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議題

含有「性別議題」共 18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幾乎所有男孩都知道,無論如何都要不成為娘炮,因為一旦標籤被貼上就很難撕下來。為此男孩們會無所不用其極,嘲笑他們覺得很娘的行為。藉由這樣的嘲笑、攻擊,不只證明自己很陽剛,更表達出自己不可能是娘砲。
Thumbnail
  你會有感受,她們也會有感受。媽媽讓你小時候不用作家事,是媽媽對你的愛,也是社會對女性不公平對待的具體展現。你得到的體諒跟優待已經太多了,真的有所反省與成長的話,要做的是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甚至有餘力時多做一點。如果做不到的話,至少至少,真的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
這樣的男人應該還給他媽媽去照顧他就好了,要扮演丈夫的角色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難了,稍稍看了一下他的奇文共賞就一肚子火,前圖紙真是太有耐性了,還可以看完之後心平氣和的理性分析
他們武裝著自己,害怕自己如果做錯了什麼事,是不是就顯得自己沒有自信。而一旦這些直男關注在自己會不會犯錯,就會容易緊張與焦慮。老實說,我認為他們所學習到根本不是「溝通技巧」。那些技巧與公式充其量只能算是「迴避情緒」的方法。
Thumbnail
有很多人對於承接男生情緒的容忍度很低,可能可以是事實,那麼你能主動出擊的部分就是找到容忍度就比較高的人。
任何身分的認同都無法直接和順遂美好的結局畫上等號,我們必須踏出繼續往前的腳步,才能遇見前方的柳暗花明。
Thumbnail
躲避球場上男生的一句「我不忍心打她」,引發對刻板印象的深思,而我的第一反應也暴露了,其實同性之間也有不少的刻版印象,讓我思考平權社會到底距離我們多遠?本文也闡述了,在校園體育競賽中的不平等的現象,以及我們班上體育課時的常態,或許我的經歷你也曾有過,覺得很有共鳴,希望大家都能為平權社會,盡一份心力!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跟10年交往的男友分手了,媽媽很高興,她說她不喜歡這個男友,於是她每天向佛祖上香的時候,都祈求我們分手。 我略顯納悶,為什麼不是祈求我幸福呢? 剛分手的時候,我不知道可以跟誰訴說,生平第一次回頭向母親求助。看到我傷心憔悴,她眼中異常綻放著光彩,這輩子她從未用那樣欣喜的眼神看著我......
Thumbnail
  你可以與一個人結婚,並不因為他是異性、也不因為他是同性;你可以和一個人交往並同居,並不意味著你就必須和他一同進入傳統意義下的婚姻關係。這些親密關係要能夠成立,不總是依賴傳統價值或國家政策,真正重要的,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信。而這樣的真誠互信,要求著我們更加認識自己、並能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
  最開始,同性戀者被從異性戀群體中分離出來。在這個背景下,本質論尚不首先是性別解放的敵人,而可以占據一定的重要價值,就像「有些人天生是左撇子」對於左撇子權益的助益,「有些人天生就喜歡相同性別的人」也是一個讓同性戀者權益「自然化」的重要早期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