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防疫門神(圖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年關將近,看著新聞中各種疫情相關報導,想到全球疫情肆虐下我們可以過著還算安全的生活,都要感謝防疫人員與醫護人員辛勤守護,他們就是台灣現代的門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高校制服貓的沙龍
6會員
50內容數
2022/03/21
從市集回來,把陳列工具擦乾淨、布巾和圍裙丟洗衣機洗淨,彷彿有種儀式感,也覺得這些物品是我擺攤的無聲伙伴。另一個伙伴是我老公,總是先幫我攤位租金、陪我去擺攤、幫我處理電腦,非常感謝!幸好這營業額付得出租金,不然就只能苦笑了。
Thumbnail
2022/03/21
從市集回來,把陳列工具擦乾淨、布巾和圍裙丟洗衣機洗淨,彷彿有種儀式感,也覺得這些物品是我擺攤的無聲伙伴。另一個伙伴是我老公,總是先幫我攤位租金、陪我去擺攤、幫我處理電腦,非常感謝!幸好這營業額付得出租金,不然就只能苦笑了。
Thumbnail
2022/03/21
周末這兩天在市集遇到三位北一女校友問怎麼沒有畫北一女制服?呃,有畫但沒有出明信片,對不起!
Thumbnail
2022/03/21
周末這兩天在市集遇到三位北一女校友問怎麼沒有畫北一女制服?呃,有畫但沒有出明信片,對不起!
Thumbnail
2022/03/21
3月19日去市集擺攤發生很扯的事情,我到了松菸後才發現自己有一半商品放在衣櫃忘了帶出門,只好拜託老公幫我拿來。之前有時我看別的畫家顧攤時都在畫畫,原本想說學別人那樣沒客人時坐一邊畫畫,沒想到這樣有時倒像海鰻從石縫鑽出來嚇人似的(奇怪為什麼別人看起來就很優雅?),我看我以後還是專心顧攤位好了。
Thumbnail
2022/03/21
3月19日去市集擺攤發生很扯的事情,我到了松菸後才發現自己有一半商品放在衣櫃忘了帶出門,只好拜託老公幫我拿來。之前有時我看別的畫家顧攤時都在畫畫,原本想說學別人那樣沒客人時坐一邊畫畫,沒想到這樣有時倒像海鰻從石縫鑽出來嚇人似的(奇怪為什麼別人看起來就很優雅?),我看我以後還是專心顧攤位好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台灣這波 Omicron 疫情爆發此際和初期,個人應聚焦在調整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與步調,著重在身心靈均衡健康,衡量個人準備,斟酌醫療量能,揣摩一旦確診或匡列,怎麼順利就醫診療,如何適應防疫節奏。
Thumbnail
台灣這波 Omicron 疫情爆發此際和初期,個人應聚焦在調整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與步調,著重在身心靈均衡健康,衡量個人準備,斟酌醫療量能,揣摩一旦確診或匡列,怎麼順利就醫診療,如何適應防疫節奏。
Thumbnail
世界各地爆發新型傳染病疫情,民眾擔心受傳染,因此衛生官員每天辦記者會報告最新消息。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新增一名境外移入病例,是從國外回國的留學生,目前累計有43例,請各位注意。」 隔天......
Thumbnail
世界各地爆發新型傳染病疫情,民眾擔心受傳染,因此衛生官員每天辦記者會報告最新消息。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新增一名境外移入病例,是從國外回國的留學生,目前累計有43例,請各位注意。」 隔天......
Thumbnail
年關將近,看著新聞中各種疫情相關報導,想到全球疫情肆虐下我們可以過著還算安全的生活,都要感謝防疫人員與醫護人員辛勤守護,他們就是台灣現代的門神!
Thumbnail
年關將近,看著新聞中各種疫情相關報導,想到全球疫情肆虐下我們可以過著還算安全的生活,都要感謝防疫人員與醫護人員辛勤守護,他們就是台灣現代的門神!
Thumbnail
雖然很多國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開打,但因為疫苗數量並不是很足夠,而且疫苗又有很短的有效期限,加上保存條件很嚴苛,當台灣這波疫情爆發起,每天都會聽到某些小眾群體不斷抱怨政府,為什麼沒有疫苗,為什麼不直接接受對岸的疫苗等,甚至有人酸說之前朝前部署了一年半,到底是在部署什麼? 
Thumbnail
雖然很多國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開打,但因為疫苗數量並不是很足夠,而且疫苗又有很短的有效期限,加上保存條件很嚴苛,當台灣這波疫情爆發起,每天都會聽到某些小眾群體不斷抱怨政府,為什麼沒有疫苗,為什麼不直接接受對岸的疫苗等,甚至有人酸說之前朝前部署了一年半,到底是在部署什麼? 
Thumbnail
上週是疫情爆發以來,確診人數最多的一次,在指揮中心的校正回歸一詞出現後,大家又開始懷疑,到底是不是中央有心隱瞞確診數量,所以用調整的方式,把確診數放回前幾日公佈的人數中,一片罵聲,又開始說指揮中心辦事不力,疫調有問題,但我想說的是,這些疫調人員,醫護人員,甚至指揮中心的官員們...要不是有這些
Thumbnail
上週是疫情爆發以來,確診人數最多的一次,在指揮中心的校正回歸一詞出現後,大家又開始懷疑,到底是不是中央有心隱瞞確診數量,所以用調整的方式,把確診數放回前幾日公佈的人數中,一片罵聲,又開始說指揮中心辦事不力,疫調有問題,但我想說的是,這些疫調人員,醫護人員,甚至指揮中心的官員們...要不是有這些
Thumbnail
台灣 非常時期,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遽增。但是,這都是預期內的現象,大家千萬不能驚慌!我們要相信政府,相信自己,所有人共同努力守住台灣,去年我們做到了,今年也可以! 《台灣是家》,自己家,自己守護。「我們可以,絕對可以!」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今天2021/05/17,333例確診。政府、
Thumbnail
台灣 非常時期,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遽增。但是,這都是預期內的現象,大家千萬不能驚慌!我們要相信政府,相信自己,所有人共同努力守住台灣,去年我們做到了,今年也可以! 《台灣是家》,自己家,自己守護。「我們可以,絕對可以!」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今天2021/05/17,333例確診。政府、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