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的科學:理性是有限的

更新於 2021/09/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有限理性與滿意決策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但是往往在實際的經濟情境當中,我們並不能、也不會把大部分條件量化進行決策。
而在經濟學相關的理論探討當中,對於賽局理論的質疑與修正也一直存在,而其中有一個觀念由經濟學家西蒙所提出,是因應生理學與心理學的因素綜合考量而提出的概念,強調較小規模、短期的問題型態中所做出的決策,是為「經濟行為學」的一環。
經由當時環境給予的資訊、個人認知與思維、考量個人私利後所決定的稱作」滿意決策」,而並非「最佳決策」,前篇我所提及的「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的考量,即與這個論述切合。
人如何做出一個決策?
決策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決策前的選項設計、決策中的選項判斷、決策後的反饋,我們必須知道一件事,無論是認知、理性、知識,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有限的,因而在第一個階段「選項設計」時,我們不一定能夠看見最有利的決策選項,例如我們列出了五個行銷或者談判策略,但這其中並不包含效益最大的策略。
在第二階段「選項判斷」當中,我們會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易採取常有謬誤的「捷思法」去下判斷。
捷思法當中有幾個主要依循的點,「過往經驗」、「情緒」、「風險」、「傾向認知」等,針對一個決策,我們通常不會以「利益程度」為導向,而是依循上面的幾個點影響我們對於決策的判斷。
「過往經驗」會造成我們的因果判斷具有傾向,例如曾經投資股票,選擇短線當沖的策略失利出場,在下一次準備進場時,會依循該經驗,影響其是否採用短線當沖的策略,對於炒短線當沖的利弊判斷就有失客觀,也可能錯失進場的時機。
「情緒性」是針對於該選項所產生的感受,可能因為許多的因素變動(這邊指的不只生氣、焦慮、期盼等情緒,也包括了「受情感性影響的」傾向認知)。
人命價值幾何?
例如說設計選項的敘事、情境不同,賽勒是一名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家,他就提出了關於決策受到情緒影響的例子,他提出了兩個假設性的命題,這兩個命題目的都在於衡量「活命的千分之一機率」價值多少,以下是該命題:
(一)如果有個致命傳染病,被傳染的機率是千分之一,此時有人研發出一款解藥,你願意花多少錢購買?
(二)有一個實驗機構研發出一種傳染病的解藥,需要進行實驗,藥物測試的死亡率是千分之一,你認為,要參加這個實驗要給你多少的金錢報酬你才願意?
大部分人在第一個命題當中給出的答案是不超過2000美元,而在第二題當中的答案卻普遍落在五十萬元以上,甚至有人說是「無價、不管給多少都不願意接受」。
這兩個命題要衡量的事物一樣,實際上卻是相反的命題方式,一邊是「錢換活命機率」,另一邊是「活命機率換錢」,這兩者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三個點,一是「自願性、主動性」二是「付出成本/獲取利潤」,加上個人與社會意識的認知構成「價值觀」,會影響決策行為人去衡量選項的價值。
自願性:主動承擔風險?被動減低風險?
自願性在於第一個命題的情境是「無法自己選擇」的,人要做出的決策叫做「花錢消除千分有之一可能喪命的風險」,第二個命題則是這個風險原先不存在,人的決策是「是否主動承擔風險為了換取報酬」。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承擔風險的價值」當中,人在選項的情緒上,偏向認為「主動承擔風險」的價值是高的,「被動消除風險」的價值偏低。
獲利心理:付出少,獲利大
「付出成本/獲取利潤」的差異點出在,命題一是要付出,命題二則是獲利,在心理層面上普遍會傾向希望「付出較少、獲益較多」,成本的概念在本命題當中,即為「風險」。
兩個命題當中,成本(承擔風險)與收益(金錢)、成本(金錢)與收益(消除風險)的估算,顯然以客觀數值來計算,兩者牽扯的利益交換是相同的,不同點在於第一個情境是詢問「願意付出的成本」,第二個情境則是「認為值得獲取的利益」,這是因為上述提到的決策者具有認知上的傾向,因而造成他們做出這樣的判斷,同樣也是非理性的因素之一。
被狗追的巷子:經驗法則與制約歸因
在上面的命題當中,我們談完了一個對於決策影響甚大的要素,也就是受到情緒所影響的傾向認知,例如希望獲利大的渴望、認為主動承擔風險應該換取更多利益的心態等,接下來我們要來談論另一個在決策中會影響「有限理性」的要素:經驗法則。
關於經驗法則,我們先來說一個小故事,某甲出門到家附近的豬肉攤購買豬肉的時候,總是會經過一條巷子,那條巷子當中,有許多的野狗,這些野狗每次都會追著某甲,讓怕狗的某甲覺得很可怕。
每天某甲只要出門買豬肉,經過巷子的時候,野狗都會一直追著某甲跑,某甲覺得狗追著他跑是因為他買了豬肉的緣故,並且覺得每次經過巷子就一定會被野狗追著跑,於是某甲決定,以後不買豬肉,走路的時候也避免經過該條巷子。
我們來看某甲的決策歷程,一開始是因為產生了一個「問題」,而某甲決定解決這個問題,此時我們就稱作「決策」,某甲在進行決策的過程當中,他先猜想「被狗追」這個問題產生的條件,他認為條件是「買豬肉」與「走進小巷子」,這是因為他的過往經驗當中,都滿足了這些條件。
但是這個問題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這樣的條件,這些條件之所以會被某甲認為成立,是因為這些條件與情境具有連結,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歸因的制約性」,在過往經驗當中與情境具有連結性的因素,可能就成為了歸因,這點可以用一個理論來解釋:古典制約。
行為心理:古典制約
古典制約的原始實驗是用一隻狗的餵食進行,配合著鈴聲給予食物,而狗每次聽到鈴聲就會連結到「供應食物」這個動作,原先沒有關聯,卻會相互伴隨,同時發生,因而這兩者針對狗來說就有歸因的作用:「聽到鈴聲」=「有食物吃」。
同樣有針對人的實驗印證了這個原理, 讓一群受測者,扮演參加面試的人員,參與兩場面試,第一場面試時氛圍輕鬆,面試者獲得肯定的成分較多,桌上放著藍色的筆;第二場面試時氣氛凝重,主試者咄咄逼人,讓面試者備感壓力,桌上放著黑色的筆,在實驗過程當中筆的位置都是明顯讓受測者能夠注意到的。
兩場面試結束後,施測者要求每一位受測者在一張紙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受測者有藍、黑兩種顏色的筆做選擇,而大部分的受試者都選擇了藍色的筆,從這點我們可以看見一件事,即使筆的顏色與面試的過程、氛圍沒有絕對的關係,可是在受測者的記憶當中,筆的顏色顯然是與該場面試連結的。
如果兩件事物同時出現,但在於邏輯上無法成立因果的關聯性,如筆的顏色與面試,那麼會有制約連結與聯想,但是不會產生歸因的作用。
過往經驗制約連結,對於決策的影響
回到上述某甲被狗追的例子來看,某甲買肉且經過巷子,某甲被狗追,這兩個條件是可以歸結出因果關係的,某甲會認為「因為我買了肉並且走過那條巷子,所以狗會追我」,於是某甲不買肉、不走巷子是因為他認為可以解決問題產生的「原因」。
可是客觀來看,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某甲的歸因,以客觀的說法,我們只能夠說「在某甲過去的經驗中,當某甲買肉經過巷子時,會被狗追」,但某甲的歸因直接影響了某甲的最終決策。
這是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在每個人身上都能夠看到,造成越深刻印象、次數越多,在經濟行為上可能是損益值越大的過往經驗,人會傾向認為越為可信。
再舉一個經濟行為的例子,某乙決定購買一張股票,一開始進場(買進)就重壓(張數多),某乙決定好策略後,在過了幾個月之後某乙的預測失準,原先看好的股票卻賠錢了。
某乙之後再考慮投資股票的策略時,自然就會認為過往特策略是失準的,即使客觀上來看在不同的情境之下適用不同的策略,說不定這個策略能夠在另一支股票上獲利,但是某乙這麼做的決策就會受到過往經驗的影響。
過往經驗的影響並非不好,我們也常說要在失敗的經驗當中吸取教訓、改進不好之處,受到過往經驗所影響的正向例子可能是採用了錯誤的行銷策略,抓到錯誤的點,並且在下一次行銷的時候迴避那些曾經的錯誤。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盲信過往經驗」,而是要理性去看待過往經驗在當時的情境當中,造成的利與弊,加入理性辨析的經驗法則不失為一種決策的有利模式。
結語
透過上述的幾個點,我們可以了解到決策時我們會受到什麼樣的因素影響,在這些影響之下可以透過理性條件做出的決策,就稱為「有限理性模型」,是更符合經濟行為學所產生的決策。
不只在經濟學上會有這些分析與應用,這其實是一種「經濟思維」的討論,同時也是在形塑「理性思維」,即使我們無法精確的做出「最佳決策」,但是善用這些思維工具,我們的「滿意決策」也會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逸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距離網紅小玉退出YouTube已經過了幾年,公視也推出了一部紀錄片《為寂寞在唱歌》以網紅特真實生活為主題,紀錄網紅們不為人知,黑暗的一面。  「小玉這個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只是一個角色,我知道沒有人這樣演,所以我這樣演給觀眾看。」  
一般在談論股票的時候,我們會把它跟定存、證券、基金放在一起比較、討論,也就是在一般進行股市交易的時候,我們通常將它當作一個投資工具,但股票具體來說是什麼呢?它具體來說,是一家公司出售部分的所有權,變成有價證券的形式,所以也會有公司開放員工認股。
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培養帶得走的批判性思維」當中,整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如何讓思維更趨近理性」,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會用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賽局理論」,更進一步的探討理性與思辨。  
在個人品牌與社群經營相關的文章當中,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第四篇,在上一篇文章當中,談到的重點就是個人品牌的公式,這個公式當中蘊含了個人品牌的經營策略,而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同樣會以我自身為例,針對「價值內容」與「目標客群」來討論。
你曾經被詐騙集團詐騙過嗎?他們其實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掌握了你的心理弱點。 從之前檢舉詐騙的經驗談談詐騙心理學,雖說今天檢舉的是技術非常低劣的詐騙集團,警方立即看得出來是詐騙,但是其中許多慣用手法在各類型的詐騙當中,都會換技巧使用,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
很多時候並不是願意選擇孤獨,而是害怕靠近所帶來的傷。 有一種人是這樣的,在一段關係當中,什麼心底的話到了嘴邊都說不出口,對待他人容易忽冷忽熱,無法輕易接受他人的給予,也不願意/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想法表達出來,總是選擇自己壓抑。  
距離網紅小玉退出YouTube已經過了幾年,公視也推出了一部紀錄片《為寂寞在唱歌》以網紅特真實生活為主題,紀錄網紅們不為人知,黑暗的一面。  「小玉這個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只是一個角色,我知道沒有人這樣演,所以我這樣演給觀眾看。」  
一般在談論股票的時候,我們會把它跟定存、證券、基金放在一起比較、討論,也就是在一般進行股市交易的時候,我們通常將它當作一個投資工具,但股票具體來說是什麼呢?它具體來說,是一家公司出售部分的所有權,變成有價證券的形式,所以也會有公司開放員工認股。
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培養帶得走的批判性思維」當中,整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如何讓思維更趨近理性」,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會用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賽局理論」,更進一步的探討理性與思辨。  
在個人品牌與社群經營相關的文章當中,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第四篇,在上一篇文章當中,談到的重點就是個人品牌的公式,這個公式當中蘊含了個人品牌的經營策略,而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同樣會以我自身為例,針對「價值內容」與「目標客群」來討論。
你曾經被詐騙集團詐騙過嗎?他們其實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掌握了你的心理弱點。 從之前檢舉詐騙的經驗談談詐騙心理學,雖說今天檢舉的是技術非常低劣的詐騙集團,警方立即看得出來是詐騙,但是其中許多慣用手法在各類型的詐騙當中,都會換技巧使用,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
很多時候並不是願意選擇孤獨,而是害怕靠近所帶來的傷。 有一種人是這樣的,在一段關係當中,什麼心底的話到了嘴邊都說不出口,對待他人容易忽冷忽熱,無法輕易接受他人的給予,也不願意/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想法表達出來,總是選擇自己壓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累和苦是不同的,累可以找出一些客觀的評估準則,但苦不苦只有自己知道。再累都可能感到開心,但苦就只是苦。苦不可能轉換為樂,只能放下、只能摒棄。當你遇苦卻不尋思改變,便是自行選擇了苦,便是犧牲當下,做出這樣沒有勝算的決策,如何可能離苦得樂?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顧問,我們透過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的分析,已經選擇出SWOT的評估因素,並進一步進行Cross SWOT分析,得到許多不同的策略選項,請問接下來要如何挑選適合的策略呢?經過引導企業高階主管們,運用AHP理性決策工具選擇出數個策略,乍看之下,這些策略怎麼都不像是經過理性考慮後,所挑選的策略,這中間到底發
Thumbnail
喜歡讀書的人,誰不喜歡被作者打一下?那種突然得到一個新觀點的快樂,大概是我們一直往下讀的理由。最棒的是,不用讀難一點的書,也可以被認真研究的作者突然改變一個對日常概念的認識。以下推三本題材日常,但研究認真的好書。
Thumbnail
相由心生:  這次來說: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好了,憂鬱症 早上,閱讀一篇,肉毒桿菌素在治療憂鬱症,使用後的市場研究調查,研究共參考了1千2百多萬(12,185,458)份研究報告,我很驚訝🙀為什麼用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有效?我更驚訝的看到文章指出: 那些用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有效的人,並沒報告有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累和苦是不同的,累可以找出一些客觀的評估準則,但苦不苦只有自己知道。再累都可能感到開心,但苦就只是苦。苦不可能轉換為樂,只能放下、只能摒棄。當你遇苦卻不尋思改變,便是自行選擇了苦,便是犧牲當下,做出這樣沒有勝算的決策,如何可能離苦得樂?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顧問,我們透過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的分析,已經選擇出SWOT的評估因素,並進一步進行Cross SWOT分析,得到許多不同的策略選項,請問接下來要如何挑選適合的策略呢?經過引導企業高階主管們,運用AHP理性決策工具選擇出數個策略,乍看之下,這些策略怎麼都不像是經過理性考慮後,所挑選的策略,這中間到底發
Thumbnail
喜歡讀書的人,誰不喜歡被作者打一下?那種突然得到一個新觀點的快樂,大概是我們一直往下讀的理由。最棒的是,不用讀難一點的書,也可以被認真研究的作者突然改變一個對日常概念的認識。以下推三本題材日常,但研究認真的好書。
Thumbnail
相由心生:  這次來說: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好了,憂鬱症 早上,閱讀一篇,肉毒桿菌素在治療憂鬱症,使用後的市場研究調查,研究共參考了1千2百多萬(12,185,458)份研究報告,我很驚訝🙀為什麼用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有效?我更驚訝的看到文章指出: 那些用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有效的人,並沒報告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