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旅行與讀書》讀後隨筆:人,為何而旅行、為何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
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與市售的旅遊書不同,沒有詳盡的地圖,也沒有密麻的指南;它也不像一本文學書,總是沒有節制地滔滔不絕,也沒有刻意雕鑿的詞彙文藻。對我還說,它比較像一本作者的旅遊日記,帶著一點散漫與不經意,忠實地將旅行中的感知感悟譜成字句。

人,為何讀書,為何旅行?

我喜歡詹宏志在書中對於「旅行與閱讀」所下的定義 — —
只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但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著「註定」,我們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暑假結束,當我從北京回來後,總是忍不住對於北京相關的文學、電影、音樂特別有感觸。比如看著電影《後來的我們》,我好似能在那些熟悉的北京場景裡,重溫北漂遊子在異地打拼的心境;比如閱讀老舍的《四世同堂》,在老舍筆下細膩卻殘酷的字句裡,我尋尋覓覓,找尋夢回北京的線索;比如聽著汪峰的《北京,北京》,隨口附和那朗朗的旋律,我好像又聞到了北京那湮漫的空氣……
以前總以為,旅行在乎的只是當下,離開後什麼都也記不得。然而暑假這趟北京行的回憶,總在我回來之後、不經意讀到北京相關的作品時,再次浮掠腦海。儘管那些記憶模模糊糊的,但似乎領著我到達另個抽象世界,到達另一個境度。

旅行與書寫者之間,是平行關係、還是存有交集?

書寫者該忠於真實,還是製造真實?詹宏志在本書第一章〈旅行的意義〉中提到:
書中描繪的世界終究要和「真實世界」相遇,書寫者究竟是忠於真實,還是製造了真實?在書與「世界」面對面的時候,閱讀者顯然是會要求「兌現」的。
的確,旅行文學與旅遊書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 — — 旅遊書被賦予了「資訊及內容正確」的責任義務,因為它的意義終究只在於提供訊息,方便讀者規劃旅遊行程。然而,旅遊文學則包含三個要素:所至、所見與所感,其中「遊感」,即為作者的觀感。作者可以將個人感受及情緒融於文字當中,內容不盡然真實。
也難怪詹宏志會說:
書中描述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被拿來兌現的時刻,決定了你將「由書所成」或「為書所毀」,決定了你這趟旅程的幸福與否……

這本書,帶給我些什麼?

《旅行與讀書》的描寫細膩而動人,對於很多細節的描述 — — 尤其是形容餐廳與美食的那些字句,總使我對於書中的世界充滿嚮往。
對我來說,它是一本超越於旅行文學的作品,內含著對人生的思索、對旅行的見解、對生命歷程的淬煉。詹宏志的文字迷人之處,在於他能將旅行中看似微小的細節,透過文字的滋潤甘養,汲取養分盛大綻放,可以說是為旅行文學開啟了另一種可能性。

那些引人深省的書中字句

  • 旅行就是一段勇敢前進的人生
  • 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
  • 畢竟還有沒去過的地方呀,畢竟還有那麼多耗盡一生想看也看不完的書;有些地方不一定會再回去,但還有更多想去卻沒去的地方,所以能出發的時候還是記得要出發
  • 關於旅行地的閱讀,我們是從旅行結束之後才真正開始的。在旅行之前,我們對旅行地的閱讀是一種「想像」;在旅行之際,我們對旅行的閱讀則是一種「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後,或者「一再完成」之後,才是我們真正對旅行地了解的開始
  • 你不是讀懂文本,而是「經歷」了文本
  • 不管是哪一種「閱讀」,總是在旅行完成之後才開始

書籍基本資料

  • 書名:旅行與讀書
  • 作者:詹宏志
  • 分類:文學
  •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 出版年份:2015
avatar-img
11會員
18內容數
寫在閱讀、學習、與走訪之後,分享與行銷、設計、知識學習相關主題的省思與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練習自己去旅行聽起來好像是一件事,但其實裡面可以拆分出好多東西喔~ 好啦,我想這是獨旅的最後一篇文章了,這趟旅程老實說到現在我都沒什麼實感,彷彿從來沒去過?就像去的人不是我一樣。 想自己去旅行有很多出發點、想出發的原因,但當我到東京後發覺一切都與我的想像不同,一個人吃飯不難、一個人逛街不難、獨自
Thumbnail
誰說旅行就是短暫的?我的long stay難道不是另一種旅行方式?只是把時間拉長而已。而人生不就是終生的旅行嗎? 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吃喝玩樂,隨心所欲,很快樂。年輕時的旅行是看世界,中年後的旅行是修心、是沈淨,是透過閱歷世事後的眼再佐以美景得到心靈的啟發。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Thumbnail
旅行對我而言,是把自己置放到另一個不屬於現實生活的空間,用力打開感官去體驗未知帶給我的各式饗宴。 我向來不對旅行抱有特定的期待,也很少做太多的計畫,為的只是讓自己在出發的時候保持思緒的澄澈,以一種不帶偏見的姿態去親身感受。 也因為向來以平常心去面對旅行這件事,所以我很少在旅行中感到失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練習自己去旅行聽起來好像是一件事,但其實裡面可以拆分出好多東西喔~ 好啦,我想這是獨旅的最後一篇文章了,這趟旅程老實說到現在我都沒什麼實感,彷彿從來沒去過?就像去的人不是我一樣。 想自己去旅行有很多出發點、想出發的原因,但當我到東京後發覺一切都與我的想像不同,一個人吃飯不難、一個人逛街不難、獨自
Thumbnail
誰說旅行就是短暫的?我的long stay難道不是另一種旅行方式?只是把時間拉長而已。而人生不就是終生的旅行嗎? 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吃喝玩樂,隨心所欲,很快樂。年輕時的旅行是看世界,中年後的旅行是修心、是沈淨,是透過閱歷世事後的眼再佐以美景得到心靈的啟發。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Thumbnail
旅行對我而言,是把自己置放到另一個不屬於現實生活的空間,用力打開感官去體驗未知帶給我的各式饗宴。 我向來不對旅行抱有特定的期待,也很少做太多的計畫,為的只是讓自己在出發的時候保持思緒的澄澈,以一種不帶偏見的姿態去親身感受。 也因為向來以平常心去面對旅行這件事,所以我很少在旅行中感到失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