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3】住宅彈性空間-案例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透天厝-彈性模組

郊區:半寓》- 陳威竹

高層住宅-彈性空間

屋。宅。家。廠》 - 歐芷毓

THE OPEN SYSTEMS NEIGHBORHOOD 》- Jan Vader


《郊區:半寓》

raw-image
設計者:陳威竹 / 109級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基地:高雄市大社區
類型:透天式集合住宅
raw-image
彈性空間操作方式

起初提供給住戶最基本的居住條件和公共空間,在外牆預留鋼構接點,未來擴建交由住戶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發揮。
管道間另外再預留空間,可獨立使用也可以合併,對未來擴充提供更大的彈性。

空間分層也針對家庭規模分類:一樓空間提供社區住戶做賣店使用,二樓是4間單人單元,三樓是兩間小家庭單元,四樓提供整層家庭單元使用。

公共空間:除了頂樓的公共空間提供住戶交流等,住戶各自的小陽台可以視情況作為開放或私人工作陽台使用。

我的想法

我認為作者對於彈性的模組發展方向是比較像提供一個蓋好的房子,毗鄰外牆的部分提供節點能夠長出空間。
有點像是2021普立茲克獎Anne Lacaton和Jean Philippe Vassal翻修法國波爾多大公園社會住宅Cité du Grand Parc的手法,他們也是因原有住戶空間需求增加,所以在原有社宅的外牆再掛上工廠預鑄的陽台,就不需要拆掉重建。

不過和我前幾篇週記的想法有點不同的是,作者的操作方式比較少談到外牆內的彈性變化,藉由這個案例問自己:能不能有更多的「填充」(Infill)延伸進入外牆內部?


屋。宅。家。廠

raw-image
設計者:歐芷毓 / 106級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基地:台中市西屯區(台中市政公園)
類型:展覽空間、高層住宅
raw-image
彈性空間操作方式

作者的操作方式較接近於分離「結構」和「填充」(the separation of support and infill)的概念。
試圖利用可變動選配的次系統模矩,在這棟家屋投射工廠預鑄對宅的想像。建築專業者及非專業者在家宅的建造過程中重新分配洗牌,社會住宅樣品屋在home / house / product 間建立新的定位和角色。(以上為原文)

raw-image
我的想法

作者把結構很明顯的表達後,在空間中除了有住宅空間之外,也展示了預鑄住宅的生產過程(?),在買房子時參觀預售屋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模矩選配,並同時看到住宅的生產過程(?),以及住宅完成後如何被使用的樣子。(就像是你去鼎x豐吃小籠包的時候,邊點餐邊看到師傅在做小籠包,還看到隔壁桌的客人吃得一籠接一籠這樣。)

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做為參考的案例,除了模矩化的彈性空間外,兼顧了選配的空間需求(我想像的樣子就像走進BMW的展示中心一樣,旁邊有一個小空間提供客戶和業務討論車輛選配的事情),這樣其實就是一個很真實的住宅從生產到使用的展示。


OPEN BUILDING SYSTEMS NEIGHBORHOOD》

raw-image
設計者:Jan Vader / 2021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基地:荷蘭阿姆斯特丹
類型:高層社會住宅
raw-image
彈性空間操作方式

作者將結構清楚的分區域界定並模組化尺寸之後(上圖左),定義每一個空間的使用期限(例如戶外空間和皮層50年、管道等10年)(上圖右上),最後再加上選配的組合包(上圖右下)也就是所謂的填充(Infill)由居民選擇並組合後,變成是空間多樣的集合住宅。

raw-image
我的想法

我覺得這個案例的表現方式是目前我找到最完整的(圖面呈現最完整),作者除了基本的模組定義外,在其他Infill的設計也相對來說比較多,作者也有考慮到構件和構件之間的接合,我覺得這是我之後在做設計時也需要考慮到的一環。

raw-image

結論

分析了上述三篇案例後,即便是結構也有多種表現方式,從打開傳統透天架構、提供一個超大跨距、空間的大結構到規規矩矩的定義模組結構,Program也不太一樣。

我認為在考慮設計的時候,我需要在Infill的部分做更多Study,模矩也需要嚴謹的定義,結構方面應該會是比較偏向《OPEN BUILDING SYSTEMS NEIGHBORHOOD》的方式,然後再考慮在集居的模式下,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的關係、居民和居民的相處方式。

raw-image

下一篇可能會來談談Open Building 在真實世界裡的案例,再來清楚的界定空間需求會有那些,然後再來談談幾個基地選擇。

raw-image


阿所以我說那個計畫書呢......?



raw-image

謝謝大家,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7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案件類型:小型構造物、老屋翻新 用途:景觀平台+曬衣空間 面積:45m2
Thumbnail
案件類型:小型構造物、老屋翻新 用途:景觀平台+曬衣空間 面積:45m2
Thumbnail
台灣社會近年來都市更新話題一直是個很熱門話題。都市更新話題不斷被炒作與討論,都市中老舊房屋比比皆是、國內都市更新制度儘管未臻完善,但對住戶而言已算有利。重點是如何老屋再利用或是翻新蓋大樓成為一大問題,再生願景館便是一棟老屋再利用博物館。 都市再生願景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
Thumbnail
台灣社會近年來都市更新話題一直是個很熱門話題。都市更新話題不斷被炒作與討論,都市中老舊房屋比比皆是、國內都市更新制度儘管未臻完善,但對住戶而言已算有利。重點是如何老屋再利用或是翻新蓋大樓成為一大問題,再生願景館便是一棟老屋再利用博物館。 都市再生願景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
Thumbnail
20211105-【賞屋】【房地產】【高雄】【前金區】-晨均日渼-2房+2+1房 前陣子在網路上,有人討論晨均建設的新案,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我是沒有印象,知道是和弘力建設有關後,才想說來賞屋看看。 這個建案不算是大樓,是9F華廈,現在我幾乎看不到市區還有人蓋華廈產品,1台電梯,1樓0店面。 下面為格
Thumbnail
20211105-【賞屋】【房地產】【高雄】【前金區】-晨均日渼-2房+2+1房 前陣子在網路上,有人討論晨均建設的新案,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我是沒有印象,知道是和弘力建設有關後,才想說來賞屋看看。 這個建案不算是大樓,是9F華廈,現在我幾乎看不到市區還有人蓋華廈產品,1台電梯,1樓0店面。 下面為格
Thumbnail
都市的成長無可避免是通往廢墟化的過程,如何透過基礎設施了解都市,並透過異質空間產生新的生活想像。
Thumbnail
都市的成長無可避免是通往廢墟化的過程,如何透過基礎設施了解都市,並透過異質空間產生新的生活想像。
Thumbnail
透天厝-彈性模組 《郊區:半寓》- 陳威竹 高層住宅-彈性空間 《屋。宅。家。廠》 - 歐芷毓 《THE OPEN SYSTEMS NEIGHBORHOOD 》- Jan Vader
Thumbnail
透天厝-彈性模組 《郊區:半寓》- 陳威竹 高層住宅-彈性空間 《屋。宅。家。廠》 - 歐芷毓 《THE OPEN SYSTEMS NEIGHBORHOOD 》- Jan Vader
Thumbnail
保留舊建物 配置策略一 配置策略二 藝術駐村 藝術創作者動線、視線 透視圖 商業空間 居民的動線、視線 透視圖 全齡俱樂部 居民、老人的動線及視線 全齡俱樂部平面圖 全齡俱樂部-定性定量 透視圖 老人照顧空間 單元人力照顧分配 日照中心-老人、照顧者動線、視線
Thumbnail
保留舊建物 配置策略一 配置策略二 藝術駐村 藝術創作者動線、視線 透視圖 商業空間 居民的動線、視線 透視圖 全齡俱樂部 居民、老人的動線及視線 全齡俱樂部平面圖 全齡俱樂部-定性定量 透視圖 老人照顧空間 單元人力照顧分配 日照中心-老人、照顧者動線、視線
Thumbnail
前言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與城市化發展,帶動了住宅型態的發展。過去人類的文明往往誕生在河邊,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人考量居住位置絕對少不了交通因素,公共交通與私人代步工具影響現代居住。居住課題跟城市發展是相互扣連的,新加坡及香港在規劃住宅區時,通常一併將社福設施、公共設施與交通規劃在內。那居住生活該
Thumbnail
前言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與城市化發展,帶動了住宅型態的發展。過去人類的文明往往誕生在河邊,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人考量居住位置絕對少不了交通因素,公共交通與私人代步工具影響現代居住。居住課題跟城市發展是相互扣連的,新加坡及香港在規劃住宅區時,通常一併將社福設施、公共設施與交通規劃在內。那居住生活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