbnail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Thumbnail
從去年底開始吃身心科的藥,醫師的說法總是腦內賀爾蒙失衡導致憂鬱低潮,沒有要聽我講太多心事、心結,我也理解,身心科醫師就是開藥給你吃,讓人思緒變緩?心情平靜?能夠好睡覺?我的第一位身心科主任每次回診總是問我睡得好不好,看來是他很在意的一件事。至於其他他會問你這一周過得如何?當我開口想訴說我這周如何低潮
Thumbnail
從去年底開始吃身心科的藥,醫師的說法總是腦內賀爾蒙失衡導致憂鬱低潮,沒有要聽我講太多心事、心結,我也理解,身心科醫師就是開藥給你吃,讓人思緒變緩?心情平靜?能夠好睡覺?我的第一位身心科主任每次回診總是問我睡得好不好,看來是他很在意的一件事。至於其他他會問你這一周過得如何?當我開口想訴說我這周如何低潮
Thumbnail
大家選擇進行諮商的原因百百種,你的是哪一種呢? 我的原因其實就是想嘗試修復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口,這個決定我真的想了好久好久,不過礙於疫情的關係,我最後是選擇預約線上的形式,時間是一個小時。
Thumbnail
大家選擇進行諮商的原因百百種,你的是哪一種呢? 我的原因其實就是想嘗試修復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口,這個決定我真的想了好久好久,不過礙於疫情的關係,我最後是選擇預約線上的形式,時間是一個小時。
Thumbnail
  默默地看著浮華的心理師世界,關起門來,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吸引人也罷,流量本來就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事。
Thumbnail
  默默地看著浮華的心理師世界,關起門來,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吸引人也罷,流量本來就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事。
Thumbnail
常在Dcard等社群平台上,看到許多人因種種不同的挑戰與問題,造成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可能是家庭成員間的爭吵與磨合,可能是職涯發展不順遭遇挫折等等。 因此,心理諮商專業出現,希望可以陪伴這些人度過,協助解決心理問題。
Thumbnail
常在Dcard等社群平台上,看到許多人因種種不同的挑戰與問題,造成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可能是家庭成員間的爭吵與磨合,可能是職涯發展不順遭遇挫折等等。 因此,心理諮商專業出現,希望可以陪伴這些人度過,協助解決心理問題。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雖然可以降低大腦決策的負擔,但同時也容易讓我們身在迷霧中看不清局勢,例如小時候的你因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不斷討好的父母,而這樣成長狀態養成你小心翼翼逆來順受的性格,即便現在的你已經能夠自立,但刻印在腦海裡的行為模式,還是讓你在人際互動中,不自覺的會過度討好他人,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好委屈。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雖然可以降低大腦決策的負擔,但同時也容易讓我們身在迷霧中看不清局勢,例如小時候的你因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不斷討好的父母,而這樣成長狀態養成你小心翼翼逆來順受的性格,即便現在的你已經能夠自立,但刻印在腦海裡的行為模式,還是讓你在人際互動中,不自覺的會過度討好他人,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好委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