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心得│我不流行二十年:邀請您加入討論角頭音樂的存亡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剛跨進二十一世紀,當時正值大學生的我若到台北車站附近,習慣去幾間書店和佳佳、玫瑰唱片晃晃。我通常只會用雙眼欣賞架上陳列的最新流行,找找喜歡的歌手專輯藏在哪裡,拿起來看看價格後又放下。沒有人不會注意到角頭音樂,都已經進入新世紀了,卻有黑膠唱片包裝的超大size,從包裝大小、封面設計到自由奔放的手寫字體吸引著你的目光。這根本不像音樂專輯,反而像一本精編雜誌。我看了紀錄片《我不流行二十年》才知道早期專輯設計是蕭青陽做的,難怪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那時大量接觸社會學科的我,正努力把自己演得像個文青。看紀錄片、接觸在地文化的報導和研究、試著用知識包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那樣的我,被角頭出的專輯「水果王國篇土地之歌:17位母語音樂創作者群像」裡面「母語」兩字吸引,直接拿去結帳。這張專輯很奇妙,封面是位白髮阿伯(西瓜大王陳文郁)拿著切片黃色西瓜露出靦腆的笑容,右上方貼著小巧的方型透明袋,裡面有幾顆西瓜籽。
但事實是,我根本不用演文青假裝自己多麼欣賞母語之美,這張專輯直接憑著音樂,不管是使用了原住民語、客語或台語,歌詞是幽默的、思念的或憤怒的,傳達一種純粹不做作的在地情感,聽了就舒服。(我最喜歡亂彈阿翔那首《離家出走》,用搖滾哀求離家出走的狗狗回來,我到現在還偶爾會哼副歌「我毋相信,我對妳遮好妳竟然離家出去!」)
我真的很喜歡這張專輯,線上購買:觀迎光臨台灣e店

我不想當大哥了

角頭音樂在台灣音樂史上極其重要,它挖掘主流之外的土地之聲,張四十三說自己不用把歌手捧成明星,他只是把那個地方的明星帶進角頭,讓更多人聽見罷了。於是我們有樂團如五月天、四分衛、董事長,認識了原民歌手陳建年、紀曉君、昊恩家家、巴奈、南王姊妹花,也在海洋音樂祭、原民音樂節渡過美好的青春時光……角頭音樂老闆張四十三領著團隊拿過十五座金曲獎,一路忠實著對音樂的熱情堅持至今,現在熱情消散,只剩下賣力支撐的痛苦。公司一直不賺錢,就算摸索出和公部門合作辦活動的生存之道,卻因此無力專注在音樂上。這狀態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後張四十三下了結論,是時候結束角頭音樂,前往下一個人生階段吧!
當我大量接觸到主流以外的歌手已經是mp3時代了,不用逛唱片行也能輕易找到我喜歡的音樂,直到看了《我不流行二十年》才發現原來很多我喜歡的歌手,都是角頭把他們從故鄉挖來台北的,讓他們在主流媒體上曝光。身為一個場外支持的聽眾,我自覺有愧,現在才知道角頭文化有多重要。台灣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讓大家漸漸熟悉創作有價這件事,可惜沒能撐到這個時候的創作者也不是一兩位。現在上線還來得及嗎?
《我不流行二十年》以張四十三對於角頭音樂應「賣給陸資?直接結束?」的探討為題,穿插好幾段與角頭創立和支持許久的老朋友之對話,試圖為角頭音樂的結束找到最適合的結局。對話、資料畫面、留下來的雜誌、音樂專輯,回顧角頭音樂二十年竟轟轟烈烈累積不少戰績,除了金錢以外。角頭音樂讓人聯想到的關鍵字:自由、熱情、本土、真實、對音樂的愛,是自由的象徵,因此當張四十三表示有陸資願意出錢買角頭,大部分的朋友忍不住提醒就算可以保留角頭,也勢必會被批評晚節不保。
友情,也是我在紀錄片中看到,最令人羨慕的部分
在其他唱片公司待過的張四十三何嘗不知做音樂的商業模式?要賺錢一定要行銷、要包裝、要市場調查,但他不要走那條顯而易見的路。立志想當黑社會的張四十三憑著一股「義氣」做獨立音樂,對台灣音樂、音樂人、公司員工的義氣傻勁努力撐到現在。我心裡不斷浮現一個疑問,連台灣這麼自由的創作環境都撐不起獨立音樂嗎?

我不流行二十年

一路看下來,是否要賣角頭音樂在這部電影裡其實是個假議題。白花花的銀子放在眼前當然會心動,畢竟每做一張唱片就賠一張,賠錢生意都做這麼久了,能夠賣個好價錢當然最好。但對張四十三來說,角頭音樂累積下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不然他也不用撐到現在,賣不賣不是問題,賣給誰才是問題,買走角頭的人若是讓角頭的品牌砸掉,那不如結束在一個漂亮的時候,成為永遠的經典。「我不流行二十年」這個片名,看似自嘲,其實是自豪。
角頭音樂應該也嘗試過以多角化經營適應大環境的變化,我在角頭官網上看到臉書、微博、Youtube頻道的經營,查了一下發現角頭文化也以「角頭映畫」的身份結合音樂拍紀錄片《海有多深》,網站上甚至還留著已經收起來的餐廳連結。當大眾聽音樂的習慣從CD變成mp3,又從mp3變成線上串流,獨立音樂人可以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在街聲發表,張四十三最終還是眷戀著人們互動的溫度。如果角頭音樂真的要結束,他想做什麼呢?面對中年危機,他自己也沒有答案,只知道每一步必須走得審慎,免得後悔。
沒事不要亂開公司,就好像沒事不要弄一塊田,把自己累死
據說原本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本來打算帶著道別的意味把角頭的歷史整理出來,向台灣樂壇好好說再見。後來張四十三和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討論之後決定以討論角頭音樂的去留為主軸進行,這個做法很聰明,以夾插剪輯的方式把觀眾拉進張四十三和友人的對話席間,就算你沒聽過角頭音樂,不認識張四十三,你還是會一起思考、一起嘆氣、一起沉默、一起捨不得,發現角頭音樂原來也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影片一開始就以特色十足的黑社會奔跑動畫告訴你,角頭文化主導了這部紀錄片。影片中也偶爾帶入「角頭映畫」的看板,提醒觀眾這部片是「角頭映畫」視角。直到充滿歷史資料的片尾名單跑完,你還在感傷的時候又出現張四十三和羅品喆導演對坐的場景,羅品喆導演突然指著攝影機:「你可以賣這個影片。」
歪坐著的張四十三問:「什麼意思?」
羅導說:「有一群人在思考角頭應該怎麼樣,它應該如何被賣掉,最後它(指影片)變成一個商品。」
張四十三笑了:「結果你看得出來啊!我的這部片子就是角頭。」
羅導懂了,笑說:「是這樣嗎?」
張四十三說:「這就是我行銷的方式。
最後影片上壓著角頭音樂的超大招牌「台灣有種 角頭音樂」。
整部影片看似在努力說服觀眾,角頭該結束了,卻讓觀眾對角頭產生感情之後,開始思考如何幫你們延續下去。紀錄片裡角頭的歷史是真的,感情是真的,音樂是真的,張四十三,你好詐啊!你真的會賣角頭嗎?紀錄片一出去之後,你的行銷奸計就得逞了。但我喜歡。

我不流行二十年

上映年份:2020年
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53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廢物青年.迪麥 的其他內容
會選這片來看只是因為電影名反覆出現在某些我讀過就忘的文章裡,我其實沒有預期這部電影會這麼好看,我立刻打電話跟媽媽說:「媽,我剛才用券看了《關鍵少數》,48小時內都可以重看,妳快點在時間內看完!我推薦的片子一定是好看的啦!」
《菜鳥陪審團》以2008年韓國引進陪審團制度的初次審判為故事背景,由於是第一次,所以相當受到媒體矚目,法院在第一次一定要做好的壓力之下,選定一個檢辯雙方都有默契會判有罪的弒母案讓陪審員們試試水溫,陪審員們只需要討論量刑的部分就可以了,國民初次參與審判就可以成功落幕了。
不知道為什麼中國拍的商業片就是有股尷尬,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我不是藥神》就是那種有點尷尬的商業大片,起承轉合中規中矩,該煽情的也不會放過,完全可以預料,不免少了點驚喜。
*本文為2017年舊文,大家一起在家追劇救台灣啊!* 三部電影主角都是影帝宋康昊,電影內容也都與南韓現代史有關,我便擅自把這三部電影視作宋康昊的時代三部曲了。若依相關時代背景排序,分別是:《總統的理髮師》《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正義辯護人》。
我住的地方終於要供五停二了,疫情爆發、供電不穩、開始每天30度以上的氣溫,再加上停水,實在太有末日之感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末日片單,不是好萊塢就是韓片、日片,這讓我興趣缺缺,我想到的反而是《東方三俠2:蓬萊之戰》。我在有生之年搞不好可以親眼見到世界末日,那我先來複習一下了。
金斯伯格的溫和改革,不求一次到位撼動憲法。人權團體上街頭抗爭,形成一股時代風氣,而金斯伯格選擇走向溫和且堅定的路線,在體制內呼應改革。方法各異,殊途同歸。這大概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吧!
會選這片來看只是因為電影名反覆出現在某些我讀過就忘的文章裡,我其實沒有預期這部電影會這麼好看,我立刻打電話跟媽媽說:「媽,我剛才用券看了《關鍵少數》,48小時內都可以重看,妳快點在時間內看完!我推薦的片子一定是好看的啦!」
《菜鳥陪審團》以2008年韓國引進陪審團制度的初次審判為故事背景,由於是第一次,所以相當受到媒體矚目,法院在第一次一定要做好的壓力之下,選定一個檢辯雙方都有默契會判有罪的弒母案讓陪審員們試試水溫,陪審員們只需要討論量刑的部分就可以了,國民初次參與審判就可以成功落幕了。
不知道為什麼中國拍的商業片就是有股尷尬,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我不是藥神》就是那種有點尷尬的商業大片,起承轉合中規中矩,該煽情的也不會放過,完全可以預料,不免少了點驚喜。
*本文為2017年舊文,大家一起在家追劇救台灣啊!* 三部電影主角都是影帝宋康昊,電影內容也都與南韓現代史有關,我便擅自把這三部電影視作宋康昊的時代三部曲了。若依相關時代背景排序,分別是:《總統的理髮師》《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正義辯護人》。
我住的地方終於要供五停二了,疫情爆發、供電不穩、開始每天30度以上的氣溫,再加上停水,實在太有末日之感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末日片單,不是好萊塢就是韓片、日片,這讓我興趣缺缺,我想到的反而是《東方三俠2:蓬萊之戰》。我在有生之年搞不好可以親眼見到世界末日,那我先來複習一下了。
金斯伯格的溫和改革,不求一次到位撼動憲法。人權團體上街頭抗爭,形成一股時代風氣,而金斯伯格選擇走向溫和且堅定的路線,在體制內呼應改革。方法各異,殊途同歸。這大概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吻別』專輯於1993年3月5日發行後,在台灣創下了百萬的銷售紀錄,時隔九個月,張學友推出『祝福』專輯也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迴響。 在張學友厚實、溫暖、深情而真摯的嗓音魅力下,再加上丁曉雯、郭蘅祈、十一郎、張宇、童安格、張弘毅、殷文琦、陳子鴻、娃娃以及謝明訓等創作大咖的精彩作品,這張專輯再度締造了銷售
故事的開始最好你的車夠老,老到可以播放卡帶, 那種倒轉或快轉的時候會喀拉喀拉作響的那一種卡帶, 老到可以把音樂和浪漫帶到一個像LA一路開到Vegas那麼荒涼的地方。 卡帶放的是老音樂,現在年輕人聽都沒聽過的歌手嘶吼的歌聲, 例如像誰? 像張雨生。 我的未來不是夢。 剛退伍那時節,遑遑不
第五十章 咯 羅冠杰正當在拆除“危機”的炸彈開心時,突然台前出現了一群人,原來他們是餐廳駐唱的人員,其中主唱更是藝人“張xx”,他一連帶來多首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加上他滄桑的歌聲讓人更陷入其中,歌手唱的歌一首接著一首,漸漸轉為中板的歌曲,底下的人們都隨著歌曲搖擺。 歌手看大家的“氣氛”熱烈就說‘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國中的時候,歌神張學友正席捲亞洲,每一次的歌聲都能燎原,即使沒談過戀愛,也幻想過吻別的場景,如果說想和你去吹吹風,絕對不是因為我愛看海,是因為我喜歡張學友那首歌。其實也不只張學友。 那時候彰化的「山海山」唱片行是一種品味圖騰。下課要去搭彰化客運前,應該要去山海山走走逛逛
Thumbnail
✨又一張全台語饒舌專輯來啦!⁣ 本張專輯,以他的社會經驗出發,把自己的社會歷練寫在歌詞裡,彷彿在夜深人靜的夜晚,一盞燈一杯酒,在紙上寫上自己的心情。使用自己流利的台語,台語的韻腳編排讓人耳目一新,詞彙運用流暢不彆扭,結合西方音樂風格,創作出具有層次感的音樂,聽感極佳。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吻別』專輯於1993年3月5日發行後,在台灣創下了百萬的銷售紀錄,時隔九個月,張學友推出『祝福』專輯也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迴響。 在張學友厚實、溫暖、深情而真摯的嗓音魅力下,再加上丁曉雯、郭蘅祈、十一郎、張宇、童安格、張弘毅、殷文琦、陳子鴻、娃娃以及謝明訓等創作大咖的精彩作品,這張專輯再度締造了銷售
故事的開始最好你的車夠老,老到可以播放卡帶, 那種倒轉或快轉的時候會喀拉喀拉作響的那一種卡帶, 老到可以把音樂和浪漫帶到一個像LA一路開到Vegas那麼荒涼的地方。 卡帶放的是老音樂,現在年輕人聽都沒聽過的歌手嘶吼的歌聲, 例如像誰? 像張雨生。 我的未來不是夢。 剛退伍那時節,遑遑不
第五十章 咯 羅冠杰正當在拆除“危機”的炸彈開心時,突然台前出現了一群人,原來他們是餐廳駐唱的人員,其中主唱更是藝人“張xx”,他一連帶來多首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加上他滄桑的歌聲讓人更陷入其中,歌手唱的歌一首接著一首,漸漸轉為中板的歌曲,底下的人們都隨著歌曲搖擺。 歌手看大家的“氣氛”熱烈就說‘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國中的時候,歌神張學友正席捲亞洲,每一次的歌聲都能燎原,即使沒談過戀愛,也幻想過吻別的場景,如果說想和你去吹吹風,絕對不是因為我愛看海,是因為我喜歡張學友那首歌。其實也不只張學友。 那時候彰化的「山海山」唱片行是一種品味圖騰。下課要去搭彰化客運前,應該要去山海山走走逛逛
Thumbnail
✨又一張全台語饒舌專輯來啦!⁣ 本張專輯,以他的社會經驗出發,把自己的社會歷練寫在歌詞裡,彷彿在夜深人靜的夜晚,一盞燈一杯酒,在紙上寫上自己的心情。使用自己流利的台語,台語的韻腳編排讓人耳目一新,詞彙運用流暢不彆扭,結合西方音樂風格,創作出具有層次感的音樂,聽感極佳。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