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魷魚遊戲》談人性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韓國網劇《魷魚遊戲》的全球性超人氣是現在進行式。自今年9月經由Netflix發行以來,它在頭10天已在90個國家排行榜首,在美國則是第一部排行榜首的韓劇;發行至28天已被全球1億4千2百萬戶觀看過,其人氣程度是前任榜首《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的7倍。目前它已形成一股熱潮,啟發了模擬劇中情節的cosplay,劇中的道具服、人偶、魷魚圖案等被行銷成一組商品,劇情所需的孩童時代玩過的遊戲以及吃過的椪糖也捲起了懷舊風。
《魷魚遊戲》是否與《寄生上游》、《天坑》一般諷喻韓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化,甚至透露仇富心理?它不可能在全球億萬觀眾間播下統一的觀點,尤其95%的觀眾是在韓國以外。就它自身來說,縱使從社會批判甚或仇富出發,但終歸在全球大眾文化的市場裡賺個滿盤滿砵。因此,對劇情的詮釋大可從“作者死亡”出發。
故事是這樣的:富人為了抒解無聊,作為娛樂,設計連場的生死博奕,招募走投無路者參與,他們是456名背景各異但都債台高築的男男女女。為了最後贏家通吃456億韓元,這一連串遊戲是淘汰賽,必須死剩最後一人,但在被招募之初,玩家們以為淘汰只是出局,不知道是被處死。遊戲設計者卻深深掌握了玩家的心理,在第一場遊戲出了人命後,宣佈假若玩家們多數票通過,可以中止遊戲,已喪生者的那份獎金額將分派給他們的家族,結果心有不甘、還想繼續送死的玩家只以一票之差落敗,遊戲中止,但遊戲主持人全面掌握退場者的底細: 他們會回來的。
事業失敗又妻離子散的成奇勳借了高利貸,已淪落到簽下以身體器官償還的切結書。曹尚佑是首爾大學的高材生,在母親和鄰里間維持成功人士的假面,事實上因期貨失利淪為身負超過60億韓元巨債的窮途末路者。脫北者姜曉已走上扒手生涯,仍無法籌得钜款從孤兒院中領出弟弟,以及將脫北失敗的母親救出來。來自巴基斯坦的非法外勞阿里為了改善生活,才和妻小遠赴韓國,因工傷斷指,卻從沒得到工廠醫療補貼甚至還被積欠半年薪資,如今一家的生計無以為繼,等等。
劇情裡最震人心弦的轉折發生在第3和第4場之間。第3場是拔河,玩家先被告知必須組成10人一組,他們自然從彼此已建立交情和信賴的基礎上組合,其後才被告知是在高臺上拔河,敗的一方將從高空摔死。宣告後才發覺: 包含戲中5名要角的那一組裡有婦女與老弱,而敵對方都是壯漢。但他們採用了患有末期腦瘤的七十多歲老人吳一男之計,竟然擊敗強的一方。接下來的第4場規定必須組成2人一組,較能掌控命運的玩家自然都極力爭取有交情和最可信賴的人,不料組成後宣佈的遊戲是每人獲發10顆彈珠,必須在30分鐘內以任何非暴力方式贏得隊友的10顆彈珠,輸者或未按時完成者將被當場槍斃。換而言之,在這一場裡,玩家必須把他認為最可信賴者害死,自己才能生存。有一組還是夫妻檔呢,結果必須一方死成全另一方。
劇情重點描寫的是曹尚佑和成奇勳以及他們各自選擇的組員。曹尚佑挑選了巴基斯坦非法勞工阿里,因為拔河比賽記憶猶新,阿里比較強壯,而且曹尚佑曾有恩於他,他對曹尚佑亦頗為景仰。這一組決定猜對方手中握有的彈珠是單數還是雙數,阿里一直贏,曹尚佑手中只剩下一顆,他發急了,就利用阿里對他的尊敬和信賴騙取他的19顆,令後者遭槍決。
成奇勳則選了老人吳一男,遊戲也是猜對方手中握有彈珠是單還是雙,也是老人一直贏,成奇勳就利用老人的失智,總是忘了前一次的結果,騙取了他的所有彈珠,當他離開去呈報時,老人卻拿出最後一顆,同時似乎真的犯失智了,竟然離開了遊戲,30分鐘將用完,兩人都將遭槍決。成奇勳急壞了,追上老人,哀求他繼續玩遊戲,老人此時告知成奇勳他假裝老年癡呆成全他,是鑒於自己是腦瘤末期,把最後一顆彈珠給了他,成奇勳含疚十分地接受了。
由前往後:曹尚佑、成奇勳、吳一男與阿里
在這裡,遊戲的設計者是否在測試“人性”?曹尚佑的“反派”角色至此方開始露餡,他一直都是成奇勳和阿里和姜曉這一組人的領頭羊,而且曾照顧過阿里。在上一次玩家們投票終止遊戲後,主持人將他們蒙了眼,綑綁了運送到城郊丟下,讓他們互相鬆綁,各自返家,曹尚佑卻把阿里叫回來,問他住在哪兒,能走得回去嗎? 主動給了他一點錢,讓他乘公交,在韓國社會受歧視的阿里從此對曹尚佑很尊敬,一直稱他為"老闆"。後來到了性命關頭,曹卻利用了阿里對他的尊敬,施伎倆把他坑了。遊戲設計人是否在測試即使有同理心的人,面臨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難局,會變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曹尚佑與阿里
成奇勳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但他是本劇的主角,如果他在第4場就出局,那就沒有後戲,也沒有他與“反派”曹尚佑二人對決的終局,因此對他的描繪沒那麼負面。他沒使陰謀詭計,而是老人不斷表現失智,他在情況危急下順水推舟,而最後一顆則是他哀求老人給他的,並且十分內疚,與曹尚佑的鐵石心腸不一樣,到了最後一局“魷魚遊戲”他贏了,也並非殺死曹尚佑,而是後者自殺(這在最狠者方能生存的生存競爭規則上是說不通的—只為了把成奇勳的正面形象保留到最後)。他選擇老人為隊友甚至還有一點人情味,他的首選原本是曹尚佑,後者是與他在同一個鄰里長大的,是區裡大家都景仰的高才生,在遊戲中又較胸有成竹,但曹已經選了阿里,此時一位年輕人找上成奇勳當隊友,看起來比耆老的吳一男機靈,但成奇勳卻是在參加遊戲之初就結交了老人,睡的鋪位和他靠近,雖然老人在拔河遊戲中表現了智慧,但這回肯定不是拔河那樣的遊戲。該時成奇勳的考量是感情因素可互相取暖,對是否較利生存反而沒有曹尚佑那般理智,沒想到老人屢次贏他,求生的本能遂戰勝原來的感情。遊戲突出了善惡在乎一念,仍證實了遊戲設計人的人性觀。
成奇勳與老人吳一男
然而,老人吳一男犧牲自己,成全對方又是一種什麼“人性”?他還可以說是到了腦瘤末期,但在劇情也花了一點筆墨描寫的姜曉與智英那組,後者求死成全隊友,這個所謂“人性論”就似乎說不通。這兩名女子基本上是陌生人,是沒人選她們當隊友才湊合的,或許是她們曾是拔河隊裡面的老弱成分,令人心有餘悸,與吳一男高齡沒人要只有成奇勳因人情因素選他搭檔一般。女隊該組選擇的比賽是看誰將彈珠拋得最遠,一次就決定贏家全拿,智英卻故意將彈珠落在自己腳下。在決定比賽方式之前,智英曾要求姜曉彼此交談生命史,姜曉就將從孤兒院領回弟弟,從朝鮮救出媽媽的心願告訴她;智英則是剛出獄,是因為殺父罪,她曾遭父親性侵,在父親把母親殺了後,她就把父親殺了。她告訴姜曉,如果後者參加遊戲是為了有家可歸的話,那麼就讓我也有這個代入感吧。在這裡,智英選擇了死,是為了終結比死更難過的人生,與老人吳一男為了擺脫腦瘤末期一般,這仍是趨樂避苦,是“人性”表現似乎也說得通。
智英與姜曉
事實上,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人根本沒有“無私”這回事。一個人願意被釘在十字架上,是因為他有“耶穌情結”,覺得自己比誰都“偉大”。這種死亡願望仍然是由“為我”出發,沒有“我”這個能源,則什麼都發動不了。那麼,似乎並非只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種“人性”,也有“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這類“人性”,否則不能解釋歷史上為何有那麼多犧牲自我的壯舉,也不能解釋士兵為何冒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
因此,從求生還是求死去定義“人性”此路不通。伊斯蘭聖戰份子在自己身上綁了炸彈,在人群中引爆,或騎劫飛機,將它撞在世貿大廈上,如果你是認同他這種信仰的,就稱他一聲“烈士”,如果不認同的,則罵一句“滅絕人性”。
將“人性”對比“獸性”或“神性”也是此路不通的。如果真的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種“人性”,那麼,它就是所有動物共有的求生本能,它反而必須用文明化社會化的“人性”去平衡、去稀釋。生物本能屬於遺傳系統。根據卡爾‧薩根的《伊甸園的飛龍》,生物界對自身的遺傳系統加工,不始於人類,在石炭紀出現的爬蟲身上,其進化已達這般地步,使其腦裡儲藏的來自體外的信息開始超過由遺傳因子設定的信息,亦即是說:在這類生物中,體外信息的比重首次超過了體內的,生物在受遺傳信息支配外,還需不斷學習適應環境,亦即是體內與體外這兩組數據的不斷協商,它能夠調配的數據也就多了,開始有“選擇”這回事。到了人類,這組體外的信息就被強化為他的符號大環境。這個符號系統甚至可以用反指令取消遺傳系統求生本能的指令。
但是,動物界也有“社會動物”,動物也有自殺行為,它既然不是由符號系統決定的,那麼,求生本能之外似乎還有求死本能。某類螞蟻與白蟻為了保衛家園,用自毀的方式排毒抵禦入侵者。豌豆蚜昆蟲甚至用自我爆炸、與入侵的瓢蟲同歸於盡,保護巢穴裡的其他成員。這類表現既然是由遺傳系統決定的,遂無人類的“壯烈”可言。另一方面,人類的文明越高,能用計算、伎倆、詭計幹“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管道就越多樣化,既能其他動物之不能,是一類“禽獸不如”的“人性”—或如歌德在《浮士德》的序幕中所言: “比禽獸更禽獸”。
看問題得避免簡單化。人類也是動物,而動物也具社會性,兩者都有生存本能,也都有“犧牲小我”的精神(這裡“精神”是指超肉體而言)。但在人類中心的話語裡,不會將動物行為倫理學化。人類會說動物的犧牲小我是遺傳因子決定的,並非出自個人選擇,動物有否人類的“個人”意識、生命意識、死亡意識、未來意識都成問題,肯定是沒有清晰的“自殺”概念。
然而,大多數的狗都不會殉主,因此殉主的才會當作忠烈哀惜,該不是由狗的遺傳系統決定的吧?某些狗在主人走掉後,絕食而死該是在人間也罕見的“忠心”表現吧?但這能說明什麼呢?是哺乳類共有的管理情感作用的中腦(midbrain)作用在狗身上的比重超過人類,不像人類的中腦般受到處理理性分析的大腦皮層左半部的制衡,因此,“忠心”即不忠於腦。另一方面,你如果豢養冷血動物蛇當寵物,則不要期待它會殉主,因為它的行為主要是小腦和脊椎反射(整條蛇就像皮包的小腦和脊椎)。人類如果有“忠犬”行為,是“自由選擇”還是被洗腦,值得商榷。問題在:“忠犬”是否倫理楷模呢?它因為主人死了,陷入深度憂鬱症,拒絕從陌生的手處領取食物,是一種自殘的傾向,但牠有否自殘會導致“自殺”的意識呢?
固然不該將動物擬人化,另一方面,“擬人化”的犧牲觀能否適用於人類自身都成問題。國家爆發戰事,公民被徵召入伍,都是希望平安歸來,和家人團聚的,沒有人趕著去送死。冒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是在吹響的軍號下的小腦反射,這固然是長期軍訓培養的小腦反射對中腦與大腦發出的反指令,但該也以保家衛國的民族感情為基礎,少不了愛國心的培養,以及長期的宣傳—所謂“認知戰”—對大腦的塑造。這些信息都是來自體外,確實與由遺傳系統決定的螞蟻或白蟻的犧牲行為的指令很不一樣,但人類的行為像是後者的數據比較繁複的進階版。
因此,如果把“人性”當作天上的太陽般實有的東西,那麼就犯了喬治·愛德華·摩爾(George Edward Moore)所謂的“自然主義的謬誤”(naturalistic fallacy)。摩爾是分析哲學的鼻祖之一,批判日常用語常把“價值”當作“事實”,並且把特有所指的用語之含義當作是該詞唯一的定義。他以“好”為例,人們常把某事某物對自己來說很好的“好”當作是“好”本身。這個“好”如果鑲嵌在用粗體字大寫的“真善美“或者“真善忍”一類定義的真空管裡,甚至還被實體化為膜拜對象。
摩爾的《倫理原理》(1903)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這是一個好的警察”和“這是一個好的賊”這兩句陳述該是指十分不同的東西,甚至同一句裡的“好”都存在歧義。“這是一名好警察”可指他很清廉,從不魚肉百姓,也可指他很有效率,每次辦案都能夠抓到賊。“這是一個好的賊”可指他很專業,從不失手,警察也從來抓不到他,也可指他是羅賓漢,犯案的目的在劫富濟貧。一個對車子相當外行的人去購買車,他心目中的“好”車就是外型很適合他美感的那種,有點認識的購買者則會看引擎如何,是四輪驅動的還是二輪驅動,才決定什麼是“好”車。對鄧小平來說,能抓耗子的貓才是“好”貓,對家中已經沒有老鼠的人來說,則視貓對主人的療癒作用而定。
分析哲學警惕我們:不要將人文世界的事物與自然界混為一談,尤其勿把價值當作事實。代分析哲學而興的後現代主義則更進一步,說連“自然”一詞也是符號。這並非說語言以外的世界不存在,而是說人類對世界的理解限於他用符號掌控的那部分,其他可存而不論,也沒法“談”,一有得“談”就已將它納入符號世界。符號世界有它自身的規律,一個符號在一個意義對照組中才有意義,對照組卻不只一個,同一個“意符”遂有很多的“意指”,例如,與“非自然”、“反自然”、“超自然”以及“人工”或“文明”甚或"造物主"對照的“自然”,各自的意義都大不相同。因此,後現代主義對思維謬誤的批判就不限於“自然主義的謬誤”,而是進階為“本質主義的謬誤”(essentialist fallacy),這種謬誤就是認為一個“意符”只對應一個“意指”、它就是它所指的對象本身、符號代表了一種“本質”。
日常用語不能苛求,否則水至清則無魚,妨礙社交。甚至著書立說,也必須物有所指,不能學解構學大師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般用一條刪除線槓掉的名詞作為討論對象,否則這部著作誰會看。日常生活必然也必須是“含混其詞”,常見的情形是:兩造在辯論一個理念,其中一方在拋出這個理念、引起對方駁斥之時,對它並沒有下過清晰的定義,而是理所當然認為他口中的就是唯一定義(事物本身),在駁斥方心中這個理念卻具另一種“唯一定義”,他接嘴時遂照他單方的定義唸下去,以為在談同一回事,在雙方都缺乏清晰定義的情形下,而你攻我守陣線移動又各自都產生定義位移,到後來就不只是兩種定義在打混戰。這類在流沙上進行的搏擊,爭吵到面紅耳赤,是一場誤解—卻是一場很好的宣洩。
德希達
所謂“嚴謹”的學術著作比較抽離日常生活,思想也比較受過訓練,因此少出現“人性論”一類的論述。“人性論”論述的謬誤性似乎得在台灣70年來的反共著作中取例。其中一個亙古不變的命題是共產主義“違反人性”。這個“人性”可指“人皆愛好自由”,也可指“人皆有私心”,或視兩者為一物兩面,但在行文時往往無需交代,似乎對讀者是自明之理般。
“愛好自由”只是一句話,在歷史上更常見的是為了安全感和確定性而“逃避自由”之舉。因此,討論這個問題不應視“自由”為一種抽離歷史的、無時空性的“本質”。至於“人皆有私心”,不知是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較溫和版?亦即是它在較合理的市場規則底下的“開化的利己主義”,但這樣一來,該去論證的就不是“人性”而是資本主義的合理性,這個合理性如果不是抽離歷史的理想化,那麼就是福山所認為的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站,歷史還沒跑完,猶待論證。
在反共著述中,另一個也成陳腔濫調的命題是“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腐化”。它如“人皆有私心”一般被當作物理定律般拋出來,不知是否同一個“人性”的延伸?卻反足以論證共產政權是“最符合人性”的,因為它正體現了“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腐化”。要防止它,就必須設定一些人為的“反人性”的制度將它壓制住。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孫隆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來,某執政黨立法委員乃前政權植入的線人曝光,令執政黨故調重彈,對前“威權時代”白色恐佈再消費一遍。植入線人是任何政府的執法單位慣用的伎倆,說是“威權時代”獨有的現象,則不啻指它是歷史陳跡,在今日的“民主”社會絕跡,十分誤導,亦足以為當前行徑的煙幕。現在讓我們看看“民主的燈塔”美國是如何利用線人的。
近日,美國舉國紀念了911事件的20周年。20年前,正是這場恐攻導致美國揮師阿富汗,扳倒塔利班政權。20周年紀念日原本是拜登總統給自己設下的從阿富汗撤軍的最後限期,如進行順利,雖不無是非成敗轉頭空、塔利班的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之感,療癒是說不上了,總算有個了結(closure)。如今在此紀念日前夕
本文分析了美國當前的一場"文化鬥爭"。左翼推動"政治正確"與LGBT的主流化。右翼則回應以境外陰謀論--從"國際猶太陰謀論"到今日的"中共陰謀",最典型的是中共助拜登在總統大選中作弊奪得大位。面臨左翼文化製造的"廢柴化"與"娘砲化",右翼則以捍衛"槍枝文化"回應之。美國的右翼在反中的華人間也有銷路。
電影用一份告白作開場白: “2011年1月31日, 由於對石膏灰夾板(sheetrock)的需求減少,美國石膏公司(US Gypsum)關閉了在內華達州恩派爾(Empire, Nevada)有88年歷史悠久的工廠。到了7月, 恩派爾的郵政編碼89405也被停用。”  顯然,在鳥不生蛋的荒野中的恩派爾
哪一位國家元首在本國被推翻,反而在另一地搖身一變成了邪教教主?確有1974年衣索比亞的一位廢王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但此人已遭世人遺忘,而今日能對號入座的是川普。本文更感興趣的是這位白人至上主義的教主如何也迷到了不少華人。
我這部著作的舊簡體版中已經加了章節導讀,卻發現不解決更根本的問題、導讀基本上是白搭。必須先寫一個更根本的“形上”(meta- )導讀。新簡體版在2018年7月面世,序中指出了一個現象:“舊版上市後,網路上出現一則讀謂:已經移民美國有年,但從未遇到我書中所描述的情形。這好比一位長期居華的老美說:他從來
近來,某執政黨立法委員乃前政權植入的線人曝光,令執政黨故調重彈,對前“威權時代”白色恐佈再消費一遍。植入線人是任何政府的執法單位慣用的伎倆,說是“威權時代”獨有的現象,則不啻指它是歷史陳跡,在今日的“民主”社會絕跡,十分誤導,亦足以為當前行徑的煙幕。現在讓我們看看“民主的燈塔”美國是如何利用線人的。
近日,美國舉國紀念了911事件的20周年。20年前,正是這場恐攻導致美國揮師阿富汗,扳倒塔利班政權。20周年紀念日原本是拜登總統給自己設下的從阿富汗撤軍的最後限期,如進行順利,雖不無是非成敗轉頭空、塔利班的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之感,療癒是說不上了,總算有個了結(closure)。如今在此紀念日前夕
本文分析了美國當前的一場"文化鬥爭"。左翼推動"政治正確"與LGBT的主流化。右翼則回應以境外陰謀論--從"國際猶太陰謀論"到今日的"中共陰謀",最典型的是中共助拜登在總統大選中作弊奪得大位。面臨左翼文化製造的"廢柴化"與"娘砲化",右翼則以捍衛"槍枝文化"回應之。美國的右翼在反中的華人間也有銷路。
電影用一份告白作開場白: “2011年1月31日, 由於對石膏灰夾板(sheetrock)的需求減少,美國石膏公司(US Gypsum)關閉了在內華達州恩派爾(Empire, Nevada)有88年歷史悠久的工廠。到了7月, 恩派爾的郵政編碼89405也被停用。”  顯然,在鳥不生蛋的荒野中的恩派爾
哪一位國家元首在本國被推翻,反而在另一地搖身一變成了邪教教主?確有1974年衣索比亞的一位廢王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但此人已遭世人遺忘,而今日能對號入座的是川普。本文更感興趣的是這位白人至上主義的教主如何也迷到了不少華人。
我這部著作的舊簡體版中已經加了章節導讀,卻發現不解決更根本的問題、導讀基本上是白搭。必須先寫一個更根本的“形上”(meta- )導讀。新簡體版在2018年7月面世,序中指出了一個現象:“舊版上市後,網路上出現一則讀謂:已經移民美國有年,但從未遇到我書中所描述的情形。這好比一位長期居華的老美說:他從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韓劇《The 8 Show》延續了《魷魚遊戲》的熱潮,透過一個以遊戲為主題的真人秀探討社會階級的殘酷現實。在這個遊戲中,參賽者的報酬完全取決於其樓層的不同,揭示了現實生活中貧富差距的問題。劇情中,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觀眾能深刻理解權力與生存的微妙關係,本文將深入解析劇情背後的象徵意義。
Thumbnail
短劇 死亡遊戲 「在這個競技之中,只要持續贏下比賽,最終成為冠軍,就可以獲得超高額獎金。就算失敗也不需擔心高額負債,只要付出一條生命就好了。你看,很划算吧?」 「不對吧!這一點都不划算吧!那不就是要死了嗎?」 就在談話的時候,只見競技場底下,一名剛輸掉比賽的參賽者,躲避著朝
韓金亮知道自己的人生戲如八點檔 不過是小老百姓茶餘飯後消遣的秀 但是他的內心也是血淋淋的肉做的 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一樣也不少 只不過他較像是進入阿拉斯加賭場 沒有上那個賭桌,哪知道富翁是誰 跟一般人賭香腸或摸幾圈並無不同 只是他的籌碼玩得比較大,夠唬人 錢進錢出,也算是轉手的過路財
Thumbnail
本來以為內容應該是類似前幾年的魷魚遊戲,結果看了以後大為震撼,裡面有很多對白都非常的血淋淋,其中每個人所身處的樓層,總共就是分為8個樓層,應該是暗指階級制度,資本主義,而且裡面有很多很藝術形式的呈現方式。 《The 8 Show》是一場既殘酷又有趣的生存遊戲,其規則簡單卻充滿挑戰:只要參與者沒有人
Thumbnail
這部作品描述窮途末路的八個人參加一個外界完全隔絕空間的遊戲,苦苦掙扎,反抗無效。文章描述了他們的處境和遭遇故事。涉及社會階層、陰謀、權力鬥爭等議題,具有一定的反思價值。文章選擇關鍵詞'魷魚遊戲', '社會寓言', '窮途末路'等。
Thumbnail
 《心靈遊戲》融合實拍影像、3DCG、2D的創新作品,引起話題,也獲得第8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大獎。主角阿西在他青梅竹馬兼初戀情人小妙開的烤雞串店被討債的黑道殺死。雖然他設法讓自己復活,後來又被巨大鯨魚吞下肚……湯淺政明第一部執導的長篇動畫。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三_ 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 跟鮮豔背景對比的黑暗人心,為了巨額獎金,在爾虞我詐的人性修羅場,進行十場淘汰遊戲。 《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是根據風靡全球的韓劇《魷魚遊戲》改編的十集英國真人秀競賽。456名參賽者角逐456萬美元的獎金,是電視真人秀史
Thumbnail
「人性」是這部劇最好看的部分。除了賭徒的賭性和貪念無法收手、人跟人之間互相依附、利用,又難以切段的彼此糾纏,還加上幾起命案的發生,在找兇手和揭開謎底的過程中,將那些猜忌與算計環環相扣,讓人忍不住繼續看下去,即使最後結局看似有些潦草,但也不失它的精采度,特別是崔岷植憑藉這部劇得獎的演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韓劇《The 8 Show》延續了《魷魚遊戲》的熱潮,透過一個以遊戲為主題的真人秀探討社會階級的殘酷現實。在這個遊戲中,參賽者的報酬完全取決於其樓層的不同,揭示了現實生活中貧富差距的問題。劇情中,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觀眾能深刻理解權力與生存的微妙關係,本文將深入解析劇情背後的象徵意義。
Thumbnail
短劇 死亡遊戲 「在這個競技之中,只要持續贏下比賽,最終成為冠軍,就可以獲得超高額獎金。就算失敗也不需擔心高額負債,只要付出一條生命就好了。你看,很划算吧?」 「不對吧!這一點都不划算吧!那不就是要死了嗎?」 就在談話的時候,只見競技場底下,一名剛輸掉比賽的參賽者,躲避著朝
韓金亮知道自己的人生戲如八點檔 不過是小老百姓茶餘飯後消遣的秀 但是他的內心也是血淋淋的肉做的 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一樣也不少 只不過他較像是進入阿拉斯加賭場 沒有上那個賭桌,哪知道富翁是誰 跟一般人賭香腸或摸幾圈並無不同 只是他的籌碼玩得比較大,夠唬人 錢進錢出,也算是轉手的過路財
Thumbnail
本來以為內容應該是類似前幾年的魷魚遊戲,結果看了以後大為震撼,裡面有很多對白都非常的血淋淋,其中每個人所身處的樓層,總共就是分為8個樓層,應該是暗指階級制度,資本主義,而且裡面有很多很藝術形式的呈現方式。 《The 8 Show》是一場既殘酷又有趣的生存遊戲,其規則簡單卻充滿挑戰:只要參與者沒有人
Thumbnail
這部作品描述窮途末路的八個人參加一個外界完全隔絕空間的遊戲,苦苦掙扎,反抗無效。文章描述了他們的處境和遭遇故事。涉及社會階層、陰謀、權力鬥爭等議題,具有一定的反思價值。文章選擇關鍵詞'魷魚遊戲', '社會寓言', '窮途末路'等。
Thumbnail
 《心靈遊戲》融合實拍影像、3DCG、2D的創新作品,引起話題,也獲得第8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大獎。主角阿西在他青梅竹馬兼初戀情人小妙開的烤雞串店被討債的黑道殺死。雖然他設法讓自己復活,後來又被巨大鯨魚吞下肚……湯淺政明第一部執導的長篇動畫。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三_ 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 跟鮮豔背景對比的黑暗人心,為了巨額獎金,在爾虞我詐的人性修羅場,進行十場淘汰遊戲。 《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是根據風靡全球的韓劇《魷魚遊戲》改編的十集英國真人秀競賽。456名參賽者角逐456萬美元的獎金,是電視真人秀史
Thumbnail
「人性」是這部劇最好看的部分。除了賭徒的賭性和貪念無法收手、人跟人之間互相依附、利用,又難以切段的彼此糾纏,還加上幾起命案的發生,在找兇手和揭開謎底的過程中,將那些猜忌與算計環環相扣,讓人忍不住繼續看下去,即使最後結局看似有些潦草,但也不失它的精采度,特別是崔岷植憑藉這部劇得獎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