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登山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都是視覺動物,喜歡美麗漂亮的一切,近期因為疫情的關係,國旅興盛,在無法出國的情況下,大家焦點都放置在台灣的景點。
美麗漂亮的照片,都會讓人想去朝聖、拍照、打卡,一般景點可以如此,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台灣的山,也適合如此嗎?
台灣的山林,中級山、大山、大山縱走等級,從市區到登山口的交通時間,以及由登山口攀登到山上的距離,需要耗費很久的時間,就算更快的直升機也有很多救難限制(ex:夜間、雷雨天氣無法出勤…等等)
救難的困難讓我覺得,我們必須準備好再登山、再出發。
我只知道必須更努力讓自己更安全,所以要出隊前都會很認真一起體訓,每星期跑步、每個月負重和攀岩,雖然痛苦但每天都覺得持續再進步,非常有成就感,現在覺得登山體能好,只是基本技能、該有的基本配備。
  • 有時候人的畏懼,僅是無知
  • 永遠都像海棉學習、永遠都要內心謙虛
  • 正因為生命無價,所以更需要付出代價謙卑學習,去觀看山林的美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巍峨峻秀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一段綠茵廣袤、柔媚動人的高山草原湖泊景觀,在這段北起能高啞口,南迄安東軍山南鞍總長20餘公里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著美麗旖旎、波光瀲灩的山水風光及台灣山岳剛柔對比最顯明一段主脊稜脈,這就是讓山行者最魂牽夢縈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
Thumbnail
其實,不知是啥阻擋了我到山林中去? 老實說,在台灣 "沒有那麼難" 把自己置身於樹林之中。 以在台北來說,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都很讚的! 再怎麼不濟~榮星花園、新生公園的樹也挺迷人。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7/6(六),是我出國前往塔吉克攀登七千米前,倒數第二場公開活動。將來到熟悉的中山醫學大學,和嚮往山林的朋友們,分享從生態視角欣賞、行走於台灣的美麗山林,將會是一件多麼有趣與幸福的事。 詳細報名資訊如下,台中的朋友們,咱下個月見囉😉
02/05/2021 方寸之間 究竟, 心有多大,山就有多大。 還是, 山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這一年,因疫情的原因,疫情讓國內旅遊精緻化,讓許多人更認識台灣。 2020年是台灣觀光局推動脊梁山脈的一年。 雖然疫情嚴重,但反而相對在某種層度上推動了登山。 我看到以前從來不去登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11/15/2012 我喜歡登山,登山除了本身就是一種興趣外。 還可以引伸出其他不同的興趣,像是攝影,攀岩,嚮導。 受到登山朋友的影響,我也參與了國家公園保育志工的工作。 除了可以延伸自己的興趣外,還可以為台灣的山林,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一開始的資料審核,到面試及測試,接著各種課堂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巍峨峻秀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一段綠茵廣袤、柔媚動人的高山草原湖泊景觀,在這段北起能高啞口,南迄安東軍山南鞍總長20餘公里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著美麗旖旎、波光瀲灩的山水風光及台灣山岳剛柔對比最顯明一段主脊稜脈,這就是讓山行者最魂牽夢縈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
Thumbnail
其實,不知是啥阻擋了我到山林中去? 老實說,在台灣 "沒有那麼難" 把自己置身於樹林之中。 以在台北來說,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都很讚的! 再怎麼不濟~榮星花園、新生公園的樹也挺迷人。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7/6(六),是我出國前往塔吉克攀登七千米前,倒數第二場公開活動。將來到熟悉的中山醫學大學,和嚮往山林的朋友們,分享從生態視角欣賞、行走於台灣的美麗山林,將會是一件多麼有趣與幸福的事。 詳細報名資訊如下,台中的朋友們,咱下個月見囉😉
02/05/2021 方寸之間 究竟, 心有多大,山就有多大。 還是, 山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這一年,因疫情的原因,疫情讓國內旅遊精緻化,讓許多人更認識台灣。 2020年是台灣觀光局推動脊梁山脈的一年。 雖然疫情嚴重,但反而相對在某種層度上推動了登山。 我看到以前從來不去登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11/15/2012 我喜歡登山,登山除了本身就是一種興趣外。 還可以引伸出其他不同的興趣,像是攝影,攀岩,嚮導。 受到登山朋友的影響,我也參與了國家公園保育志工的工作。 除了可以延伸自己的興趣外,還可以為台灣的山林,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一開始的資料審核,到面試及測試,接著各種課堂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