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窗簾,日落在大氣層的折射下,散出鵝黃色的暖光。隨著時間推移,這顆恆星又散出紅豔色的光,就像是要燃燒殆盡一般的謝幕。
大腦突然浮現過往的回憶片段,每個都印象深刻,卻又感覺陌生至極。
比如那年夏天躲在頂樓的廁所裡,看著窗外泳池水靜無波,一切都像末日一樣悄無聲息,那時他心中有種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感受。
比如那年冬天,厚厚的裹著大棉襖看書、看科學紀錄片、在牆上寫熱力學公式,那時他好像能看見不同維度的影像,心中湧現千萬種想窺探宇宙的慾望。
比如在無邊際的海灣,恐慌發作時吸不到空氣的絕望感,那時他好像看見無數寄生蟲在自己身體上所有孔洞中蠕動、亂竄,無論割出多少開口、流出多少血和嘔吐物,都無法把那些寄生蟲吐出來。
比如受到眾人疼愛的擁抱與期許,那時他好像新生的生命一樣,身上沒有任何罪狀,純潔無瑕、充滿希望。
這個身體吸收了數十年來隨機發生的訊息,並組合成了「我」。
然而生命無時無刻都在刪減又新增,更新成2.0的我、3.0、4.0的我......。快瘋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不知道到底該認同哪個版本。
有時候感覺資訊快爆炸了,大腦瘋狂下載無限的時空時間軸,記憶體根本不夠用,系統完全當機。 或許像這種感官高度敏感、心思細膩到總會把自己逼瘋的人,就該早早舉白旗投降,承認「我」的一切認同都是海市蜃樓,才能最根本的獲得自由吧。
像忒休斯之船或赫拉克利特之類的、法相空相之類的、或是物理學上總在顛覆常識的真相之類的.....早點認清所謂的社會認同、時間認同、存在認同都是錯覺,就能獲得自由了。
生命很慷慨,它餽贈了許多感官愉悅的機制,因此抱持好奇心去認識與感受生命,感受多巴胺的快感、沉醉在憂鬱或藝術之中、認識數學物理的純粹美感.....都是很美好的。但不要試圖上癮於它,也不要試圖認同人種、樣貌、社經地位等等等等的任何標籤。
「認同」是主觀的、執著的,與世界相容性低的生命,將伴隨特定物件的上癮與得失。若能永遠獲得與掌控就罷了,但可惜對生命而言,變化與失控才是常態,失足墜落後接踵而來的患得患失、希望絕望、價值評判,都是將使生命迂迴潰爛的胚胎。
「認識」是客觀的、開放的,與世界相容性高的生命,並不會被囚禁在同一個角落被消耗殆盡,它將會像是一場旅行,能不斷看見新的世界,總觀出宇宙最本真的樣貌。
今天的總結就是「總觀效應」至關重要,和15歲時得到的結論一樣,所以別懷疑了,小朋友,你快去冥想吧。
總觀效應相關研究(交感與副交感同時運作)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2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