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雜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好一段時間沒有好好坐下來寫字。踏入了 2022 年,工作的團隊裡有同事將要離職,加上公司要爭取更多的生意,壓在自己身上的工作任務多了,挑戰性也更大,也少了一些心力胡思亂想,再把思緒化成文字。

而 2022 年,香港人還未走出《立場新聞》被殺的傷痛,《眾新聞》和一些較小型的網上媒體,在新年伊始的時候,也陸續「壯士斷臂」宣佈停運,已預視了這一年的形勢,絕不會好得到那裡去。

果不其然,2022 年的第一個月,跟武肺相關的事宜,又引起了極大的民怨,只是在低氣壓下,吶喊,看似已無法力挽狂欄。


再嚴密的防守,也有漏洞,曾令世界多國聞風喪膽(但已證實殺傷力不算很大)的 Omicron 病毒,終於在香港社區出現。在一些上流名緩發現確診的時候,揭發了眾多政府官員涉嫌違反所謂的防疫規定,出席某位人大常委的生日派對。不少與會者在派對期間沒有保持社交距離及配戴口罩,更有官員沒有在進入餐廳時使用需強制掃描的「安心出行」。生日派對最終的出席人數,經過多論查問,仍無從稽考。

極權在多番威逼市民使用「安心出行」,可是卻有官員「反其道而行」,這種「只許州官點火,不許百性點燈」的態度,很多人心坎裡也看得不是味兒,可是當敢於揭而不捨追尋真相的媒體都相繼被消失了,有關這場「洪門宴」的種種黑幕,就成為了永遠的迷團。縱使部份官員需要被送至竹篙灣檢疫中心,一嘗升斗市民「坐隔離監」的經驗,但沒有官員因此而需受到懲罰或問責下台,這種缺失所帶來的禍害,已無法彌補。

隨著疫情升溫,政府再次收緊所謂的防疫措施,包括禁止晚市堂食、戲院等處所停業、取消年宵市場、學校停課等等,令依靠農曆新年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行業,大受打擊。過去數次收緊所謂的防疫措施時,已有引證這些安排,其實並無科學理據,而且政府給予這些「受影響行業」的資助,只屬杯水車薪,處所經營者的年關,也絕不易過。


raw-image

而極權亦把握著「時機」,決心要在二月尾推行「疫苗氣泡」,近日有消息指不僅是政府機構、餐廳等地方,就連乘車、進商場、寫字樓等也必須要先打針,場地管理人員需確保訪客的「安心出行」程式內,已上傳了正確的針卡紀錄。

早前在記者會上,柒婆聲稱此舉並非要強制市民打針,只是市民選擇不打針的話,就需要選擇接受一些代價。但問題是,當你不打針的話,連做一個穴居深山的野人,也有難度的時候,這種「選擇」是否真的存在?

而且,因為針卡的實名特性,當市民需要在使用「安心出行」同時出示打針紀錄,變相已實名紀錄了一個人的行蹤,個人隱私更顯盪然無存。走到這一步,政府掌握了一個人的實際行蹤,就更加有能力以各種方式限制一個人的人身自由,「安心出行」跟健康碼以致社會信用系統,已沒有甚麼差別了。

自己其實也沒有甚麼資格站在道德高地上,因為也很難確定自己在哪個時刻還是要跪下來接受打針。父親多番告誡著自己,當接踵了第一劑疫苗的人數不斷上升,「死剩種」的人數下跌至一個不會影響社會「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就會是一個很危險的處境了。儘管有些風險較高的行業,強制從業員打針也是可以理解,但倘若本來就沒有受那麼多影響的人,也多堅持一段日子,會否有可能減援一下極權當下的抓狂?

而另一件讓自己覺得有點可悲的情況,乃跟外地的朋友訴說香港將要面對強制打針、實名行蹤紀錄的處境時,他們都會淡淡然的說,他們已經經歷了這種生活好一段日子,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尤記得武肺大爆發的初期,阿甘本曾經表達過,要警惕當權者利用這種「例外狀態」加強對民眾的監控,但當整個世界有不少人也會接受犧牲一點隱私,這也許預視了一種文明的倒退。


一月中,公共屋邨葵涌邨有大量居民確診,政府史無前例封閉其中三座大廈數天,居民需禁足並每天定時接受病毒檢測。不少網上訊息流傳,封樓的安排混亂不堪,棄置在走廊上的垃圾無人清理、接載過確診者的電梯沒有經過徹底消毒就有其他居民使用、檢測流程緩慢且大批居民聚集容易做成交叉感染、配送食品質素差劣等,俱使被圍困的居民怨聲載道。

雖然這樣的比喻會得罪很多人,但悲觀地去想,這種封樓的形態,確實有著一些集中營的影子,因為你不知道在甚麼時間,就會有人叫你落樓做檢測,變相沒法自行掌控時間的運用,而等候檢測的流程,亦帶點折騰。這次出了大量的亂子,還可以說政府沒有太多這樣長時間封閉一個區的經驗,但設若其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值」,做得更加得心應手,就更加讓人心寒。


資訊太多,時間太少,雖然自己在幾個文字平台的自介上,都有寫著學習「資訊斷捨離」,但一直都無法修練成仙。在 Mastodon 上追縱的用戶越來越多,也加入了一堆寫字、創作相關的 Discord 群組,連拍烏蠅多時的 MeWe 也越來越少按進去了,Telegram 也偶爾會被自己忽略掉。摒棄了 Fuckbook 和 Instagram,生活還是可以很精彩。

方格子和 Matters.lab 一月份先後釋出 VAF 的 NFT 項目,以及 The Spaces 的全新 web3 草案,亦開設了相關的 Discord 群組,對自己來說,儼如進入了一個大觀園。方格子的 VAF NFT 雖然自己(暫時)並沒有購買,但受歡迎的程度仍遠超自己的想像,也看到有些在首輪購買搶不到的人在大吵大鬧,發酸文講壞話。群組裡不斷見到有其他人推銷其他的 NFT 項目,粗略的去看,玩票性質的還是佔了大宗。儘管有些人說,NFT 項目的意義和價值,終歸還是由用戶、社群賦予的,但倘若這些價值和意義,離開了那個社群,就沒有對社會帶來甚麼作用,或增進不了知性上的成長,這還不是我的那杯茶。

正如在不少區塊鏈創作平台和 SocialFi 上,寫水文貼個圖就擼得大量 reward 和關注的,還是佔了大多數,真正付出時間和心思去撰寫的文章,卻依然未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個人覺得,這還是一個不健康的現象,內容的質量仍然是自己很看重的一環,否則當初就不會對 Medium 和 Matters 有興趣了。Web3 創作平台當下的形態,跟這個版塊的初心,仍然帶著一些距離。

台灣《區塊勢》的許明恩早前曾撰文介紹 liker.social 並大讚其潛力無限。liker.social 使用的開源平台 Mastodon(長毛象),雖然在早年香港人的社交平台移民潮中並不受重視,但一直也有不少牆內的人因種種原因而使用,而在中國的網絡生態越加窒息的形勢下,好些伺服器就有更多人加入了。自從去年五月重新加入新團隊接手營運的 liker.social,自己也不囿於只框在這個伺服器的圈子裡,所以一直也積極追蹤其他伺服器上的用戶,現在已經追蹤了七百多人。看著這些「象友」的嘟文,能夠接收很多牆內不被主流媒體報導的資訊,偶爾也會有一些較為個人、深度的省思,漸漸地也跟部份人有較多的東西聊得到。而不少象友也會習慣「轉嘟」他人的帖子,好讓內容能夠走得更遠,自己也曾經有一些帖子獲得二三十次「轉嘟」。反而觀察到 liker.social 裡多數的用戶就沒有「轉嘟」的習慣,看似也較少跟其他伺服器上的用戶交流。

最近才很背地發現 Mastodon 設有列表功能,可以讓用戶儲存一些較常用的追蹤者,在名單裡就只會顯示這些追蹤者的嘟文。對於已經追蹤大量象友的我,無疑是一個很方便的功能,因為這就不需要在茫茫大海裡「打撈」自己想看的人的帖子。

而 Matters 開啟了以錢包登入的選項,在多開了一個 wallet 作綁定的時候,也同時「的起心肝」在另一個 web3 寫字平台 mirror.xyz 做了綁定,同時因為自己開始適應在手機上拍照(還是敵不過時代的洪流),又在 Numbers Protocol 的 Capture App 開了戶口,盼望在文字和圖片的永久保存上,都做多一點新的記錄嘗試。

所以,這也是自己在 mirror.xyz 上的第一篇文章,在那邊初次見到小弟的文友,也當作是一篇見面禮吧。

這種長長的碎碎唸式雜記,並不包括在自己的寫作方向裡,但也算是一種沒有太多時間沉殿思緒的情況下,維持產出的一種方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元小科-avatar-img
2022/01/30
借用貴寶地感謝你,一直以來在medium幫我的文章拍手👏😊
香港真的正在一步一步走向中國體制
avatar-img
Wright Fu的沙龍
363會員
111內容數
Wright F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疫下的荒誕絕倫不再被提起,遭人淡忘,這些歷史,又會再次被煙沒在塵土裡,被正面的抗疫論述蓋過。
Thumbnail
當疫下的荒誕絕倫不再被提起,遭人淡忘,這些歷史,又會再次被煙沒在塵土裡,被正面的抗疫論述蓋過。
Thumbnail
拖至 2023 年第一天才動筆去寫這一份年度問卷,因為有更深切的感受,覺得一年未去到最後一秒,仍可以有變數發生。
Thumbnail
拖至 2023 年第一天才動筆去寫這一份年度問卷,因為有更深切的感受,覺得一年未去到最後一秒,仍可以有變數發生。
Thumbnail
後第五波疫情的一點政治隨想
Thumbnail
後第五波疫情的一點政治隨想
Thumbnail
物極必反,今天種下的一些因,其實有不少,只是順著人為的形勢而逼出來的。
Thumbnail
物極必反,今天種下的一些因,其實有不少,只是順著人為的形勢而逼出來的。
Thumbnail
當下的局面,我也不知道是否應該被 classify 為一種共業。
Thumbnail
當下的局面,我也不知道是否應該被 classify 為一種共業。
Thumbnail
不斷加速的監控;新的社交平台應用習慣
Thumbnail
不斷加速的監控;新的社交平台應用習慣
Thumbnail
疫情來襲,比想像中來得急速可怕,最可怕不是會殺人的病毒,而是影響每一個人的「防疫生活」。因為防疫,小孩要留在家中;因為防疫,家人也得留在家裡工作⋯⋯當然還有更多可怕的防疫情況,但如果有留意全球的防疫慘況,其實台灣在很多地方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Thumbnail
疫情來襲,比想像中來得急速可怕,最可怕不是會殺人的病毒,而是影響每一個人的「防疫生活」。因為防疫,小孩要留在家中;因為防疫,家人也得留在家裡工作⋯⋯當然還有更多可怕的防疫情況,但如果有留意全球的防疫慘況,其實台灣在很多地方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Thumbnail
抗疫一年以來,港府抗疫官員荒腔走板,屢犯低級錯誤。一眾防疫部門,只有官僚章程,全無常識可言。在面對瞬息萬變、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官僚不但反應笨拙緩慢,而且仍是優先在乎「程序無錯」,不介意「病人死了」這既是應變能力不足,說白了,他們只是害怕擔責,又是自私自保的官僚主義毒瘤病發。
Thumbnail
抗疫一年以來,港府抗疫官員荒腔走板,屢犯低級錯誤。一眾防疫部門,只有官僚章程,全無常識可言。在面對瞬息萬變、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官僚不但反應笨拙緩慢,而且仍是優先在乎「程序無錯」,不介意「病人死了」這既是應變能力不足,說白了,他們只是害怕擔責,又是自私自保的官僚主義毒瘤病發。
Thumbnail
萬能key限聚令下,外出也漸漸變成並非理所當然的自由。生化戰的第四輪攻勢尚未完全止息,外出對自身還是他人終歸仍是有相當的風險,可是這又是對抗極權借故規限人身自由的一種姿態宣示,憋在家裡倒又會正中極權的下懷,很是矛盾的拉鋸
Thumbnail
萬能key限聚令下,外出也漸漸變成並非理所當然的自由。生化戰的第四輪攻勢尚未完全止息,外出對自身還是他人終歸仍是有相當的風險,可是這又是對抗極權借故規限人身自由的一種姿態宣示,憋在家裡倒又會正中極權的下懷,很是矛盾的拉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