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唐代元和時期流貶文人之行旅詩(4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三、柳宗元:永州之貶與柳州之貶
在柳宗元的仕宦生涯中,也有兩次貶謫經歷。在元和文人中,其境遇最為悲慘。柳宗元於德宗貞元九年進士及第。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從此躋身仕途。由於年少才高,「趠厲風發」,「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貞元十九年,自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里行。二十一年正月,順宗即位,擢為禮部員外郎,協助王叔文等力革弊政,為宦官、藩鎮及守舊派朝臣所反對。貞元二十一年(順宗永貞元年)(805年) 九月,因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貶為邵州刺史。十月,再貶為永州司馬。次年(806年),五月五日,母盧氏死於永州寒陵佛寺,享年68歲。是年凌准亦卒於連州,宗元為作弔詩墓志。
柳宗元在永州前後九年,居常鬱鬱,自謂「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纆索,處則若關桎梏。」(〈問周君巢餌藥久壽書〉)「賢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貴於後,古之著書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務此。」(〈寄許京孟容書〉)由於精神上承受極大壓力,其堙厄感鬱,一寓諸文,柳宗元在永州時期的作品甚豐。
憲宗元和十年乙未(815年)詔赴長安。劉禹錫原移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柳宗元因劉禹錫母老,願以柳州易播州,三月,柳宗元改貶為柳州刺史。在任能因俗施教,於庶政多所興革,尤以令婢贖身,惠民最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韓《志》作十月五日)卒於任所,遺稿由劉禹錫編集成書。柳宗元傳世一百三十八題,一百六十四首,絕大多數作於貶謫之後。誠如宋.蔡啟《蔡寬夫詩話》所評:「子厚之貶,其憂悲憔悴之歎,發於詩者,特為酸楚。」清.沈德潛《唐詩別裁》亦謂:「柳州詩長於哀怨,得騷之餘意。」。永州、柳州兩次流貶經驗,對其詩歌風格與成就,影響極大。
四、白居易:江州、忠州之貶
白居易於德宗貞元十六年登進士第。十八年,登書判拔萃科。次年授秘書校書郎。元和元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盩厔尉。二年十一月任翰林學士。後歷左拾遺、京兆府戶曹參軍等職,仍兼翰林學士。以亢直敢言和寫作新樂府詩諷刺時政,為權貴所恨。 六年丁母憂,服闕,召授太 子左贊善大夫。憲宗元和十年乙未(815年)左贊善大夫白居易44歲,十年七月,(《通鑑》作六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執政惡其越職言事,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據《舊唐書.白居易傳》,武元衡被殺事件發生:
宰相以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其母因看花墜井而死,而居易作〈看花〉〈新井〉,甚傷名教,不宜置彼周行。執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詔出.中書舍人王涯,上疏論之,言居易所犯狀跡,不宜治郡,追詔授江州司馬。(《舊唐書》 卷166)
可見政敵的蓄意陷害才是白居易被貶謫的真正原因,白居易因此在江州待了三年。元和十三年(818年)白居易47歲,12月20日代李景儉為忠州刺史,次年春赴忠州刺史任。至憲宗元和十五年庚子(820年) 白居易49歲,夏自忠州召還。經三峽、商山路返長安。除尚書司門員外郎,十二月,充重考訂科目官。二十八日,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誥。至穆宗長慶二年壬寅(821年)白居易51歲,以朝中朋黨傾軋、兩河再亂,國事日荒,以中書舍人請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敬宗寶曆元年乙巳(825年)白居易54歲,除蘇州刺史。次年九月因病罷官歸洛陽。大和元年徵為秘書監,次年除刑部侍郎。三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茲後定居洛陽。歷河南尹、太子賓客、太子少傅等 職。栖心梵釋、淡泊自守,與裴度、劉禹錫、王起等詩酒相和。會昌二年,以 刑部尚書致仕。白居易一生仕宦順達,惟江州之貶,為其一生最大的挫折。
五、元稹:河南尉、江陵、通州之貶
元稹一生有三次貶謫經歷:第一次發生在元和元年(806年):是年元稹28歲,在長安,與白居易居華陽觀,閉戶累月,揣摩時事。四月,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以制科入三等,授左拾遺。當年九月,元稹即因支持裴度等人密疏論權幸,為執政者所惡,被貶為河南縣尉。時裴度亦貶為河南府功曹參軍,元、裴同往貶所。是年元稹母鄭氏卒於長安靖安里第,以丁憂服喪得返長安。憲宗元和二年(807年)元稹29歲,二月,葬母於咸陽縣奉賢鄉洪瀆原。請白居易撰寫墓志銘。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元稹30歲,是年十二月,母服除。稹丁母憂期間,生計困難,白居易曾資助之。憲宗元和四年己丑(809年)元稹31歲,妻韋叢卒於長安靖安里第,年甫二十七。韓愈為撰墓志銘。
第二次發生在元和五年(810年):是年元稹32歲,召還長安,經敷水驛,與宦官爭宿驛站正廳,為所辱。時宦官勢盛,憲宗貶元稹為江陵士曹參軍。憲宗元和六年辛卯(811年) 元稹33歲,春日由李景儉撮合安氏為妾。是年稹在裴卒後感到朝中無知己,遂依附嚴綬、崔潭峻,以求進取。綬本裴政敵,稹依綬乃其政治態度劇變之始。憲宗元和九年(814年)元稹36歲,閏八月,淮西吳元濟叛亂,嚴綬移山南東道節度使,赴唐州,以招撫之。元稹為從事。九月,元稹妾安氏卒於江陵府,稹自唐州回江陵府料理喪事。作〈葬安氏志〉。十月,嚴綬間充申、光、涵等州招撫使,崔潭峻為監軍,元稹居戎幕,司章奏。
第三次發生在元和十年(815年):是年,元稹37歲,得詔書赴長安。二月在長安遊覽寺觀,又與白居易唱和。三月,因事再貶通州司馬。留新舊文二十六軸予白居易,是月末居易等送稹至鄠縣浦池村。閏六月,元稹至通州司馬任。
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 元稹38歲,在通州司馬任。春請假赴涪州,與裴淑成婚。五月,與裴淑同歸通州,夏,元稹患瘧疾,曾赴興元醫治,時鄭餘慶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史,稹與之有詩歌往來。元和十三年(818)冬,轉虢州刺史。翌年,入為膳部員外郎。穆宗即位,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進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二年,由工部侍郎拜相。未幾,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入為尚書左承。次年又出為武昌軍節度使,五年七月,卒於任所。(未完待續)
﹝本文為2021/12/1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專家詩]課程協同教學講稿,依學術論文規範撰寫的同題論文詳見:李建崑著《敏求論詩叢稿》(台北:秀威科技公司、2007年出版、頁113至138) ISBN978-986-6372-24-9﹞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1K會員
665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打開史冊,我國擁有悠久的「流貶史」。從傳說中: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尚書.虞書》)至清光緒三十四年,劉鶚被袁世凱誣以私售倉粟而流放新疆,幾千年來,都有無數官員遭到流貶。而唐代更是「我國流人史的又一高峰」,這一點可由流人數量急遽增多而得到說明。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自上古時期就有詩歌流傳。中國古典詩歌從《詩經》開始,歷經楚辭、漢魏樂府詩、古詩十九首、南朝玄言詩、山水詩、田園詩、宮體詩,發展到唐朝,文治武功,極盛一時;不但詩人輩出,而且中國古典文學領域中的一切詩體都已齊備。所以,唐詩不但是唐朝文學的代表,也稱得上是中國古典詩
    詩與人類歷史同其古老,作為人類感情載體之角色,亦持續不變。近數十年來,由於學界交流益愈頻繁。基本資料的出版、新理論工具的運用,積累豐碩;不同背景之研究者,大量投入中國古典詩研究;不論是舊議題的深化、新議題的掘發、或新舊理論的探索與實踐,均使中國古典詩學研究,變化紛呈,美不勝收,值得吾人持續關
      序 言       過去二十年間,唐代學界對於中晚唐詩的研究熱度雖逐年增加,但對於詩名不顯的下層文人,仍然比較缺乏關注。所以當我取得林燕玲博士新著:《環境與創作---以晚唐「咸通十哲」為主的一種文學社會學觀察》原稿,見到洋洋灑灑二十八萬言,研究的對象正是晚唐時期的下層文人集團,眼睛為之一
     唐詩發展到中晚唐時期,出現「苦吟」現象,此為論者所共知。「苦吟」起先是普通詩語,其後有了豐富涵義,後世詩評家更用以指稱具有創作特色的「詩歌體派」。     中晚唐時期苦吟觀念之產生,有儒墨思想之觸發、也有杜甫韓愈為先導,更有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中晚唐時期的讀書人普遍悲觀、絕望、遁入內心。苦
打開史冊,我國擁有悠久的「流貶史」。從傳說中: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尚書.虞書》)至清光緒三十四年,劉鶚被袁世凱誣以私售倉粟而流放新疆,幾千年來,都有無數官員遭到流貶。而唐代更是「我國流人史的又一高峰」,這一點可由流人數量急遽增多而得到說明。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自上古時期就有詩歌流傳。中國古典詩歌從《詩經》開始,歷經楚辭、漢魏樂府詩、古詩十九首、南朝玄言詩、山水詩、田園詩、宮體詩,發展到唐朝,文治武功,極盛一時;不但詩人輩出,而且中國古典文學領域中的一切詩體都已齊備。所以,唐詩不但是唐朝文學的代表,也稱得上是中國古典詩
    詩與人類歷史同其古老,作為人類感情載體之角色,亦持續不變。近數十年來,由於學界交流益愈頻繁。基本資料的出版、新理論工具的運用,積累豐碩;不同背景之研究者,大量投入中國古典詩研究;不論是舊議題的深化、新議題的掘發、或新舊理論的探索與實踐,均使中國古典詩學研究,變化紛呈,美不勝收,值得吾人持續關
      序 言       過去二十年間,唐代學界對於中晚唐詩的研究熱度雖逐年增加,但對於詩名不顯的下層文人,仍然比較缺乏關注。所以當我取得林燕玲博士新著:《環境與創作---以晚唐「咸通十哲」為主的一種文學社會學觀察》原稿,見到洋洋灑灑二十八萬言,研究的對象正是晚唐時期的下層文人集團,眼睛為之一
     唐詩發展到中晚唐時期,出現「苦吟」現象,此為論者所共知。「苦吟」起先是普通詩語,其後有了豐富涵義,後世詩評家更用以指稱具有創作特色的「詩歌體派」。     中晚唐時期苦吟觀念之產生,有儒墨思想之觸發、也有杜甫韓愈為先導,更有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中晚唐時期的讀書人普遍悲觀、絕望、遁入內心。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為〈永州八記〉的第三篇,屬雜記類古文。旨在記敘鈷鉧潭西小丘的奇景,並寄託作者政治改革的抱負與懷才不遇的感慨。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與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由於地處蠻荒,司馬又為閒職,故常自放於山水間,將個人困頓鬱悶之心,寄託在詩文中,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前言 「烏台詩案」在經歷了一百三十天的折騰後,最終是以蘇軾被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作收。曾經是轟動天下的科場奇才,如今成了落寞的戴罪犯官—被貶官,被貶到荒涼的黃州,充當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而且不得擅離該地。這樣的驚險遭遇和人生磨難,對
Thumbnail
故劍情深,指夫妻之間情感深厚、患難與共。背後的典故是漢宣帝劉詢與恭哀皇后許平君之間的故事,這段佳話被後人傳誦千古。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你有想過,劉詢明知鬥爭險惡,為何還要將許平君推向鬥爭的封口浪尖呢?這背後的用意為何?劉詢對許平君真的有愛嗎?這篇文章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討論看看故劍情深背後的故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Thumbnail
這篇心得可能有些亂,因為我是看完兩集就寫一段,不為其他,就是越看越生氣。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為〈永州八記〉的第三篇,屬雜記類古文。旨在記敘鈷鉧潭西小丘的奇景,並寄託作者政治改革的抱負與懷才不遇的感慨。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與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由於地處蠻荒,司馬又為閒職,故常自放於山水間,將個人困頓鬱悶之心,寄託在詩文中,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前言 「烏台詩案」在經歷了一百三十天的折騰後,最終是以蘇軾被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作收。曾經是轟動天下的科場奇才,如今成了落寞的戴罪犯官—被貶官,被貶到荒涼的黃州,充當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而且不得擅離該地。這樣的驚險遭遇和人生磨難,對
Thumbnail
故劍情深,指夫妻之間情感深厚、患難與共。背後的典故是漢宣帝劉詢與恭哀皇后許平君之間的故事,這段佳話被後人傳誦千古。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你有想過,劉詢明知鬥爭險惡,為何還要將許平君推向鬥爭的封口浪尖呢?這背後的用意為何?劉詢對許平君真的有愛嗎?這篇文章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討論看看故劍情深背後的故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Thumbnail
這篇心得可能有些亂,因為我是看完兩集就寫一段,不為其他,就是越看越生氣。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