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直在短線上進進出出,覺得想買的公司一直都在買不下去的位子,後來參加單身狗社群的視訊會議,隱世高人一句話點醒了我。
如果你知道你手上的筆值300元,那現賣100元,你買不買?或是有人出100元跟你買,你賣不賣?核心就在你跟本不了解你投資的公司值多少錢?
我太專注於用2021年的營收去訂價它,記得中租我從去年覺得170元配合當年營收是貴了,就把它賣了,一路到220更貴了,今年漲到280元我還是買不去下,但長遠來看,280算貴嗎?
就因為這句話點醒了我,立馬拜入高人門下!每兩週上一次課,然後會有兩個功課跟一個預習下次上課的內容,算蠻硬的,我平日沒有電腦,手機會都是在3G三、四格在跑,說實在的不容易收集訊息,不過也就是看自己要不要而已,加油!機會來了別放過。
研究案例:巴菲特投資IBM失敗案例
研究動機:想了解巴菲特用什麼角度去投資科技公司
一、研究心得:
巴菲特在分析科技公司時,看的角度是科技創新帶給使用者的價值,IBM是技術力給客戶帶來了黏著度,而後來買入的APPLE,他把這間公司理解成創造消費者行為的消費品公司;IBM及APPLE的投資差別在於,B2B著重的是技術及給公司帶來的工作效率,而APPLE的B2C是創造一個消費者行為生態,成了習慣後不會因為部份的技術不足而被淘汰,技術力的時間週期較短。所以在投資時很重要考慮的地方是,它的產品給社會帶來了什麼樣的價值,如果是從這方面下去分析的話,許多的科技公司將沒有這麼不好理解了。
二、案例概述:
巴菲特在2011年時買進IBM在外流通5.5%股份,並在寫給股東信上談股票回購好處時提到買入IBM除了公司及領導人優秀外,還計劃執行500億美金的回購計畫,巴菲至2015年總計買入8.5%股份;2016年巴菲特反向減碼,2018年出清持股,並承認IBM雖然是一家實力強大的公司,但在雲端運算領域,IBM的對手實力也是格外雄厚,若以當前局勢衡量,IBM獲利確實有走下坡的陰影,而且短時間內看不到好轉的機會於是決定減碼。
三、案例分析:
(一)買進理由分析
1.護城河:IBM於1911年創立,經歷多次變革仍屹立不搖,在2003年從硬體轉向為滿足客戶的軟體及服務導向,並取得市場領先地位及占有度;另外CNBC訪問中巴菲特說到他看到自已員工對於IBM服務的黏著度肯定,並說IBM與其說是科技公司,不如說是服務型企業,客戶一旦與它建立關係後很難切斷,所以強大的技術與服務黏性加上更換需同步把軟、硬體換掉的轉移成本行形成了護城河。
2.優秀的領導人:Samuel Palmisano在2003 年成為IBM董事長,正是將IBM營運模式從產品導向型轉為客戶導向型的推手;巴菲特在2011年給股東的信中提到Sam Palmisano非常出色,把IBM從20年前瀕臨破產變成了今天的卓越領先。
3.股票回購:從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不難看出他喜歡在未來有成長性的公司,在市場價值低於其內在價值時透過股票回購,讓股東獲得更豐厚的利潤;而在當時IBM規劃花500億美元左右在未來幾年回購股份。
4.小結:巴菲特IBM定義為B2B的服務型企業,並看好優利的領導人在未來的為他帶來更多盈利成長,再透過股票回購大法讓股東的股份變大,進而擴大他的利潤。
(二)賣出理由分析:
1.護城河的變化:IBM持續發展雲服務,而且收購了60多家相關企業,但營收卻沒有跟上,而且在主動先發的的雲戰場上,也被Azure、
Amazon AWS以及Google Cloud等強敵不斷搶占,客戶已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2.小結: IBM是個存在了一百年且不斷轉骨的科技公司,但在他專精的硬體部份持續退化,在2014年IBM把硬體部份切出來給聯想,但在後續的雲服務這塊未來戰場卻發展的不如預期,導至營收從2013年到頂峰後就一路向下,很明顯的原本的技術力跟黏著度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