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學院宮牆

17公開內容

學術研究曾是我的工作,學界的人事物仍然縈繞我心。轉型為數位平台作者之後,依舊接觸許多藝文及學術活動,也回憶起過去的師長、同道、好友,這些紀錄,都集結在此處,歡迎文友指教。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君不見,如今還是有人前仆後繼,投入文史哲研究領域。現在仍挺起胸膛行走在〔文理大道〕上的,肯定是胸懷鴻鵠之志、眼光放在未來的年輕人。他們深知:在這塊領域要出人頭地,必須經受長期的熬煉。
Thumbnail
嗨,晨愉!東海是那些年服役常往之處,景觀似稍變,唯教堂如常
鐘金水先生是台中市梧棲區頂寮里里長,長期關注民間史料搜集和典藏。本次古早賣身契特展內容包括:收養、人身買(典)賣、婚約、認祖歸宗、賣子賣女、過繼、離婚、夫死招婿、夫死改嫁、出妻別嫁(賣某做大舅) 一共九十餘件契約書,時間從清代中期至民國、日據、台灣光復,前後長達兩百年之久。
Thumbnail
實在是不勝唏噓,一紙賣契,背後多少淚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Thumbnail
《唐語林》裡面的材料主要是雜史筆記,並非「大歷史」的史料;《唐語林》最寶貴的地方是「小歷史 」,是珍貴的私家記錄、獨門記錄,這些資料是反映唐代士人社會心靈深處的珍貴紀錄。
Thumbnail
為了老師大作,我竟然翻了四庫全書~~~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趙老師在大學雖然學的是數學,畢業後卻努力寫作,成為知名作家。以《半下流社會》、《半上流社會》、《重生島》、《子午線上》等長篇小說,以及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文學美學論集、散文集等三十餘冊,蚩聲於七、八零年代的臺灣文藝界。
Thumbnail
念國中時,學校訂了中央日報,當時的學生都喜歡讀副刊,很是搶手,懷念那樣的日子。知道這個名字,但不知為何,沒看過他的長篇。
在當代高等學術教育,有關「專精和博通孰重」之問題,已經討論得夠多了,兩者應該「相輔相成」也是普遍的共識,但在不同的學科,仍有不同之側重和爭議。重視專精者,強調在特定領域深度學習以取得專業知識絶對必要;然而側重博通者,則强調必須具備跨學科的廣泛知識和能力,才是變動不居的現代社會最需..
Thumbnail
報告教授,以現在的教育體系和教材選擇,要培育T型人才恐怕不容易。現在的基礎教育太過重量不重質,全然不管學生是否能吸收,也不管教師能否掌握教學進度及深度,根本就是單向式的填鴨,讓學生學習的胃口盡失。從多年前某人提倡的西式教改制度,已宣告徹底失敗。
我出身寒門,的家世背景並不高。家父生前是個炸藥工人,從事製造雷管、導火索這類引爆物,供築路、開礦之用。父母都沒受到很好的教育。感謝他倆辛勤付出,養育了五個孩子。唯獨我一生有幸在學術界服務,接觸到很多幫助我,應該感謝的人。他們都在高等教育界,都是我的師長輩。
Thumbnail
嗨,萬福!知遇難尋耶
記述作者在中興大學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祕書時期,在中興大學授課的情形。文章中提及了李炳南老師和孔德成教授等對《禮記》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影響。目前SEO關鍵字未定。
Thumbnail
年少往事,一轉眼,半個世紀已過。祝 歲歲平安健康喜樂,充實、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