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觀光初體驗必訪之地
2018東京流浪之旅札記,終於整理到第六篇了。之前分享過
都電荒川線(
之一/
之二)和
龍貓森林這些慢遊旅行路線,接下來,也該換個輕快的節奏,體驗一下東京更多元的風貌。
看到大家幾乎都把「
淺草」當成東京自由行重要的
打卡景點,丹佳也心癢難耐,不免俗地安排了這個極具文化色彩的「
鬧區」,想要好好感受它的魅力了。
Photo by Nicholas Doherty on Unsplash
❍ 丹佳旅行任務分工
不知道大家都怎麼規劃國外自助旅遊的行程呢?不外乎看旅遊書、參考部落格或朋友的建議吧!那年,丹佳的旅行任務分工是這樣的~~
👱 老丹:
經常到國外出差的老丹,擁有語言溝通及根據地圖方位規畫行程的能力,所以基本上,訂機票、飯店、安排大的景點和交通路線都是交給他。(這樣感覺我很閒XDD)
➡️ 老丹的行前規劃工具:
- 有詳細地圖地址資訊、沒有太多廢話的旅遊工具書。
- 多參考幾篇旅遊部落格文章,再挑自己喜歡的點或餐廳,基本上出國後會再和全家討論,做彈性調整。
👩 我:
沒什麼方向感、不擅長做計畫的我,當然不適合規畫旅行路線。不過,由於本人從小就對各國歷史人文風情產生極大興趣,所以還是能有一點小貢獻,那就是用五感認真探索各地風土民情,並用相片和文字記錄下來,當然這當中也包含孩子的旅行教育。
➡️ 我的行前規畫工具:
- 閱讀報導當地人文風情的旅遊書(通常較偏散文類型)或參考旅遊同好的建議,規劃幾個不那麼大眾化,卻值得深度探索的景點。
- 為了不讓夫妻倆都被部落客的主觀心得牽著鼻子走,這次我很大膽地憑著直覺認真探索東京這座城市,也因此,過程中獲得滿滿的收穫和驚喜。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告訴你,雖然淺草是東京最大眾化的景點,喜歡隨興用自己的方式旅行的我們,還是可以玩得很不一樣喔!
❍ 淺草雷門背景介紹
淺草是東京少數幾個保留舊時代氛圍的地區,這裡從前曾是東京主要的庶民娛樂中心。雖然往日的榮光不再,不過,從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淺草寺入口「雷門」遊走到「仲見世通」等周遭商店街,都可以感受到這個地區傳統與現代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與萬種風情。
說雷門是淺草的象徵和地標一點也不為過,基本上,除了清晨或夜晚,平時這裡都聚集大批人潮,想要跟大大的紅燈籠拍張獨照,可是難上加難!
關於雷門的歷史,我沒有花太多時間研究,只知道當時是為了保護淺草寺免受颱風、洪水、火災的危害,而把風神和雷神作為護法善神。此外,如果你靠近雷門的大紅燈籠細看,會發現燈籠下面刻有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名字,那其實是有一段淵源的。原來 1865年曾經發生火災,一度將大門燒毀。現在我們看到的雷門,是後來1960年,松下幸之助為了還願而捐贈修復的。
夜晚的雷門更有味道 Photo by Walter Cheung on Unsplash
❍ 雷門周邊美食散策|丹佳路線
閒晃「觀音通」,感受老店鋪的歷史風味
Photo by Thor Alvis on Unsplash
一下淺草地鐵站,不必急著殺去雷門,建議先到對面的「觀音通」閒晃一下,那裡有很多老店鋪,觀光客又不多,不必人擠人,走到一半還可享用美味的醬爆鯛魚燒。(不確定這間是否為網路上人氣很旺的排隊美食或分店,因為是我們無意間發現的~~不太需要排隊就能即刻享用,當然美味加倍!)
從熱鬧滾滾的「仲見世通」一路擠到「雷門」
既然是觀光客,還是得要感受一下熱門景點人擠人的魅力啦!出國多次,丹佳早已對紀念品不感興趣,今天就直接來介紹美食了!(p.s.喜歡蒐集紀念品的當然一定要來這裡,包你荷包大失血!😆😆😆)
下雨天就這麼多人,天氣好一定更恐怖!當地的學生也愛逛這一條商店街。
這條商店街有多家店鋪都在販售印有雷門字樣的「人形燒」,吃起來有點像更有嚼勁的雞蛋糕,裡面包紅豆內餡,卻一點也不甜膩。因為沒有特別做功課,我們憑著直覺選了一間現做的、正在特價的店家,果真美味呀!大推!
另外要推薦一間有名的冰淇淋店,名字很奇怪,叫做「淺草提燈最中」,是日本唯一一家日式傳統點心冰淇淋最中專賣店。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是自己孤陋寡聞,原來「最中冰淇淋」顧名思義就是在「最中餅」裡面包覆冰淇淋。這家店的「最中脆皮餅」使用純日本國產糯米,個個精心烤製,是一款日式點心與西式甜點結合的冰淇淋。
走在冷清的「傳法院通」感受古色古香的老東京風情
這是另一邊較冷清的「傳法院通」,因為沒有閒雜人等亂入,隨手拍都好有味道,總覺得在欣賞一部日本老電影。
到西參道商店街尋找部落格美食
西參道是日本第一條鋪設木地板的商店街,這條街雖然沒有仲見世通的名氣,卻是美食與祭典遊戲的天堂。著名的淺草名物「花月堂」菠蘿麵包和「淺草金魚」店都隱身在此。
同一條街著名的「淺草金魚」店,可以體驗日本傳統祭典遊戲---撈金魚。
總而言之,雷門周邊有太多好玩的小景點(我報導的應該只是一小部分),尤其不那麼曬的輕雨天,來這裡逛逛街,品嘗銅板美食,絕對是一場療癒人心的小旅行!
Photo by Paul Wong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