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寫到受薪階級不可能沒想過的離職念頭,理由有百百種,可是大部分人還是屈服於需要繼續待下去的現實。其中最大因素莫過於沒有做好離職準備,包括可以支持待業期間的經濟、一份可以越跳越好的履歷、職涯與人生規劃、求職市場上尚未有合意的職缺等等。
讓工程師崔磐石待在人事組的理由,也是因為他還沒準備好離職武器
現在已經不是在同一間公司能待上一輩子的時代了,有很多文章提到在同一間公司待超過五年(或是更短)會形成舒適圈,讓人甘於沉溺。若想有健康的職涯發展,應該要積極儲備自己的能力,不斷往上爬或往待遇更好、發展更好的公司去。
事實上,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想轉換公司,不是因為
提升自己這麼夢幻的理由,更多是基於我在
上篇提到更接近現實的狀況。比起提升自己這麼不切實際的轉職理由,還不如
有備無患來得實際一點。一進新公司就要有隨時可能會離開、被替換的心理準備,沒有人對公司來說是不可動搖的存在,連董事長都可能換人。公司沒有你,一樣可以繼續運作下去。
轉職履歷能寫啥?
離職念頭通常是很私人的,你絕對不會事先告訴公司有這個打算。而離職準備時間也因人而異,尤其必須確認好各種條件,才不會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坑。《直到瘋狂》呈現不同角色面臨離職時的準備,會因年齡資歷、薪資要求、性別、人脈…而有所不同,然而這其中不變的真理是:擁有越多可量化能力的人越容易找工作。
所謂可量化的能力,就像是技術、證照、專案經驗等等。
核心人才申瀚洙的賣點就是程式設計能力,而韓世權組長三不五時掛在嘴上賣出百萬台洗碗機的功績也是一種能力的量化(雖然觀眾覺得很倒胃口)。可量化能力是寫在履歷上做為人才優劣的判斷標準,其中以數字和成功經驗呈現最具說服力。也因此想轉跑道寫程式的崔磐石才會一直死活賴在韓明電子,同時進修程式語言。雖然後來他為了幫唐組長,把自己的轉職武器拿出來換取和公司的談判空間,他還是努力讓自己的技術可以被應用到專案上;而一直在行政職任職的唐組長雖然戰功累累,但是她也在被左遷到企劃組時,聽從獵人頭建議努力推動手上的企畫,以便寫在轉職履歷上。
說到這裡,劇中還出現另一種衡量人才優劣的「業務能力測驗」。
原本這個測驗是韓明電子讓非主管職的員工升職等的考核測驗,唐組長為了配合總部指示增加裁員名單,強力推行擴大舉辦業務能力測驗為所有員工評價。當然這樣的心思沒有讓員工知道,表面上說得很漂亮,讓員工們可以藉此證明自己的能力,讓他們有籌碼跟公司談判轉調自己想要的單位。
可以轉換單位這件事是專案選拔得獎卻不能進專案小組的魚專員提出的
唐組長當時說服職等較低的專員和負責人時提出:「說到業務能力,還有誰比現在正在處理第一線事務的你們更熟悉呢?」測驗後的結果顯示唐組長說的沒錯,分數高的大部分都是職等較低的專員和負責人。雖然這個測驗僅對韓明電子有意義,但所謂「業務能力測驗」也是把能力量化,用來評價員工的一種方式。
人際關係、應對進退、解決問題的思維、創意發想……這些能力也相當重要,也是工作順利進行與否的重要關鍵。觀眾無從知道業務能力測驗內容是什麼,但可以從測驗結果看出,有標準答案的測驗依舊無法忠實呈現其他無法被量化的能力。這其實是一件很讓人喪氣的事,我們處在一個每個人的價值都應該被肯定的社會風氣裡,然而現實是人生有大半時間都泡在職場,人才是市場上待價而沽的商品,Price tag上寫的價格依能為公司帶來多少利益而定。
可是我還走不了……
離職的想法人皆有之,但是離不了職,不得不留在原職位的人更多。
唐梓英組長能力好,能把總部指派的棘手任務順利完成。但是她真正的生存之道是眼色好,懂得揣摩上意、看清時勢,站在公司角度思考並願意犧牲更多。雖然很多時候沒辦法認同公司做法,但是閉上眼睛昧著良心「까라면 까야지(要你拔毛你就得拔)」,若在各種角度展示對公司的忠心(當然做了一定要被看到),並表現出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讓公司覺得你好用,這是比拍馬屁更實用的方法。
在職進修
如果真的無法忍受,也沒能做到像唐組長那麼鞠躬盡瘁,那麼給自己一段時間,先充實自己履歷內容就是必須的,尤其是「可量化能力」的部分。韓國對待業的人通常不會投以友善眼光,所以《直到瘋狂》裡沒有人是裸辭的,一定是騎驢找馬,先為跳槽做好語言、技術、證照準備,若是能累積相關經驗就更好了。雖然在職進修很辛苦,但總是給自己多一個脫離爛公司的籌碼。
沒有做好準備,突然面臨中年失業會更辛苦。我很佩服崔磐石有家要養、面臨裁員危機,卻一直在進修。劇裡交代他才經歷喪妻之痛,房子都變現拿去治妻子的病,所以經濟狀況也不優渥,但是他的程式寫起來也不馬虎,推測他已進修好一陣子了。這提醒邁入中年的我(不想承認,但的確也快進入三十後半段了)無時無刻都要想辦法進步,不進步別想停在原地,一不小心就被時代潮流推到後面去了。
勞動部有一些補助專案,自馬總統時代開始辦到至今,俗稱「三年七萬」的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參訓完成課程規定時數就能獲得80%或100%的訓練費補助,每3年享有7萬元額度。訓練課程包括語言、電腦資訊、工廠技術、金融管理、餐飲烘焙……等等,可以參考
台灣就業通上面的最新訊息。
保證多元收入,在職場上無欲則剛
最近很流行「斜桿人生」,但是斜桿的定義比較狹隘,據維基百科上所寫,斜桿族(Slashie)是「具有多重事業,可能同時擔任兩份或以上的專業工作,又或在某一行業得到相當成就時轉往另一行業發展」。斜桿是一種理想,是以多元管道自我實現的方式,有時候是精神上的滿足大過於實質金錢回饋。
如果一直有離職念頭,務必先準備好待業基金,最好在待業期間仍有一定收入可以補貼生活費。先保證自己有多元收入來源,不管是投資、創業還是兼職,只要先充實好底氣,離不離職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當你的態度轉換成「上班賺的錢只是多賺的」,得失心沒那麼重,自然無欲則剛,連跟上司講話都可以比較大聲。不過投資收入有賺有賠,務必衡量自己的停損點在哪,才不會像《直到瘋狂》第一集裡玩股票大輸又被裁員,坐在停車場地上放聲大哭的那位部長。
後來崔磐石讓出自己外派去台灣的機會給被裁員的部長。是說台灣很多外派的韓籍主管是這樣來的嗎?
轉換心態
想在職場上待久一點,最有用的莫過於轉換自己的心態吧?
《劉Qiuz on the block》第72集訪問了燒酒公司劉組長,請她給予「機智公司生活」的tip,組長的回答是:「윗사람이 까라면 까는 척을 한다(上司要你剝皮,你就假裝剝)」。
윗사람이 까라면 까는 척을 한다(上司要你剝皮,你就假裝剝)
劉組長表示,上司能爬到那個位子,多半也有過或大戓小的成功經驗,他們以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去看待後輩提出來的意見,有時候會反對,然後提出自己的方案要求後輩執行。後輩要是無法接受上司的指示,執行上也不情願。
劉組長說,這種時候不如轉換心態。雖然因為不會成功而心生抗拒的理由有千百種,比起用這些理由來說服上司,不如就執行看看,再以執行成果來說服上司。
顧好自己才是良策
公司是營利法人單位,賺的錢是公司的。
員工進公司工作,賺的錢是自己的。
除非你是家族企業一員或是自雇人士,勞資立場永遠是對立的。
如果公司賺錢會分給員工,那員工當然樂於付出,兩者利益一致,這是理想中的雙贏局面。但是企業怎麼可能一帆風順永遠賺錢呢?當企業基於種種考量無法給予員工好處,甚至開始算計員工,員工自然會感受到這種不信任感,把那種不安體現在工作氣氛和效率上,要是更嚴重,還可能形成勞資對立的場面。《直到瘋狂》裡說的是裁員,在韓國,更多時候會走到罷工。
我以前覺得在小公司裡雖然錢賺不多,但大家共同朝著同一個目標打拼的感覺很好,有屬於同個團隊的歸屬感。待一陣子後才發現,公司不是讓你來交朋友的地方,歸屬感沒辦法繳帳單,而且你努力幫公司解決問題,但你的問題還是只有自己能解決。如果大家像《未生》營業三組一樣走過風風雨雨、有革命情感,那是求之不得,但「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才是金玉良言,做好公私分明才能走得長遠。
在職場上應該要搞清楚,你到底是為什麼才來工作,在外面你是為公司賺錢,在內部你是為自己賺錢。一出生就注定當工蟻的我們銘記,永遠事先做好離職準備,擁有多元收入,掌握時機,隨時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