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除權息來思考長線佈局(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有的專家喜歡在年初的相對低點買進,然後到了除權息季節大約是7月或8月,趁將要除權息前的高點再賣出賺一筆。例如在2021年2月買入A股,每股50元,然後在7月1日漲到60元,7月5日除息日後跌到55元。

也可以等到快要除權息時再購買,只不過效果比較差。因為快要除息前可能是相對高點。而選擇領息的話,就要忍受股價下滑的情況。但股息入手後,直接放置半年以上不行嗎?如果基本面不錯,那就繼續放著,等待明年的選擇。

如果明年上漲的話,可以考慮賣掉。如果明年到了快要除權息時,還是虧損的狀況,那還可以選擇繼續領息。簡而言之,已經領取的股息就是自己的安全邊際。當然,不是選擇股息越高越好,雖然有殖利率7%或8%的個股,但要看是不是每年都可以配這麼高,以及有沒有持續的配發股利。

如果選擇買入的個股還符合大趨勢,例如5G或電動車等等,那是不是又更安全些?沒錯,光領股息看起來賺不多,而且還要面對一段不知道多久的填息日。但是,股息確實的入袋了,這是以領取股息為重心的做法。

有的投資人反利用這樣的心理,也可以在除息日前賣出,賺取價差,這也很好。完全不看股息,而只看個股成長性的,或許可以賺更多。看的準買進賣出,隨隨便便就賺個兩成以上,誰還在計算那5%殖利率?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殺進殺出的功力,但股息卻是相對固定在那邊的,以領取股息來展開的策略,可以用來規劃作長線佈局。

月光認為,選擇基本面好且殖利率高的公司,是最基本的。像在2021年8月下旬,台股已持續下跌好幾天,或許之後往回看,這只是小小下跌而已,還算不上股災就受不了了?雖然現在也很想入場,但還是盡量精挑細選,不要輕易把手上為數不多的現金貢獻出去了。

因為台股大盤走弱的緣故,所以即使是快要到除息日的個股,反而大多在下跌中。換言之,擺明了還沒領股息前就確定會被套牢。例如B個股在除息日前兩週是不是每股60元,到了前一週時則跌到了55元。過了除息日後則跌到50元。雖然有領到每張2500元的股利,但還是賠了不少價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深邃月光的心想事成許願宇宙
4.4K會員
2.0K內容數
心想事成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與練習,無論多麼普通平凡抑或是多麼無邊無際的願望,都可以化為文字,持續的增強吸引力法則的力量。
2025/04/30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一檔個股,在開盤到收盤之間,會呈現各種不同面相,在不同時間去看,可能會出現能夠入場的機會。如果該檔標的夠強勢,拉回反而可以是買點,例如A標的漲到每股190元後,就在高檔區189元到187元之間來回盤整,一直無法過前高。後來一個拉回,股價下跌到185元,如果在此時入場
Thumbnail
2025/04/30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一檔個股,在開盤到收盤之間,會呈現各種不同面相,在不同時間去看,可能會出現能夠入場的機會。如果該檔標的夠強勢,拉回反而可以是買點,例如A標的漲到每股190元後,就在高檔區189元到187元之間來回盤整,一直無法過前高。後來一個拉回,股價下跌到185元,如果在此時入場
Thumbnail
2025/04/29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隨時都要準備好安全離場的劇本,會有以下三種思考方向: 第一種,股價持續上揚,劇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到達自己的目標價獲利了結,這是最好的劇本。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次兩次可以順利獲利了結,不代表再來幾次都行,要注意別讓自己累積的獲利被吃掉了。看錯是很正常的,但如
Thumbnail
2025/04/29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隨時都要準備好安全離場的劇本,會有以下三種思考方向: 第一種,股價持續上揚,劇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到達自己的目標價獲利了結,這是最好的劇本。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次兩次可以順利獲利了結,不代表再來幾次都行,要注意別讓自己累積的獲利被吃掉了。看錯是很正常的,但如
Thumbnail
2025/04/28
  在思考當沖進場點位這件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掌握了些什麼,但這也是增加了勝率而已,當然還是可以更加精進的。就像月光在追求維持標準體重的過程中,雖然陸續使用一些有用的方式,但總是無法突破瓶頸,那就要持續嘗試新的方法,以衝破自身極限。而在月光操作當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獲利的標的沒有被特別
Thumbnail
2025/04/28
  在思考當沖進場點位這件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掌握了些什麼,但這也是增加了勝率而已,當然還是可以更加精進的。就像月光在追求維持標準體重的過程中,雖然陸續使用一些有用的方式,但總是無法突破瓶頸,那就要持續嘗試新的方法,以衝破自身極限。而在月光操作當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獲利的標的沒有被特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股與美股今年都漲了不少,應該不少人的荷包都變厚了點,至少帳上的數字變好看了。最近陸續有人問我,股市漲了這麼多,是不是該獲利了結了? 獲利了結?你認為該獲利了結的標準是甚麼? 個股帳上獲利超過10%或20%了?看大盤漲很多,好像快漲到過去高點了?手上個股已漲超過你預估的合理價了?還是怕帳上獲利吐回去
Thumbnail
台股與美股今年都漲了不少,應該不少人的荷包都變厚了點,至少帳上的數字變好看了。最近陸續有人問我,股市漲了這麼多,是不是該獲利了結了? 獲利了結?你認為該獲利了結的標準是甚麼? 個股帳上獲利超過10%或20%了?看大盤漲很多,好像快漲到過去高點了?手上個股已漲超過你預估的合理價了?還是怕帳上獲利吐回去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但那是因為大盤處於下跌狀態,所以幾乎所有的個股都受到了影響。大家都在跌,管他是不是要除息了,資金先撤走再說。那這樣的情況要如何操作呢?明知會跌,要不就趕快砍掉不要領息;不然就乖乖抱著不要動。不想努力了,交給投資標的的公司繼續努力吧!同時也就完成長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但那是因為大盤處於下跌狀態,所以幾乎所有的個股都受到了影響。大家都在跌,管他是不是要除息了,資金先撤走再說。那這樣的情況要如何操作呢?明知會跌,要不就趕快砍掉不要領息;不然就乖乖抱著不要動。不想努力了,交給投資標的的公司繼續努力吧!同時也就完成長
Thumbnail
       有的專家喜歡在年初的相對低點買進,然後到了除權息季節大約是7月或8月,趁將要除權息前的高點再賣出賺一筆。例如在2021年2月買入A股,每股50元,然後在7月1日漲到60元,7月5日除息日後跌到55元。           也可以等到快要除權息時再購買,只不過效果比
Thumbnail
       有的專家喜歡在年初的相對低點買進,然後到了除權息季節大約是7月或8月,趁將要除權息前的高點再賣出賺一筆。例如在2021年2月買入A股,每股50元,然後在7月1日漲到60元,7月5日除息日後跌到55元。           也可以等到快要除權息時再購買,只不過效果比
Thumbnail
      台股大盤在2021年8月中跌破季線,從技術面上看開始轉空,因此技術面的專家認為此時只能短線操作,建議搶反彈或是做當沖及隔日充,就不要考慮長抱了。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因為去年的基期過高,所以和去年同期比起來,出現成長趨緩的現象,甚至有衰退的跡象。例如去年因為
Thumbnail
      台股大盤在2021年8月中跌破季線,從技術面上看開始轉空,因此技術面的專家認為此時只能短線操作,建議搶反彈或是做當沖及隔日充,就不要考慮長抱了。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因為去年的基期過高,所以和去年同期比起來,出現成長趨緩的現象,甚至有衰退的跡象。例如去年因為
Thumbnail
要判斷是否能很快填息和猜股價短期的變化一樣,比較接近是隨機波動而缺乏規則,沒有人能預先知道波動的變化,思考的方向不應該是像賭博般的押注,而是要從投資風險的角度來評估。
Thumbnail
要判斷是否能很快填息和猜股價短期的變化一樣,比較接近是隨機波動而缺乏規則,沒有人能預先知道波動的變化,思考的方向不應該是像賭博般的押注,而是要從投資風險的角度來評估。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企業發放股息是反應了過去的獲利,但並不代表今年的獲利一樣的好。像是防疫相關類股,在2021年是否有一樣的強大需求?這是有疑問的。         僅是去追逐高殖利率的個股,而不去觀察今年的業績等基本面如何,無疑是陷入了套牢的第一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企業發放股息是反應了過去的獲利,但並不代表今年的獲利一樣的好。像是防疫相關類股,在2021年是否有一樣的強大需求?這是有疑問的。         僅是去追逐高殖利率的個股,而不去觀察今年的業績等基本面如何,無疑是陷入了套牢的第一
Thumbnail
        大約從三月開始,又到了每年企業要宣佈配股配息的季節了,每一家宣佈配息超過百分之五的消息後,隔天都有可能大漲。因為大家預期會獲利,就紛紛衝進場購買,造成股價往上揚。         但在宣佈消息後的隔天,是不是就把股息都領完了?此話怎說?例如某檔個股每股
Thumbnail
        大約從三月開始,又到了每年企業要宣佈配股配息的季節了,每一家宣佈配息超過百分之五的消息後,隔天都有可能大漲。因為大家預期會獲利,就紛紛衝進場購買,造成股價往上揚。         但在宣佈消息後的隔天,是不是就把股息都領完了?此話怎說?例如某檔個股每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