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登山軟體-山林日誌操作說明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年三月份中華山岳登山安全課程(很可惜上沒幾次就停課了)的地圖課開課前,有位進階的學員私訊問了我有關山林日誌的操作問題。我們以電話和Line忙碌了好一會,總算解決了學員的疑惑。隔天睡醒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樣一個一個解惑的方式有點辛苦,所以乾脆做了教學影片,也順便提供給今年度我協助的初階學員參考。
  千萬不要小看郊山行程,說來很難置信,但每年在陽明山上迷途的人並不少。北搜的朋友們經常會在FB上貼出他們搜救的照片,誰說小郊山不會迷路?一但誤闖芒草堆或箭竹林,沒有任何指引真的很難走回步道上喔!
  登山軟體主要是在山上提供給登山客等高線圖、預先下載其他人提供的軌跡,甚至規劃別人未曾走過的探勘路線。由於台灣目前已經微解封,想來距離真正解封之日已不遠,有鑑於三級警戒之前暴增的登山人數,我想有必要推廣下載離線地圖的重要性!
  由於我自己是使用iPhone手機,所以介紹的自然就是iOS的APP,如果使用的是安卓手機,可以估狗看看Oruxmap,也是非常好用的!那麼言歸正傳,iOS的登山軟體也不少,但在使用過數個免費與付費的軟體後,目前我仍然還是推薦山林日誌。這個APP必須付費,但費用並不高,介面易懂好操作,完全中文化,而且支援的功能幾乎可以應付從最基礎到最高階的需求,非常值得下載!
  第一個影片是說明幾個常用的設定與下載離線地圖,四個影片當然要讓我湊四次的版面啊~XD
  影片在這裡^^

此文章首發於 Matters 星星點燈 (歡迎來馬特市找星星玩#^^#)
avatar-img
21會員
30內容數
大齡初心者的各種新體驗 這一年,我進入Podcast的世界,開了Youtube頻道,在部落格記錄學習手繪與電繪的過程,持續進行布手作,與永遠爬不完的山。有哪個興趣和您重疊了嗎?歡迎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爬山,走的是路,但整理的是思路。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Thumbnail
Hikingbook現在支援Apple Watch,讓您能夠在登山過程中輕鬆快速記錄您的活動。不僅可迅速記錄路線,還能查看運動相關數據並利用低耗電模式延長電池續航力。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爬山,走的是路,但整理的是思路。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Thumbnail
Hikingbook現在支援Apple Watch,讓您能夠在登山過程中輕鬆快速記錄您的活動。不僅可迅速記錄路線,還能查看運動相關數據並利用低耗電模式延長電池續航力。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