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飧」與「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飧,《說文》:从夕、从食。國音sūn,粵音孫。意指晚上的飯食。那是「會意」字。這個字在古代是常用字。例如:饔飧不繼,指生活貧困吃不飽。
也許有人問:既然「飧」字的筆畫比「餐」字少,那為什麼把「飧」字改成「餐」呢?
這是個好問題。
大陸的漢字,不但要簡化,而且要減少。把哪些他們所謂「生僻」的字詞兒,竄改為較常見的字。又把那些同音字,通通人間蒸發。例如:
矜貴→金贵
彙報→汇报
竄改→篡改
精采→精彩
老闆→老板
飭令→勒令
判辭→判詞
模範→模范
頭髮→头发
發生→发生
關係→干系
乾媽→干妈
幹部→干部
託付→托付
猶豫→犹疑
……總之,就是莫名其妙!
如果你跟哪些從大陸來的談起哪些大陸字,他們都會以同一個答案回應,說:那是為了解決當時的文盲問題。
呸!當時「新中國」要改革漢字的時候,哪位說過是要解決文盲問題啊?一九七八年說要搞「四個現代化」,老朽當年就問:為什麼沒有「教育現代化」?
一九五六年哪個時候,還說要搞「拼音文字」,就是說不用文字了,就用羅馬拼音吧,那是要解決文盲嗎?
大家都知道,經過科學驗證,凡是筆畫多的字,才容易辨析。相反的,筆畫少的,就似是而非了。例如:「广」與「厂」,是什麽字啊?
也許又有人說:語文是約定俗成的。
不錯,語文是約定俗成的。但,是否要搞到一塌糊塗,把「乾媽」變成「干妈」呢?
不過,話,要公道些。把漢字簡化,並不是新中國的新產物。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近代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3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採用了錢玄同《簡體字譜》草稿的一部分,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不過,翌年二月又通告收回。
直至中共政權,繼續推行漢字簡化,甚至在1956年左右,還想推行「拼音文字」。那是為了要解決文盲嗎?
現時大陸坊間,把哪些不該簡的都簡,不該改的都「創新」,你說是約定俗成嗎?那是「習非成是」啊!!
(寫於2020年8月15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846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dai zhongshi ye-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01
有點莫名其妙,我文題是講「飧」與「餐」,並沒有提到「飱」,是「餐」,餐廳的餐。上火啦!吃藥了沒有? 我這些文章的發布,是完全不收費的,我混啥呢?你不喜歡看,大可關起門來自己獨善吧!如果你是共狗,我就給你筆戰。
avatar-img
2022/04/01
飧是飱的古字!陣是陳的本字。甫是父的本字、華是花的本字。不懂中文就少來混~~~
yidai zhongshi ye-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01
有點莫名其妙,我文題是講「飧」與「餐」,並沒有提到「飱」,是「餐」,餐廳的餐。上火啦!吃藥了沒有? 我這些文章的發布,是完全不收費的,我混啥呢?你不喜歡看,大可關起門來自己獨善吧!如果你是共狗,我就給你筆戰。
關於「漢語問題與問題漢語」,如果我們這一代能講而不講,那就「失人」了!
關於「漢語問題與問題漢語」,如果我們這一代能講而不講,那就「失人」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教改政策把許多字的發音做了所謂“正確”的規範,並列入教科書要求老師和學生能及時改正,甚至列入考試以核實成效。(三隻小豬的問題改天再罵) 某件事逗人發笑稱為:滑稽(ㄏㄨㄚˊㄐㄧ)。可教育部糾正了這個“俗稱”,必須讀為:ㄍㄨˇㄐㄧ。怎麼看、怎麼說都怪呀! 另外桌遊和賭博的骰子(ㄕㄞˇㄗ˙),硬是改為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三餐的重要性,各有表述;三餐如何規劃,各有需求與方便性。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教改政策把許多字的發音做了所謂“正確”的規範,並列入教科書要求老師和學生能及時改正,甚至列入考試以核實成效。(三隻小豬的問題改天再罵) 某件事逗人發笑稱為:滑稽(ㄏㄨㄚˊㄐㄧ)。可教育部糾正了這個“俗稱”,必須讀為:ㄍㄨˇㄐㄧ。怎麼看、怎麼說都怪呀! 另外桌遊和賭博的骰子(ㄕㄞˇㄗ˙),硬是改為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三餐的重要性,各有表述;三餐如何規劃,各有需求與方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