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書籍設計的時候,最害怕的一個狀況是:「作者的照片不夠好。」雖說很多人是文字取勝,但這年頭圖文書(有圖片/照片)還真不少(比較吸睛嘛)一旦遇到作者拍的照片不夠好,就會讓編輯、設計都會痛頭得要命,有時候還真得「閉著眼睛當作沒有看到照片很差」的狀況,把那本書快點完成。
(沒有例子可舉,但是很常發生。)
關於「要求一張照片要夠好」這事。首先得要說畫質和清晰度。
早期手機上的相機畫質還不夠的時候,很多人拿小DC(只有數位變焦的數位相機)拍照,然後跟現在大部分人使用手機拍照的時候,非常依賴「數位變焦」的功能,也就是使用相機或手機上放大跟縮小的方式把畫面拉近或拉回,很多人沒有看過這些照片放大到可以印刷或輸出,以及拿到電腦螢幕上就完全慘不忍睹,除非你的相機等級夠高、你後續使用的圖檔不需要太大,否則千萬不要用那個數位變焦的功能,會出現自以為拍到重點,但重點完全是糊的窘境。
*拍照的前進後退,應該由你挪動身體往前或往後。當然如果你有支好的變焦鏡頭就另當別論了。
有一回我做一本滿滿都是圖片的書,書裡所有的照片全部都放得很大,每一張我都邊看邊搖頭想問:「既然知道照片最後會拿來做書,為什麼不好好的買一台等級高一點點的相機?拍照的時候怎麼不想一下重點在哪裡?」
等級高一點點的意思是:也許是功能比小DC高階一點的小單眼(可換鏡頭的)、畫質好一些的,甚至是支援RAW檔的。(關於RAW檔我也不太會解釋,
請看wiki)
那麼「等級高一點點的相機」就能拍出好照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後來很多相機、手機都會強調「防手震」,為的就是確保讓大部分人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拍出最清晰的照片。但即使手機還是相機有這種功能,為什麼還是很多人拍不出一張清楚的照片呢?多半還是沒有搞清楚相機使用功能,或是根本沒有能搞懂「使用」的方式。
真正要拍出一張至少清楚的照片,應該有幾個步驟:一是搞清楚你手上拿著的機器的功能,二是拍照的時候不要動,要知道對焦的點在哪,三是大略懂得光圈快門的關係。
早期非常多人瘋單眼*,從類單眼、小單眼,到大單眼。寫圖文部落格的,誰沒有一台說得出口的相機(當然也瘋底片機。)慢慢演進到手機相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以後,用一般相機拍照好像已經像稀有動物一樣(差不多快進化到跟玩底片機一樣稀有了。)
*單眼反光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簡稱:SLR camera)又稱作單鏡反光相機或單反相機(大陸及港澳地區):維基頁面
那麼,拍好一張照片一定要用「好」「相機」嗎?答案還是否定的。尤其是當今手機功能強大到都能拍電影了,誰說一定要用相機拍照?重點還是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品質,而你是提供者,你使用什麼樣的工具拍照!
有回我的編輯朋友跟我說:你是我看過的創作者裡,少數能夠好好把照片拍好的人。
我知道他說的並不是「我拍的照片很好」而是「我有好好把照片拍好」,這應該是身為一個「幫別人做書排版設計」的人自我要求吧!我不想我的照片編成書或是做成海報時,只能拿出畫質特差、不夠清楚的原始檔,我不想最後出來的作品因為照片而成為敗筆。
有些人寫文會也想要用自己的照片,但常常會礙於「拍不出好照片」而放棄。
如果你是一個跟我一樣「不想去找別人的圖來用」的人,想用自己拍的照片,就先搞清楚你手上那個拍照的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到你拍到覺得功能不夠用了,畫質不夠好,自己還想多方的嘗試,那就再往更高階的相機去購買。
關於「拍照」這件事,不可能人人都是攝影師,但你要拍出一張好照片,至少要花一點時間搞清楚「拍照」這件事的知識。
手機和相機哪個拿來拍照好?你不想弄懂的東西,從來都做不好!
除了盡量不要使用數位變焦之外,唯一要提醒的是:
盡可能在用手機app拍照時,同步存下你的原始檔,因為經過app的調整,照片會失真,等你真的要拿出來用在電子書、紙本書,甚至是影片上,發現畫質很爛的時候,你想哭會哭不出來的。(你的美編、編輯如我也會在電腦前咒罵你XDDDDDD)
圖:
伍佰的攝影集《在城市的時間裡輕輕滴淌而下》,iPhone8轉黑白。早期買過伍佰的攝影集,這本是他用手機拍在Instagram,我想看看就買了,很早很早很早很早之前我也用過iPhone4拍在instagram的照片做過攝影展,也有洗出來黏成拍立得(它們還在),不過iPhone4的照片質感就無法與現今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