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淺談語音導覽可以怎麼更「好」?Feat.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大家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是習慣租借個人語音導覽機?是喜歡參加團體導覽?還是覺得自己看自己的就好?作為一個時常進入博物館,而且工作和製作語音導覽相關的人,我個人其實是比較傾向於參加團體導覽,因為我喜歡和導覽員互動,僅管有時候要遇到能讓自己產生共鳴的導覽員是一種緣分。
不過並非每個館舍都有導覽員,也不是每次參觀都剛好可以聽到團體導覽,所以作為讓觀眾更深入認識展覽並獲得更深刻體驗的工具,語音導覽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當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在參觀前交給我一台個人語音導覽機時,我會這麼驚喜的原因了。
位於臺北市南港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是一個很年輕的館舍,才剛於今年(2021年)九月正式對外開放的它,第一檔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已經吸引了不少觀眾前去參觀。為了讓觀眾能更加沉浸於這個以臺灣流行音樂為主題的展覽,工作人員會事先發下一台語音導覽機讓大家一邊觀展一邊聆聽。不過最酷的是,當你戴著耳機在各個展區裡面走動時,語音導覽機會透過紅外線,來感應你現在走到哪一個展區,然後根據你身處的位置,來播放相對應的語音導覽。
舉例來說,「年輕人的精神世界」這個展區將臺灣不同時代年輕人的房間投影在牆面和地板上,所以當我走進這裡時,耳機就會根據眼前的畫面,播放不同時代年輕人所聆聽的流行音樂。但當我離開展區後,音樂就會停止。
一剛開始我對這種自動感應的語音導覽感到很驚艷,可惜沒過多久,我就注意到這個語音導覽的不足之處。首先,這些語音導覽的內容實在太單薄了。即使主辦單位邀請了不同的歌手藝人參與錄音,包括李宗盛、陶晶瑩、羅大佑、陳綺貞等等在導覽開頭針對該展區說一段話,但是要嘛內容太簡短,觀眾根本還來不及好好了解這位歌手,以及他之於這個展區的關聯;要嘛那段話根本就是該展區的展覽論述,觀眾直接閱讀牆上的文字就好,有必要再用聲音的方式呈現一次嗎?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可惜的地方,是這些語音導覽幾乎沒有針對觀眾眼睛看到的東西進行引導和描述。換句話說,這個常設展的語音導覽和它視覺滿分的沈浸式展覽完全是兩種分開的體驗,而不是讓導覽補足展覽無法呈現的故事。這會導致觀眾非常忙碌,又要忙著聽導覽內容以及裡面不斷重複播放的流行音樂,又要忙著看琳瑯滿目的歌曲手稿、樂器、黑膠唱片等珍貴的文物,注意力超級分散!

當然,我相信也有不少樂迷觀眾很享受一邊聽著有名的歌手講話和喜歡的流行音樂,然後一邊欣賞各種歌手和樂團的文物,以及體驗超級酷炫的視覺效果。然而,對於那些不熟悉臺灣流行音樂的觀眾,或是期待收穫更多流行音樂知識和歷史面的觀眾,這個展覽可能比較像淺淺地經歷了一場懷舊的音樂慶典。
雖然我個人對於語音導覽有點挑惕,希望主辦單位可以重新讓錄音的歌手藝人們說一個更加完整、有脈絡且搭配展覽視覺的音樂故事。不過整體而言,「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還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觀和體驗的常設展,能夠看到過去百年來臺灣多元自由的音樂創作被具體的展示出來,真的是很感動的一件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37內容數
莫思安迷=Museum+ing,也就是參觀博物館中的意思。 你好,我是方(FANG)。 因為喜歡博物館同時作為休閒娛樂和自主學習新知的地方,所以我會在這裡分享參觀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體驗心得,以及分析這些文化景點的教育推廣和行銷策略等等。 Let the world be your muse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ey! Fang 莫思安迷 的其他內容
「建築」在各式各樣的藝術展覽裡面,算是相當特別且充滿想像空間的主題。因為「建築」雖然屬於藝術的一種,但是它作為空間的實用性,卻又跳脫了單純的藝術。
當你宅在家,打開Netflix等影音平台時,是否已經找不到有趣新奇的電影或戲劇了呢?那推薦你觀賞紀錄片吧!像是我不久前才看的Netflix紀錄片《薩卡拉陵墓揭秘》(Secrets of the Saggara),拍攝了埃及考古隊如何挖掘四千多年前古埃及祭司的家族陵墓,讓人一窺考古學家工作的過程。
自從臺灣的本土疫情爆發,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月,看著新聞每天又增加多少確診者、病毒又奪走多少人的性命、政府又要延長警戒多久,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特別不安吧!人們彷彿被迫坐上同一艘船,踏上一段不確定的旅程,而且還不知道這趟旅程何時會結束。
你是怎麼找到並開始現在的工作呢?這份工作是你從小的夢想?學生時期的主修?還是出社會後跌跌撞撞出的道路呢? 大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曾經跟我說:「如果你想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探索你的內心,另外一種是關心你所處的社會。」
不知道大家對台灣原住民有什麼印象?是想起台東的阿米斯音樂節裡,那充滿生命力的歌聲和樂音?還是想起賽德克巴萊電影裡,勇敢反抗日本政府的賽德克人?我想到的是原住民和大自然之間充滿智慧的關係。
最近發生了一件讓我十分傷心的事情,那就是我遺失了原本儲存在硬碟裡的,我在英國留學時的部份檔案。人的腦容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記得,必須仰賴檔案來喚起記憶,因此唯有將生活相關的檔案儲存,才能夠具體的擁有回憶。畢竟,人生的價值之一,不就是擁有各式各樣無法被取代的回憶嗎?
「建築」在各式各樣的藝術展覽裡面,算是相當特別且充滿想像空間的主題。因為「建築」雖然屬於藝術的一種,但是它作為空間的實用性,卻又跳脫了單純的藝術。
當你宅在家,打開Netflix等影音平台時,是否已經找不到有趣新奇的電影或戲劇了呢?那推薦你觀賞紀錄片吧!像是我不久前才看的Netflix紀錄片《薩卡拉陵墓揭秘》(Secrets of the Saggara),拍攝了埃及考古隊如何挖掘四千多年前古埃及祭司的家族陵墓,讓人一窺考古學家工作的過程。
自從臺灣的本土疫情爆發,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月,看著新聞每天又增加多少確診者、病毒又奪走多少人的性命、政府又要延長警戒多久,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特別不安吧!人們彷彿被迫坐上同一艘船,踏上一段不確定的旅程,而且還不知道這趟旅程何時會結束。
你是怎麼找到並開始現在的工作呢?這份工作是你從小的夢想?學生時期的主修?還是出社會後跌跌撞撞出的道路呢? 大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曾經跟我說:「如果你想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探索你的內心,另外一種是關心你所處的社會。」
不知道大家對台灣原住民有什麼印象?是想起台東的阿米斯音樂節裡,那充滿生命力的歌聲和樂音?還是想起賽德克巴萊電影裡,勇敢反抗日本政府的賽德克人?我想到的是原住民和大自然之間充滿智慧的關係。
最近發生了一件讓我十分傷心的事情,那就是我遺失了原本儲存在硬碟裡的,我在英國留學時的部份檔案。人的腦容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記得,必須仰賴檔案來喚起記憶,因此唯有將生活相關的檔案儲存,才能夠具體的擁有回憶。畢竟,人生的價值之一,不就是擁有各式各樣無法被取代的回憶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來推薦一本用活潑可愛插圖帶你認識博物館方方面面的新書——《#發現驚奇博物館:#從博物館的由來、#策展,#解開博物館與它的產物祕密》✨
Thumbnail
臺中音樂鈴博物館非常適閤家族旅遊,遊客可以參加DIY體驗、觀賞音樂盒等,這篇文章中提供了豐富的遊玩資訊,包括門票資訊、行程安排、建議停車方式等。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記不清有多久沒踏進國家音樂廳了,但這天是來音樂廳「閱讀」。這場活動很特別,以閱讀為主、音樂為輔,是「獨角獸行動閱讀日」的首次嘗試,我想也是國家音樂廳的第一次。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來推薦一本用活潑可愛插圖帶你認識博物館方方面面的新書——《#發現驚奇博物館:#從博物館的由來、#策展,#解開博物館與它的產物祕密》✨
Thumbnail
臺中音樂鈴博物館非常適閤家族旅遊,遊客可以參加DIY體驗、觀賞音樂盒等,這篇文章中提供了豐富的遊玩資訊,包括門票資訊、行程安排、建議停車方式等。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記不清有多久沒踏進國家音樂廳了,但這天是來音樂廳「閱讀」。這場活動很特別,以閱讀為主、音樂為輔,是「獨角獸行動閱讀日」的首次嘗試,我想也是國家音樂廳的第一次。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