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博物館和美術館打造「開放式典藏庫」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由博物館吧選譯並加入個人觀點
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選擇建造「開放式庫房」,來作為展示收藏的一種手段,期以將未能向大眾公開的收藏品盡可能地呈現出來,讓博物館和美術館更加透明化。
不過辦理開放式庫房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無論是對博物館、美術館的典藏、教育推廣、策展及研究人員來說,都需要經過慎重的思考
比利時河畔博物館(Museum Aan De Stroom)規劃局部開放式庫房的模擬圖,在博物館與樓梯間打造可見式典藏空間,圖片來源:Bruynzeel Storage Systems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的館長Anthony Sheltonr就曾針對博物館「開放式典藏庫」說明了一些可能面臨的挑戰(節選):
1. 博物館在處理特殊性質的藏品時,特別是原住民部落或具有敏感議題的藏品,必須適度融入社區參與,以確定哪些內容適合展示,哪些不適合。
 因為開放式典藏庫就如同一個展場、是一種策展,如何安排陳列、詮釋說明藏品都對於展出的文物至關重要。
2. 開放式庫房可能會涉及一些道德或意見的挑戰,例如:將任何帶有可感知或實質上有情色內容的藏品直接開放時,可能會面對社會大眾的輿論和「阻止展出」,即使博物館和相關專業人士不認為這是一定需要考量的部分。
 此外,當博物館有收藏「捐贈者」或「藝術家」的作品,也要思考他/她們看到博物館沒有以他們「希望陳列或收藏」的方式展示時的情緒和反應,博物館必須給出合理適當的答覆,避免引起進一步的誤解。
3. 博物館的典藏時常會受到公眾的質疑,「為什麼廣大的藏品不能全部被民眾近用?」。事實上,這正是博物館營運中最常被誤解的部分。
 儘管這涉及了各種原因,例如:藏品具有「光敏感性」需長時間保存於暗處避免光害、防止藏品近距離遭有心人士破壞、藏品正移地進行修復作業,或不同種類的藏品須搭配不同的展示方式和設備……等而無法全面向公眾展示。
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Brooklyn Museum)位於魯斯美國藝術中心(The Luce Center for American Art)的局部開放式庫房,圖片來源:Artsy
 但某種程度來說,「開放式典藏庫」是一種大眾對近用珍貴文化資產願望的回應,因此,博物館應盡可能在「保護藏品」和「對觀眾有所助益」兩者間取得平衡,好讓觀眾理解博物館無法全面展示庫房藏品的原因。
4. 開放式典藏庫即使展示了所有的藏品,然而,受限於諸多條件下,藏品與觀眾的參與互動仍十分有限。
 除了開放式庫房仍有玻璃阻隔參觀者與藏品外,即便藏品可以取出觀看,也需要透過專業的導覽人員進行,觀眾才能理解藏品更深層的意義與價值。此外,所有的展品也需要有解說資料才能被了解與認識,這些都應考量博物館的人力、經費和研究資源等方面是否足以進行。
比利時河畔博物館(Museum Aan De Stroom)規劃局部開放式庫房的模擬圖,在博物館與樓梯間打造可見式典藏空間,圖片來源:Bruynzeel Storage Systems
 否則開放了所有的藏品和其名稱,卻沒有能夠與之匹配的簡介與說明內容,那博物館就僅是回到過去的「好奇心櫥窗」和「多寶閣」,依然是與博物館的教育本質和民眾生活脫鉤。
Anthony Shelton館長認為,除了上述的挑戰,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會面臨不同的問題,這些都顯示了開放式庫房不僅是單純將全部的文物「打開」就好,還必須深思到各種層面。
開放式庫房(可見式典藏空間)確實可帶來藏品透明化、提升可及性和加強民眾近用等的優點。不過,前提仍是取得合理明智的陳展平衡,才能避免好不容易開放了藏品,卻還是讓觀眾失望,或反而帶來更多爭議的情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位於荷蘭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被譽為荷蘭國內三大美術館。 2019年,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決定打造一間開放式典藏庫房,來解決館藏量不足和讓觀眾無法一覽美術館所有典藏品的問題...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於2019年宣布打造全球第一個開放式庫房後,工程便如火如荼地進行。現在,終於來到了尾聲!美術館宣布將於 #11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今天丹麥的奧爾堡現代藝術博物館(Kunsten Museum of Modern Art)登上了國際博物館的熱門新聞,原因是藝術家拿走了博物館給的錢,並且拒絕歸還....
這篇以二戰時期 #日本好運國旗(Yosegaki Hinomaru)及 #千人針(Senninbari)作為案例分享,簡單討論了戰爭文物詮釋與博物館再現的難題,希望提供一些想法與交流。
感謝「國家地理雜誌」的邀約,博物館吧首次要在網路上直播和大家見面囉!本周四(9/16)晚上8點,博物館吧將在國家地理雜誌粉絲專頁上,與大家線上聊聊博物館的歷史知識和有關趣事~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在考量大量研究人員的需求後,宣布於下週一(13日)開始恢復開放「研究室(Study Room)」!「研究室」可提供民眾以個人研究目的,申請調閱可開放室內閱覽的藏品,讓有需要的人得以近距離研究、觀看這些珍貴的博物館物品,直接獲得第一手資料...
位於荷蘭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被譽為荷蘭國內三大美術館。 2019年,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決定打造一間開放式典藏庫房,來解決館藏量不足和讓觀眾無法一覽美術館所有典藏品的問題...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於2019年宣布打造全球第一個開放式庫房後,工程便如火如荼地進行。現在,終於來到了尾聲!美術館宣布將於 #11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今天丹麥的奧爾堡現代藝術博物館(Kunsten Museum of Modern Art)登上了國際博物館的熱門新聞,原因是藝術家拿走了博物館給的錢,並且拒絕歸還....
這篇以二戰時期 #日本好運國旗(Yosegaki Hinomaru)及 #千人針(Senninbari)作為案例分享,簡單討論了戰爭文物詮釋與博物館再現的難題,希望提供一些想法與交流。
感謝「國家地理雜誌」的邀約,博物館吧首次要在網路上直播和大家見面囉!本周四(9/16)晚上8點,博物館吧將在國家地理雜誌粉絲專頁上,與大家線上聊聊博物館的歷史知識和有關趣事~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在考量大量研究人員的需求後,宣布於下週一(13日)開始恢復開放「研究室(Study Room)」!「研究室」可提供民眾以個人研究目的,申請調閱可開放室內閱覽的藏品,讓有需要的人得以近距離研究、觀看這些珍貴的博物館物品,直接獲得第一手資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LED 照明在博物館、藝廊和寺廟中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不僅可照亮展出的藝術品或文物,更可增強整體訪客體驗。適當的照明可以對公眾體驗、欣賞和了解藝術或文物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本文我們將分享照明對於博物館、畫廊和寺廟的重要性,以及在為這些空間設計照明系統時應考慮的不同注意事項和細節因素。
Thumbnail
  想到博物館,你會想到什麼? 有可能是那顆有名的白菜(翠玉白菜)、一塊肉(肉形石)、一幅畫? 這都是典藏和展示的部分。 你是否曾注意到博物館裡的「人」?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把什麼存放在博物館 古老的咖啡色木門尚未開啟 白色看板 密密麻麻的解說 有誰看清   我站在裡面 安靜等後 我看著不曾推開的門 空無一物 害怕恐懼不安   博物館裡收藏著我的樣子 透明玻璃有著禁止碰觸的標語 紅色的封鎖線 保持著安全距離   我站在外面 維持秩序
Thumbnail
(內有乾屍,不習慣者慎入) 很難說真的了解這個地方。或了解自己的感覺。 畢竟這是個博物館,博物館就是放了太多東西,讓一件件物品成排呈現給妳看, 可以快速掠過,可以大步走過,可以駐足停留,但永遠不夠。 像這裡的每個物件,若我們親眼在墓園裡看著他下葬,看著他生病將死的時候,看著他出生的時候,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創辦人許文龍建館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座能連結大眾生活,不單只是館內收藏,藝術品是無侷限的,不分族群不受距離限制,皆能在座博物館感受到歲月打造的收藏品。 創辦人許文龍於孩童時期,數次參觀日治時期博物館,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LED 照明在博物館、藝廊和寺廟中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不僅可照亮展出的藝術品或文物,更可增強整體訪客體驗。適當的照明可以對公眾體驗、欣賞和了解藝術或文物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本文我們將分享照明對於博物館、畫廊和寺廟的重要性,以及在為這些空間設計照明系統時應考慮的不同注意事項和細節因素。
Thumbnail
  想到博物館,你會想到什麼? 有可能是那顆有名的白菜(翠玉白菜)、一塊肉(肉形石)、一幅畫? 這都是典藏和展示的部分。 你是否曾注意到博物館裡的「人」?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把什麼存放在博物館 古老的咖啡色木門尚未開啟 白色看板 密密麻麻的解說 有誰看清   我站在裡面 安靜等後 我看著不曾推開的門 空無一物 害怕恐懼不安   博物館裡收藏著我的樣子 透明玻璃有著禁止碰觸的標語 紅色的封鎖線 保持著安全距離   我站在外面 維持秩序
Thumbnail
(內有乾屍,不習慣者慎入) 很難說真的了解這個地方。或了解自己的感覺。 畢竟這是個博物館,博物館就是放了太多東西,讓一件件物品成排呈現給妳看, 可以快速掠過,可以大步走過,可以駐足停留,但永遠不夠。 像這裡的每個物件,若我們親眼在墓園裡看著他下葬,看著他生病將死的時候,看著他出生的時候,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創辦人許文龍建館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座能連結大眾生活,不單只是館內收藏,藝術品是無侷限的,不分族群不受距離限制,皆能在座博物館感受到歲月打造的收藏品。 創辦人許文龍於孩童時期,數次參觀日治時期博物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