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年初二,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要陪著老婆或媽媽「回娘家」探親吧!不過除了這個習俗之外,你們有聽說過,大年初二要招待「財神爺」的特別典故嗎?
這則典故是出自民國初年的畫報當中都會記錄著舊曆過年的民間風俗,其中有所謂的「家門口財神爺」的典故。我們會想,「迎財神」不是在大年初四嗎?怎麼會在初二呢?
其實,這裡的「財神爺」,其實是指路邊的乞丐,這很可能是因為每當乞丐在乞討的動作,都會有「聚寶」、「聚財」的樣子。所以當時民間都會用「財神爺」作為乞丐的美稱。在清末明初時經過寒冬後能夠生存下來的乞丐們,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具有福氣的象徵。
迎財爺神的習俗其實也包含著人們在年節時的救濟實踐哦!(圖片來源:pexels)
所以在除夕圍爐、初一祭祖後,會有許多飯菜留存,這些過剩的飯菜都會準備在大年初二時,分享給乞丐們一起同樂,一起過年。
乞丐們也會與戶主們互相說生「恭喜恭喜」,如此一來,戶主可以得到真正的大吉祥與真祝福。
除此之外,乞丐們也會到菜市場去乞討,那時候反而會有很多攤商會爭相地討好乞丐,而且蓋也會唱著祝福詞、說好話,希望攤販們生意興榮,這些你來我往的民俗儀式行為,其實背後也是反映著,當時人們在年節時的救濟實踐。
乞丐原本是社會底層卑賤的存在,但也因為這特別的節日與儀式,而曾為另類的生存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