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生第一次的台灣山岳雜誌刊登(雜誌抽獎感恩活動資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紀念攝影文章:【走在雲之彼端 北大武山紀行】
刊登於台灣山岳雜誌153期
在方格子平台創作影像文字書寫之際,感謝台灣山岳雲天老師的邀稿,特地撰寫一篇【走在雲之彼端- 北大武山紀行】。
有些山友會將完成多少座百岳當作挑戰自己的目標,而我對於許多事物都感到無趣。
即使征服了三角點的歡欣鼓舞,也只能維持幾秒鐘短暫的快樂,完成體力冒險上的成就,與體力競爭性的活動,只感到虛浮,而毫無意義。
試圖書寫非關行程紀錄,也非關競爭性的成就達成文章,更多想著墨在自然如何影響步行者的心境變化。
何謂自然書寫?
去年看了《貝加爾湖的隱居札記》,著迷孤獨一人在寒冷的日子,人生剩下的只有閱讀、步行、寫作,無聊的生活裡,卻有無盡的心境變化可描述。
在寫作的過程裡,皆是無數次對於自身的深究。彷彿將自身吸入黑洞,往更深層探索,再轉化成另一種介質逃脫。

安靜的夜晚拉長了時間。等待著睡意之前,藉著閱讀,藉著思念,藉著呼喚整片夜空中的星座名字,直到無法辨識為止。清醒與欲睡的轉換是場延長賽,當深夜裡的月光將整個夜空照亮,星星被驅逐之際,月亮與失眠的人互相喧囂,在月色照耀之下臉龐映著微光的人卻無語,轉頭望向背後的森林,森林靜悄悄的沒有回應。

- 選錄【走在雲之彼端- 北大武山紀行】
文字試圖採用以描述場景帶出的情緒,而非直接描述情緒,提升氛圍的想像層次。

攝影編排

與編輯討論整體的影像敘事圖的工作區域
「通常而言,與大眾密切相關的攝影照片,其曖昧不明的本質,常被或多或少偏離事件樣貌的文字解說所隱蔽掩蓋。」- 《另一種影像敘事》
攝影的部分,跟細心的編輯鈺晴討論希望可以嘗試不加圖說,以序列影像的方式呈現。
因影像本內涵情緒與故事,過多的文字敘述,卻掩蓋掉圖像序列本身即可所帶給人的情緒感受。
更多關於影像敘事的理解,可參考筆者曾寫過的關於約翰柏格的下面文章:
創作的想法下筆於此,其餘的再請直接閱讀雜誌感受。
最後謝謝方格子讀者的支持與愛護,才能讓我有持續有圖文創作的心。

另外我自費購買了一本台灣山岳雜誌,感謝大家的支持。
活動請見IG 帳號 @pei_do_nothing
有額外舉辦抽書活動到 6/12(日),歡迎有興趣的格友移駕至IG抽抽書。
*抽書 台灣山岳153期 x1
*抽 繪制的山岳小卡 x 2 (如最後一張照片所示)
—————
台灣山岳雜誌零售地點:
登山補給站、boven、百岳、Rockland,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在書展翻閱《尋琴者》之後在聯合文學巧遇到郭強生,這是吸引力法則嗎?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avatar-img
849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iwen 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我 在 海 邊 / 我 在 山 裡 這是一條從龜山島開始到結束的路線。 坐在往宜蘭大溪的車上,過了頭城後的那面大海。車窗外的欄杆隨速度移動,而龜山島則是遠遠的在那裡。 由大溪上桃源谷大里下的觀海路線,初次來訪是冬末晴日,海是淺藍色的。 二次造訪的春日,色調被陰天所覆蓋,海變成抑鬱的灰藍色。
攝影就是認識過去與現在、自身與國家的一盞大門。 初次造訪第一個台灣的攝影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草山玉溪《世界新聞攝影展》
《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此展覽展出的展品多元,有經典的畫作,裝置作品,視覺錯置的實驗之作,動畫作品,將神曲詩篇轉換成圖像的插畫之作,豐富多元的展品,讓觀者較不容易疲乏,也呈現達利無論各種媒材皆能展現超現實主義之藝術手法,。 各個展間的空間連接性也是精心設計。
純粹的攝影序列能否敘事? 作者於第三部分使用150張沒有任何文字的照片序列,由觀眾自行解讀。這些影像也許是當地農婦的生存記憶片段,卻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時間軸線的故事。讀完只會存在模糊的鄉村農婦記憶。 作者先講述兩種過去類似於影像敘事的呈現方式,卻又不完全能表達影像敘事的方式: 作者以星座為舉例:
當紅包禮金有了價目表,究竟是什麼定義我們關係彼此的價值呢? 『 真正的禮物是不會有等級關係的。』新人芳芳說著。 語畢,新人發了鈔票圖案的便條紙,請受邀者用筆寫下對於婚禮與交換的事宜,或者是對新人的祝福。將這些寫滿文字祝福的話語,放入紅包袋贈與新人。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我 在 海 邊 / 我 在 山 裡 這是一條從龜山島開始到結束的路線。 坐在往宜蘭大溪的車上,過了頭城後的那面大海。車窗外的欄杆隨速度移動,而龜山島則是遠遠的在那裡。 由大溪上桃源谷大里下的觀海路線,初次來訪是冬末晴日,海是淺藍色的。 二次造訪的春日,色調被陰天所覆蓋,海變成抑鬱的灰藍色。
攝影就是認識過去與現在、自身與國家的一盞大門。 初次造訪第一個台灣的攝影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草山玉溪《世界新聞攝影展》
《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此展覽展出的展品多元,有經典的畫作,裝置作品,視覺錯置的實驗之作,動畫作品,將神曲詩篇轉換成圖像的插畫之作,豐富多元的展品,讓觀者較不容易疲乏,也呈現達利無論各種媒材皆能展現超現實主義之藝術手法,。 各個展間的空間連接性也是精心設計。
純粹的攝影序列能否敘事? 作者於第三部分使用150張沒有任何文字的照片序列,由觀眾自行解讀。這些影像也許是當地農婦的生存記憶片段,卻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時間軸線的故事。讀完只會存在模糊的鄉村農婦記憶。 作者先講述兩種過去類似於影像敘事的呈現方式,卻又不完全能表達影像敘事的方式: 作者以星座為舉例:
當紅包禮金有了價目表,究竟是什麼定義我們關係彼此的價值呢? 『 真正的禮物是不會有等級關係的。』新人芳芳說著。 語畢,新人發了鈔票圖案的便條紙,請受邀者用筆寫下對於婚禮與交換的事宜,或者是對新人的祝福。將這些寫滿文字祝福的話語,放入紅包袋贈與新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百岳 096 都大老遠跑去台東了,只爬一座山也太可惜了,當天下午先去住的地方Check in 稍作休息後,又驅車往巴塱衛山而去了。 在健行筆記上說基本上能直接騎上山,所以去那主要也只是解鎖個點,然後看能不能看個日落。可惜山上的瞭望平台整修中,不走上去又會被平台本身擋到視野,整體視野滿受影響的
#小百岳 058 這是蒐集小百岳的第一站,一切的開端是多麼地突然,但又多麼地理所當然。 隨著閱歷的增長,不知不覺漸漸地開始喜歡踏青之類的大自然行程,從小時候覺得山區樹林間的單調乏味,到現在的悠閒自在,越來越喜歡大自然的懷抱。 一切的開端,從當天突然一個心血來潮,決定夜衝阿里山看日出開始,凌晨兩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D3:南湖山屋-南湖東峰-陶塞峰-南湖東南峰-馬比杉山-溪谷-南湖山屋 轉折 清晨三點時走出山屋,望去南湖大山主山籠罩在雲霧中,但向上可看見滿天星星。在星光下,由下圈谷向上望去,上圈谷的山稜線清晰可見。 雖然擔心天氣狀況的我們,實在找不出理由,不走今天的行程。   再次走出山屋將近四點了,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百岳 096 都大老遠跑去台東了,只爬一座山也太可惜了,當天下午先去住的地方Check in 稍作休息後,又驅車往巴塱衛山而去了。 在健行筆記上說基本上能直接騎上山,所以去那主要也只是解鎖個點,然後看能不能看個日落。可惜山上的瞭望平台整修中,不走上去又會被平台本身擋到視野,整體視野滿受影響的
#小百岳 058 這是蒐集小百岳的第一站,一切的開端是多麼地突然,但又多麼地理所當然。 隨著閱歷的增長,不知不覺漸漸地開始喜歡踏青之類的大自然行程,從小時候覺得山區樹林間的單調乏味,到現在的悠閒自在,越來越喜歡大自然的懷抱。 一切的開端,從當天突然一個心血來潮,決定夜衝阿里山看日出開始,凌晨兩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D3:南湖山屋-南湖東峰-陶塞峰-南湖東南峰-馬比杉山-溪谷-南湖山屋 轉折 清晨三點時走出山屋,望去南湖大山主山籠罩在雲霧中,但向上可看見滿天星星。在星光下,由下圈谷向上望去,上圈谷的山稜線清晰可見。 雖然擔心天氣狀況的我們,實在找不出理由,不走今天的行程。   再次走出山屋將近四點了,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