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海鷗級飛彈快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早在1975年,台灣海軍就打算利用手頭既有的雄蜂甲型反艦飛彈(1984年改稱為雄風一型),裝備於小型快艇,挾其成本低廉的優勢大量建造,構成台灣近海防禦的重要力量。在1975年,台灣海軍正式成立海鷗計畫室,第一階段是利用海軍手頭上現有排水量40噸的復仇(PT-1)與雪恥(PT-2)兩艘日本製魚雷艇(在1957年服役)做為平台,加裝雄蜂甲型反艦飛彈進行測試;為此,中科院成立一個臨時編組進行相關研發工作,並由先前擔任雄蜂飛彈導引系統組負責人的韓光渭博士來主持領導團隊。一開始,中科院內部便有人質疑,將反艦飛彈裝在50噸級的小型快艇上根本不可行。為了驗證此種小型快艇能否有效運用反艦飛彈,中科院團隊首先以利用PT-1進行若干初步測試:首先,將一枚重量與真實雄蜂一型相同的假彈由快艇甲板上拋入水中,顯示對小艇平衡不會因重量突然改變而受到嚴重影響;第二項工作則是在PT-2艇上進行,點燃一枚雄蜂甲型的助推器,將飛彈射入空中,也顯示飛彈發射時的應力對平衡影響不大;而第三項測試則是在PT-1艇進行,在駕駛艙放一隻狗,當飛彈射出後,便檢查狗是否因為飛彈發射的巨大壓力而受傷,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狗的耳膜也沒受損。

射控部分,台灣在1975年從以色列進口少量天使反艦飛彈系統時,也一併引進了射控系統。以色列自用的天使飛彈使用仿自義大利Selenia的RTN-10射控雷達系統,而這也成為中科院仿製的藍本;不過,射控雷達部分改 則為仿製美國RCA公司的R-76(因為義大利原廠並沒有與台灣方面接觸)。在開發這套雷達射控系統期間,中科院也向日本某家公司尋求 系統整合方面的協助。因應海上航行必然的顛簸搖晃,相關飛彈偵測射控系統開發時,特別注重在風浪搖晃中保持穩定,以有效持續鎖定目標。日本廠商利用一套液壓活動平台來模擬船隻在風浪中的晃動,將射控雷達設置在平台上進行測試,隨後也在中科院測試大樓頂上設置一個相同的平台。在研發雷達期間,中科院也曾派員前往該日本公司進行觀摩實習。

尺寸(公尺)長22.8 寬5.5

吃水2排水量(ton)47

航速(節)36

續航力(海浬)700(32節)

偵測/電子戰/射控系統

GS/UPS-60X導航雷達*1

AN/SPG-21A海鷗二型射控雷達系統*1

Mk35 Mod3光學指揮儀*1

雙聯裝AV-2干擾彈發射器*2

WD-2A電子支援系統

艦載武裝

0.5吋機槍*2

單裝雄風一型反艦飛彈發射箱*2

T-75 20mm 機砲*1(1994年起加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思喆的沙龍
1會員
11內容數
黃思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29
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今日舉辦70週年社慶大會,秘書長蔡鴻圖感謝全社人員全心投入社務工作,成功扮演地方政府、民眾與國軍的溝通橋梁,發揮軍友社照顧官兵的功能與存在價值,並期勉未來大家一齊努力,再創新猷。  社慶大會上午在臺北國軍英雄館舉行,蔡秘書長首先頒發資深績優員工獎金,表揚他們服務期間的無私奉獻,同時
Thumbnail
2021/10/29
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今日舉辦70週年社慶大會,秘書長蔡鴻圖感謝全社人員全心投入社務工作,成功扮演地方政府、民眾與國軍的溝通橋梁,發揮軍友社照顧官兵的功能與存在價值,並期勉未來大家一齊努力,再創新猷。  社慶大會上午在臺北國軍英雄館舉行,蔡秘書長首先頒發資深績優員工獎金,表揚他們服務期間的無私奉獻,同時
Thumbnail
2021/08/28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為表達對國軍關懷之意,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理事長李棟樑今日率敬軍團慰訪憲兵202指揮部及國防部文化營區,感謝憲兵弟兄姐妹平時衛戍中樞的辛勞,以及國軍新聞單位長年「為國軍發聲」的努力,讓國人了解國軍部隊建軍備戰成果。 李理事長下午由國防部政戰局副局長劉慶斌少將、軍友社秘書長蔡鴻圖等人
Thumbnail
2021/08/28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為表達對國軍關懷之意,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理事長李棟樑今日率敬軍團慰訪憲兵202指揮部及國防部文化營區,感謝憲兵弟兄姐妹平時衛戍中樞的辛勞,以及國軍新聞單位長年「為國軍發聲」的努力,讓國人了解國軍部隊建軍備戰成果。 李理事長下午由國防部政戰局副局長劉慶斌少將、軍友社秘書長蔡鴻圖等人
Thumbnail
2021/08/27
陸軍司令徐衍璞上將今日偕同國防部副參謀總長鄭榮豐中將,視導「三軍聯合作戰實彈測考」,慰勉官兵戮力戰備任務辛勞,要求所屬持恆戰備訓練,提升部隊戰力。  今日上午,徐司令與鄭副總長前往恆春保力山72高地視導,於操演後,徐司令頒發團體加菜金,犒慰包括陸軍第8軍團、海軍艦隊指揮部、空軍作戰指揮部、陸軍關渡
Thumbnail
2021/08/27
陸軍司令徐衍璞上將今日偕同國防部副參謀總長鄭榮豐中將,視導「三軍聯合作戰實彈測考」,慰勉官兵戮力戰備任務辛勞,要求所屬持恆戰備訓練,提升部隊戰力。  今日上午,徐司令與鄭副總長前往恆春保力山72高地視導,於操演後,徐司令頒發團體加菜金,犒慰包括陸軍第8軍團、海軍艦隊指揮部、空軍作戰指揮部、陸軍關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23年9月28日,在國造潛艦命名典禮的新聞出來時,看到上面的圖片,腦中不禁響起海軍軍歌:"新海軍~新海軍,乘長風~破萬里浪,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 中華民國海軍等這一刻真的等了很久!! 我們的新潛艦終於來了!!
Thumbnail
2023年9月28日,在國造潛艦命名典禮的新聞出來時,看到上面的圖片,腦中不禁響起海軍軍歌:"新海軍~新海軍,乘長風~破萬里浪,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 中華民國海軍等這一刻真的等了很久!! 我們的新潛艦終於來了!!
Thumbnail
2023年9月28日,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SS-711)正式對外亮相,並完成命名暨下水典禮,顯示台灣水下作戰能力進入新里程碑,從過去外購困境加國際現實下,台灣建構水下戰略藍圖舉步維艱,如今開花結果後,不只是國防產業進步,更是強化台灣及西太平洋海域的安全。
Thumbnail
2023年9月28日,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SS-711)正式對外亮相,並完成命名暨下水典禮,顯示台灣水下作戰能力進入新里程碑,從過去外購困境加國際現實下,台灣建構水下戰略藍圖舉步維艱,如今開花結果後,不只是國防產業進步,更是強化台灣及西太平洋海域的安全。
Thumbnail
2023/3月 海軍5艘「反艦型」塔江級90.7億船體儎台建造標案在3月15日決標,由龍德造船得標,要在2026年底前全數交艦完成。「反艦型」塔江級配置「8枚雄三+4枚雄二」反艦飛彈,強化對中國大型艦艇遠程打擊戰力。
Thumbnail
2023/3月 海軍5艘「反艦型」塔江級90.7億船體儎台建造標案在3月15日決標,由龍德造船得標,要在2026年底前全數交艦完成。「反艦型」塔江級配置「8枚雄三+4枚雄二」反艦飛彈,強化對中國大型艦艇遠程打擊戰力。
Thumbnail
2013年8月,陳永康上將出任海軍司令,提出研製新型艦載近迫防禦系統需求,以取代方陣近迫系統。 2015年國防展,中科院展出以方陣快砲基座改裝的戰系型海劍羚,可能因為受限於方陣系統的乘載,是4x4的16聯裝,基座只有兩個套件組合。 2017年國防展,展出4x3的12聯裝獨立型海劍羚,基座已經改為
Thumbnail
2013年8月,陳永康上將出任海軍司令,提出研製新型艦載近迫防禦系統需求,以取代方陣近迫系統。 2015年國防展,中科院展出以方陣快砲基座改裝的戰系型海劍羚,可能因為受限於方陣系統的乘載,是4x4的16聯裝,基座只有兩個套件組合。 2017年國防展,展出4x3的12聯裝獨立型海劍羚,基座已經改為
Thumbnail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軍事話題衝上新聞大熱門,一堆人著急台灣要像烏克蘭這樣,全民皆兵,要能扛著反坦克飛彈在城鎮裡打中國坦克。但問題是台灣跟烏克蘭的軍事戰略完全不一樣啊,烏克蘭國防衰弱、土地跟俄羅斯接壤,地形平坦缺乏高山丘陵掩護、阻礙,海空軍實力薄弱,陸軍對比俄羅斯也不足
Thumbnail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軍事話題衝上新聞大熱門,一堆人著急台灣要像烏克蘭這樣,全民皆兵,要能扛著反坦克飛彈在城鎮裡打中國坦克。但問題是台灣跟烏克蘭的軍事戰略完全不一樣啊,烏克蘭國防衰弱、土地跟俄羅斯接壤,地形平坦缺乏高山丘陵掩護、阻礙,海空軍實力薄弱,陸軍對比俄羅斯也不足
Thumbnail
中科院的遙控武器站系統,最早是從2002雲豹甲車的武裝系統開始研發,從中型TS-96發展到重型裝載中口徑火砲的XTR-102系列,及裝在輕型戰術輪車的輕量型。2004年3月,中科院改隸國防部軍備局。
Thumbnail
中科院的遙控武器站系統,最早是從2002雲豹甲車的武裝系統開始研發,從中型TS-96發展到重型裝載中口徑火砲的XTR-102系列,及裝在輕型戰術輪車的輕量型。2004年3月,中科院改隸國防部軍備局。
Thumbnail
早在1975年,台灣海軍就打算利用手頭既有的雄蜂甲型反艦飛彈(1984年改稱為雄風一型),裝備於小型快艇,挾其成本低廉的優勢大量建造,構成台灣近海防禦的重要力量。在1975年,台灣海軍正式成立海鷗計畫室,第一階段是利用海軍手頭上現有排水量40噸的復仇(PT-1)與雪恥(PT-2)兩艘日本製魚
Thumbnail
早在1975年,台灣海軍就打算利用手頭既有的雄蜂甲型反艦飛彈(1984年改稱為雄風一型),裝備於小型快艇,挾其成本低廉的優勢大量建造,構成台灣近海防禦的重要力量。在1975年,台灣海軍正式成立海鷗計畫室,第一階段是利用海軍手頭上現有排水量40噸的復仇(PT-1)與雪恥(PT-2)兩艘日本製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