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臉書或IG,大家常可以看到每逢節日,像是耶誕節、情人節或某位朋友生日,就看到一群女人「相揪」聚會,一起吃大餐,或搞一個PARTY,打扮得美美的,再爭相打卡「分享」或「炫耀」。
不只是貴婦們有空搞這些「玩意兒」,也常看到一些退休的老姐妹淘,一起相伴出遊,或學手藝,或讀書會等。
「怎麼聚會、旅遊,幾乎都是『一群女人』,臭男生死到哪兒去了??」我以前也會好奇;男人的生活,難道是一片「空白」??
在談了幾段戀愛,結過一次婚,還聽姐妹們分享不少經驗,再看了無數的女性成長書籍後,恍然大悟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男人和女人天生大不同」。
男女的差異,不只是身體的構造,好像連腦袋裡裝的東西、思考的方向都不一樣。
多數的女生超喜歡生活情調,重視儀式感,最好是每個節日不論個人的結婚紀念日、生日,還是大眾化的情人節、耶誕節,甚至國定假日,不僅期待另一半記得,還希望都來慶祝一番,好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但多數的男人似乎對一年365天都覺沒什麼不同;很多男人幾乎不過生日的,更不想記得有哪些紀念日,(追求階段例外,因為那時可能必須靠節日送禮來展現愛慕與誠意)。
男人的世界與生活是什麼??後來才發現對他們來說,「過日子」最重要不外乎工作與賺錢,即便有閒暇,也只想與哥兒們喝兩杯、大聊八百年前的當兵往事或一起幹過哪些壞事,或寧願盯著電視前的那一場球賽激動不已;也有些男人是沈醉在自己的興趣與收集品。我就看過有男人愛木頭、玩重機,對心愛的木頭或重機比對老婆好上一百倍。
男、女既然天生腦部發展不同,重視自然不同。當然,也有例外的「暖男」,只是比例實在少之又少。
女人只要懂得「另一半」的不同,就不會過度期待浪漫氣氛或儀式感,以免搞得自己期待落空常在生悶氣,對方也覺得很累,更成為感情或婚姻觸礁的導火線。
女人要活得好、活得快樂,就要學會對另一半或男朋友「別期待太多」(尤其是老夫老妻、或已交往很久)。
大女人應該要學會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現代女人不僅有自己的工作與朋友,可以多交幾個閨蜜;即便在家帶孩子的家庭主婦們,也能在參加讀書會、插花班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圈或小組織。因為,與其期待「像木頭般」的另一半不甘不願的配合,不如閨蜜們一起,大家都投入、玩得才開心。
我就看過很多夫妻,年輕時共同為孩子與生活打拼;年紀大了開始「各玩各的」,倒不是出軌搞婚外情,而是各自投入自己的興趣與休閒,各有各的朋友圈。
如果真的沒有自己喜歡的閨蜜或姐妹,倒也不心勉強,大女人可以訓練自己「獨立」,學習自己一個人旅遊、逛街、吃美食。
現今有愈來愈多人,不願勉強合群,「一個人」從事各種娛樂活動也不突兀,很多餐廳已配合有「個人桌」;我有好幾個女性朋友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吃飯,可以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不必被迫遷就、配合不想去的餐廳。
「大女人」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生活樂趣也得靠自己經經營。女人想要什麼生活,只要在「不妨害另一半」之下,要搞儀式、去旅遊大可「自己來」,誰也不遷就誰、誰也不勉強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