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天鵝中的心理學(下篇) 人格面具、自我與陰影
方格精選

電影黑天鵝中的心理學(下篇) 人格面具、自我與陰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激發個人無意識的外在客體

上篇談到了女主角Nina與其母親的客體依附關係,也談論了母親的態度對於女主角性格的形成是有極大影響的,接下來我們要先從女主角身邊的三個人(外在客體)來進一步探討Nina這個人的人格結構。

這三個對她有極大影響的人分別是舞蹈總監Thomas、前舞團天鵝皇后Bess、舞團新來的女孩Lily。

先談到舞蹈總監Thomas,在片中,他是一直對Nina做出一些情慾挑逗的動作、並且讓Nina回家練習自己撫摸自己身體的角色,他希望Nina能夠透過這些,徹底解放自我被壓抑的另一面,詮釋黑天鵝的奔放。

而在其中他與Nina也有著曖昧的關係,當Lily問及Nina是否喜歡Thomas時,Nina是壓力極大且不知所措的,再者他的身分是舞蹈總監,可以進行天鵝皇后的人選決定,他手上是握有權力的,因此Nina一部分也非常需要博取他的認同感。

當他引導Nina練習的時候,他明顯對於Nina的表現失望,並且不斷的責備Nina在黑天鵝的戲份上,缺乏足以匹配該角色的詮釋,他的行為造成了Nina嚴重的不安全感。

這部分的不安全感,我認為與Nina的過往背景有關,因為Nina從小與母親的錯誤依附關係,以致於Nina把這樣的情結投射到外界其他人身上,她極度害怕「被遺棄感」,尤其是自己的表現沒有受到認可的時候,她覺得只要自己不夠好,就會被拋棄。

而這樣來自童年的不安全感,讓Nina對自己有極高的標準,例如在練習舞步時,腳都已經受傷了還是繼續練習,只為了達到「完美」,但很可惜,Thomas依舊沒有給予她這樣的肯定,甚至還說,Lily是她的替補,這讓Nina感受到更深的威脅感。

接著是Nina所崇拜的舞者Bess,她曾經是人人稱羨的天鵝皇后,可是卻已經過氣、準備被替代了,對於這樣的被替代,Bess也表現出了相當強烈的情緒反應,這被Nina看見,也投射了自體的恐懼在這樣的「被遺棄」經驗裡,因此Nina也產生一種自責的情緒,認為是因為自己而讓Bess被取代,同時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取代的人,進而把一個女孩當作了假想敵,也就是她在舞團中的競爭對手,Lily。

Lily在詮釋黑天鵝角色中出色的表現,讓Nina被她給吸引,但Nina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希望跟Lily一樣追求自由、奔放的那一面。她將這樣的情緒,加上原先害怕被取代的不安感,轉移成對外在客體的連結,「壞我-壞客體」,於是她對Lily產生了極強的敵意,同時也受到個人無意識的情結影響,不自覺想要模仿Lily。

Nina在這些客體關係當中,她感受到的情緒基本上都是焦慮、壓力,加上她的童年因素影響性格,因此她會非常在意每個外在客體的行為(也會有認知扭曲的狀況),進而內射回自己的內在客體,影響她對於「自我」的認知。

人格面具下的自我與陰影

Nina因為過度注重客體的關係與他者的回應,因而被人格面具所覆蓋,人格面具即是人為了適應環境、達到某種目的,而發展出的一個行為模式,通常是與「自我」的本質不同的。

而Nina戴上了「完美女孩」的人格面具後,她在外在客體表現出的模樣只是自我的碎片,而她完整的自我在遇到Lily之後逐漸揭開。

Nina在青少年期沒有足夠的心智探索與發展期,只是在與母親病態的依附關係中尋求滿足,因此Nina的自我發展是一直被壓抑的。

Lily表現出的樣貌與Nina的人格面具相反,她大膽、狂放、不顧他人眼光,Nina一部分對Lily有身為競爭對手的敵意,另一部分為了要扮演好黑天鵝這樣的角色,漸漸激發出在Nina潛意識中的另一面:陰影。

陰影是個人無意識中「補償性格」的概念,是與自我意識矛盾相反的性格,也就是平時不會表現出的面向,Nina的陰影因為不斷被壓抑的緣故,是很強烈的,而因為這樣的補償性格,使得Nina不自覺被Lily吸引,卻又同時排斥著Lily與人格面具不相符的價值觀,這就是Nina的矛盾之處。

Nina的思覺失調:極端的虛實交雜

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家庭背景有許多都是親屬也具有精神疾患的,與腦部遺傳因素有關,從片中Nina母親房中扭曲的自畫像與擺設,以及母親對待Nina的極端依附行為來看,推測其母親具有BPD(邊緣型人格障礙)與潛在的思覺失調傾向。

Nina的成長背景接收到的外部訊息基本上都來自她的母親,因此她受到母親的影響極為嚴重,這也造成了Nina在面對到舞團的壓力時,開始出現極端情緒(焦慮、恐慌、抑鬱)與一些幻覺、幻聽等等思覺失調症常見的正性症狀與負性症狀,甚至出現與自我極度不符的補償性格(陰影)。

在幻覺當中,是自己親手殺死了Lily,同時也是自己與Lily經歷過放縱的一夜雲雨,這些幻覺代表著Nina受到壓抑的無意識:情慾、憎恨、恐懼等等情緒。

而也因為這些幻覺與不斷出現的極端情緒,造成Nina不知道要如何繼續生活下去,也漸漸找不到目標與真正的「自我」,於是她給予自己最後一個目標,在舞台上,她成為了最美的天鵝皇后,然後與劇中的白天鵝一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avatar-img
秋逸靈的沙龍
33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秋逸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理效應都是在認知與情緒當中發生的,尤其是在投資市場,恐懼、貪婪、跟風等等的,都是在投資市場上常常出現的心理現象,在這篇文章中會進行解析與探討。
在投資的操作當中,我們常聽到要停損、停利,停利的狀況不少見,但是關於停損的部分,往往會出現一個景況,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明明知道該項投資商品的獲利會一直下跌,甚至賠光本金,卻依然有許多的投資人會繼續堅持續抱該項投資商品?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
心理效應都是在認知與情緒當中發生的,尤其是在投資市場,恐懼、貪婪、跟風等等的,都是在投資市場上常常出現的心理現象,在這篇文章中會進行解析與探討。
在投資的操作當中,我們常聽到要停損、停利,停利的狀況不少見,但是關於停損的部分,往往會出現一個景況,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明明知道該項投資商品的獲利會一直下跌,甚至賠光本金,卻依然有許多的投資人會繼續堅持續抱該項投資商品?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