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七月投資備忘錄-「投資與生活」新解—由「機率思考」看疫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投資界常有一句話「投資即生活;生活即投資」,其意思大概是指,從日常生活中,就可找到投資機會(標的),最常引用的是,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所舉的例子,因為去理頭髮而投資一家理髮連鎖店,因為與女兒閒聊中,發掘出流行服飾廠商當投資標的。這種從生活中找尋標的方式,常被奉為「傻瓜投資法」。

然而,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比如十多年前,你從生活中已感受或預測到LED發光將顛覆人類百年來的生活用品,而執行買入LED相關公司的傻瓜投資法,如今這些公司營運幾乎都令人大失所望,股價慘賠的比比皆是!

過去我們一再強調投資是件高度專業的決策行為,也就是說投資是一連串判斷的結果。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停在執行判斷動作,瑣碎如每天要吃什麼?重大如選擇唸什麼科系、從事什麼職業?甚至終生伴侶的選擇,都是在做判斷。所以說投資即生活;生活即投資,另一層意涵是指,決策與判斷是日常生活的技能。只是為何我們平常很難感受到這是同一件事呢?


投資上的專業判斷能力,指的是「機率思考」的技能(詳見:研究員的罩門-機率思考),其特點有二,一是貝氏推理:隨著新訊息的出現,適時修正判斷,二是永遠在結果不確定性下做判斷。這兩點恰是造成投資判斷與日常生活判斷最大差別之處。

在投資決策上,新訊息必然會一直出現,判斷跟著改變是再尋常不過了,而結果與預期不一樣(不確定性),也是司空見慣;反觀日常生活上選擇哪家餐廳的決策就不一樣了,這家餐廳訊息(有什麼菜色、口味如何?)在短期內通常變化不大,且當你選擇後,出什麼菜的結果也幾乎是確定的。

新冠病毒改變了上述兩特點,疫情爆發一年半來,相關議題已成我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只新聞充斥在我們的周遭,我們也無可迴避面臨判斷與選擇(例如:要不要打疫苗?)。

COVID-19是全新的病毒,對人類而言既沒有先驗經驗且新訊息(證據)不斷在產生,且任何預期結果充滿高度不確定性。換言之,疫情下日常生活的判斷難度提高了,必須在「機率思考」的指引下,才不會迷失在漫天飛舞的各類雜訊中,無所適從。

媒體聳動下標題「打臉」的新聞,可能就只是遵循貝氏推理原則下,因應新訊息而改變判斷的理性決策,並不存在「昨是今非」的衝突。常見「打疫苗竟然染疫」的驚人消息,其實只是統計機率下的不確定性必然結果;駭人的「打疫苗猝死」訊息,或許只是機率學上,「相關不代表因果」的經典案例。

疫情不僅干擾了我們的生活步調,更因紛至沓來的病毒訊息擾亂了我們的心情,當我們擁有一顆「機率思考」的頭腦,才能在紛亂新聞消息中,找回內心的平靜。《機率思考》一書的作者,羅伯‧麥修斯(Robert Matthews)說:不懂機率思考,就等著當理盲的傻瓜;我說:不懂機率思考,就等著當疫情下的生活白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間投顧的沙龍
62會員
125內容數
時間投顧的基本資料,讓對我們有興趣的朋友,能夠更快了解我們。
時間投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近期市場因國際情勢與政策不確定性出現劇烈波動,不少投資人產生焦慮與觀望。但我們要明白傳達的是:機會來了! 第一,有資金就加碼,沒有資金也要穩住現有部位 這一波震盪,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若你有多餘資金,現在是加碼布局的好時機;即便暫時無法投入更多,也務必穩住現有部位,不輕言退場。因為離開市場,才
2025/04/08
近期市場因國際情勢與政策不確定性出現劇烈波動,不少投資人產生焦慮與觀望。但我們要明白傳達的是:機會來了! 第一,有資金就加碼,沒有資金也要穩住現有部位 這一波震盪,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若你有多餘資金,現在是加碼布局的好時機;即便暫時無法投入更多,也務必穩住現有部位,不輕言退場。因為離開市場,才
2025/03/11
這陣子因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政策朝令夕改導致市場波動,不少人認為川普做事毫無道理、沒有邏輯。但實際上川普其部分經濟政策仍與奧地利學派(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理念有所交集,主張反建制、自由市場,這與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
Thumbnail
2025/03/11
這陣子因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政策朝令夕改導致市場波動,不少人認為川普做事毫無道理、沒有邏輯。但實際上川普其部分經濟政策仍與奧地利學派(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理念有所交集,主張反建制、自由市場,這與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
Thumbnail
2025/02/07
隨著DeepSeek技術的發展,其對市場帶來的影響仍未完全明朗,導致市場對未來的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然而,降低運算成本一直是科技發展的核心趨勢,並非DeepSeek獨有。例如,Llama2演進至Llama3的過程中,運算成本已經降至原來的約十分之一。這顯示,技術進步不斷推動成本降低,而DeepSeek
Thumbnail
2025/02/07
隨著DeepSeek技術的發展,其對市場帶來的影響仍未完全明朗,導致市場對未來的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然而,降低運算成本一直是科技發展的核心趨勢,並非DeepSeek獨有。例如,Llama2演進至Llama3的過程中,運算成本已經降至原來的約十分之一。這顯示,技術進步不斷推動成本降低,而DeepSeek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只要還在動態的股市裡,股市沒有永遠的贏家和輸家,不斷閱讀,端正自己的心態、建立核心思維,架構思考策略。
Thumbnail
只要還在動態的股市裡,股市沒有永遠的贏家和輸家,不斷閱讀,端正自己的心態、建立核心思維,架構思考策略。
Thumbnail
05/08/2022-05/14/2022 這週看到某個理財達人的文章,讓我思考了一些事情。我感覺這文章就像在說我,因為我就是那個所謂"靠投資提早財富自由的人"。當然這位達人一定不認識我,可是我可是認真在思考我每週在VOCUS寫的東西是不是在說鬼話。
Thumbnail
05/08/2022-05/14/2022 這週看到某個理財達人的文章,讓我思考了一些事情。我感覺這文章就像在說我,因為我就是那個所謂"靠投資提早財富自由的人"。當然這位達人一定不認識我,可是我可是認真在思考我每週在VOCUS寫的東西是不是在說鬼話。
Thumbnail
之前一直認為投資著重的是觀念,認知上觀念正確的話應該就不需要策略,策略大概是屬於那些短近短出的交易者,與他人在零和遊戲當中廝殺需要的方法。 而前陣子在航運股的投資交易學到了教訓,深深體認到投資絕對是需要策略的幫助,只有依靠觀念來執行交易,會缺乏足夠的守成能力。 意識到策略的重要性,今天突然領悟了,
Thumbnail
之前一直認為投資著重的是觀念,認知上觀念正確的話應該就不需要策略,策略大概是屬於那些短近短出的交易者,與他人在零和遊戲當中廝殺需要的方法。 而前陣子在航運股的投資交易學到了教訓,深深體認到投資絕對是需要策略的幫助,只有依靠觀念來執行交易,會缺乏足夠的守成能力。 意識到策略的重要性,今天突然領悟了,
Thumbnail
在投資界常有一句話「投資即生活;生活即投資」,其意思大概是指,從日常生活中,就可找到投資機會(標的),最常引用的是,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所舉的例子,因為去理頭髮而投資一家理髮連鎖店,因為與女兒閒聊中,發掘出流行服飾廠商當投資標的。這種從生活中找尋標的方式,常被奉為「傻瓜投資法」。
Thumbnail
在投資界常有一句話「投資即生活;生活即投資」,其意思大概是指,從日常生活中,就可找到投資機會(標的),最常引用的是,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所舉的例子,因為去理頭髮而投資一家理髮連鎖店,因為與女兒閒聊中,發掘出流行服飾廠商當投資標的。這種從生活中找尋標的方式,常被奉為「傻瓜投資法」。
Thumbnail
在投資界常有一句話「投資即生活;生活即投資」,其意思大概是指,從日常生活中,就可找到投資機會(標的),最常引用的是,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所舉的例子,因為去理頭髮而投資一家理髮連鎖店,因為與女兒閒聊中,發掘出流行服飾廠商當投資標的。這種從生活中找尋標的方式,常被奉為「傻瓜投資法」。 然而,實際上並沒
Thumbnail
在投資界常有一句話「投資即生活;生活即投資」,其意思大概是指,從日常生活中,就可找到投資機會(標的),最常引用的是,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所舉的例子,因為去理頭髮而投資一家理髮連鎖店,因為與女兒閒聊中,發掘出流行服飾廠商當投資標的。這種從生活中找尋標的方式,常被奉為「傻瓜投資法」。 然而,實際上並沒
Thumbnail
本文所探討的投資,並不侷限於「錢財」投資,也包括針對「個人」的投資,尤其是對「子女」的投資。 經歷了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前所未見的瘋狂波動後,2021才剛過完一個月,就又發生好幾起令人難以置信的財經事件。全世界各國(也包括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或主動、或被迫關注(或者加入)「投資」這件事。
Thumbnail
本文所探討的投資,並不侷限於「錢財」投資,也包括針對「個人」的投資,尤其是對「子女」的投資。 經歷了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前所未見的瘋狂波動後,2021才剛過完一個月,就又發生好幾起令人難以置信的財經事件。全世界各國(也包括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或主動、或被迫關注(或者加入)「投資」這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