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熱鬧了一年的台灣籃球,近日又因P聯盟(P League+)攻城獅隊總經理高景炎拋出「球員薪資透明化」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在前中華隊成員楊敬敏率先表態反對後,黃金世代成員一一跳出來聲援,搞得高景炎彷彿是球員公敵般。
原來,球員比球隊更不願意公開薪資呀!
令人好奇,身為球員,對薪資透明化有如此強烈反彈的原因為何?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暗盤或條件嗎?
台灣籃球過去的長期低迷,賽事缺乏完備制度絕對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而辛苦打拼的球員正是受害最深者,萬萬沒想到,有人當敢死隊試圖建立制度時,率先跳出來反對的竟是球員!
先不論誰對誰錯,筆者想先談談職業運動的賣點在哪?
許多人以為,職業籃球的賣點僅止於球賽本身,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誤會!
職業籃球是一系統性的商業活動,哪怕嘴上喊「提升台灣籃球水平」、「改善球員薪資待遇」等崇高的理想,最終還是要回到「營利」這一本質上,沒有營利,聯盟就無法長久經營,也遑論理想願景,而為了營利,聯盟必須把握所有能讓球迷掏出鈔票的賣點,包括球隊行銷活動、穿插球賽間之表演、場外花絮等,全都是賣點之一!
薪資透明化則是許多賣點的根基。
以美國四大職業運動來說,稍微資深點的球迷一定都知道,每支球隊的選秀、季中交易、季後交易等球隊經營行為,有時比球賽本身、甚至電影或電視劇還精彩,而能有這樣千變萬化的轉折,就是奠基於薪資透明之上的完整薪資規範!
當然,薪資需不需要完全透明有待商榷,但完全不透明,薪資規範鐵定搞不下去。
以NBA為例,所有的球員交易,都必須在某個限度的薪資平衡下完成,簡單說,就是我不能用年薪2000萬的明星球員,一對一換你年薪只有200萬的底薪球員,以避免球隊實力過度失衡或暗盤交易產生,那如果我還是想換怎麼辦呢?只能拉其他球員、甚至其他球隊進來平衡,又或是使用更複雜一點的交易特例(Trade Exception,非本文重點,就不在此處詳加解釋了,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谷歌大神瞭解),這替球員交易增添了許多複雜度與趣味性。
不僅僅是球員交易,成熟的職業運動還會針對球隊及球員薪資設定上限及下限,有關注體育新聞的人一定都知道,世界最強足球員梅西(Lionel Messi)日前萬般不捨地離開自己待了一輩子的西甲豪門巴塞隆納,就是因為球隊薪資觸及西甲球會規定的硬上限,造成即使球隊、球員雙方都有意繼續合作,但仍須分手的結局。
梅西在記者會上落淚的鏡頭,讓全世界無數球迷為之動容,這就是球賽之外的賣點!
說點殘酷的現實吧,若單就球賽本身的精彩度來看,台灣職業籃球幾乎可說是毫無競爭力,對看門道的球迷來說,台灣職籃絕難看到像NBA那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超自然畫面,看台灣球員在場上輪流丟三分球,還不如自己去球場上動一動,更開心也更健康;對看熱鬧的球迷來說,台灣職業籃球不如HBL(高中籃球聯賽)那般熱血拼鬥,啦啦隊又不比中華職棒養眼,吸引人進場嚐鮮容易,但要讓人第二回、第三回進場,難度就相對高了。
在球賽本身精彩度有限的情況下,球賽以外的誘因就顯得更加重要。
而薪資透明化除了作為球員交易的基礎外,另一個功能就是製造話題性!
「甜瓜豪取25分12籃板,率波特蘭拓荒者隊以108比106險勝猶他爵士隊!」這是最常見的籃球新聞,對多數人來說,這則新聞傳達的內容就是82場例行賽的其中一場勝負,相對缺乏話題性;但像是「中鋒史上最大約!爵士5年58.2億留下當家明星戈貝爾(Rudy Gobert)!」這則新聞就不同了,除了立即引來退役球星-前湖人當家中鋒歐尼爾(Shaquille O'Neal)的酸言酸語:場均只拿11分就能拿2億美元合約?網路上也開始大肆討論戈貝爾到底值不值這個價錢,又或者誰是更低價又更好的選擇?如果拿這筆錢去簽誰會不會更好?
薪資不透明,就不會有這樣的新聞,更不可能引起後續的討論!
今天報導楊敬敏拿12分、球隊贏球,明天楊敬敏拿6分、球隊輸球,到第3天以後,就不會再有人點開這新聞了!
球場外沒有焦點,那沒時間看比賽的球迷茶餘飯後要討論什麼呢?
其實薪資透明化,除了有助於完整薪資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球隊暗盤操作的空間,降低年輕球員或角色球員被壓低薪資的可能性,也讓明星球員有更多比價的空間,進而爭取到更大的合約,對球員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
黃金世代球員因個人考量而反對薪資透明化,犧牲年輕球員的潛在權益,除了讓人感到失望外,也讓人為台灣籃球的未來感到憂心,因為這些籃壇老大哥退休後,很可能成為聯盟、各球團的行政職、教練之重要人選,他們反對薪資透明化,恐怕將讓台灣薪資制度完備延遲數年、甚至從此胎死腹中。
要讓聯盟長久,制度的確立絕對是必須的,若再重複過去那套因人設事,有關係就沒關係的套交情文化,作為聯盟行事之準則,那聲勢正旺的P聯盟很快就會成為下一個SBL(超級籃球聯賽了)。
最後偷渡一下廣告,聽說過2011年有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魔球(Moneyball)嗎?故事敘述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的MLB奧克蘭運動家隊經理比恩(Billy Beane),如何利用球隊有限的預算操盤,東拼西湊出一套不起眼的陣容,卻有本事拿下驚人成績的故事,當然,電影畢竟是電影,難免有誇大之嫌,但看過這部電影,鐵定更能體會球員交易市場的樂趣有多大!
希望台灣籃球可以走得更穩、更遠,球員也能有更理想完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