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整天是人們在準備祭物迎請神明回到人間的日子,通常在午後進行,甚至有的直接到大年初五,其實這表現人們對神明的恭敬心,希望神明能在天上好好過年休息。只是隨著工業化,這個儀式強化到跟財神做連結,慢慢遺忘了原本的精神(圖片來源:pexels)
臺灣民間有句俗話,「送神早,迎神晚」。其實大年初四整天,就是人們在準備祭物迎請神明從天宮回到人間的日子,通常迎神都是在午後進行,甚至有的直接到大年初五才進行迎神儀式。
其實這也是表現人們對神明的恭敬心,希望神明能夠少操煩於人間的工作,能在天上好好過年休息。
隨著進入工業化社會幾十年來,臺灣民間把傳統的「迎神」儀式更強化到與「財神」連結,都希望可以在初五開市後,可以財源廣進,生意興隆,於是也產生了一些儀式性的行為。
像是在除夕到大年初三期間,不可以丟垃圾、廚餘等物品,否則會被視為糟蹋或不祥,但在大年初四這天,可以把垃圾整理好,並丟出去,這預表著「丟出霉運」,也有些人會用掃把,把門廷掃除乾淨,而且是由內往外掃,表示著「把窮鬼掃出去,迎財神進家門。」
不過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的,要發大財可不是以個人為單位。古代中國的傳統都是以群體作為一個單位。所以要迎接財神爺,不能夠一個人而已,一定要全家到齊,吃團圓飯,一起團拜迎財神。這演變到臺灣,也會在初五開市的時候,由公司老闆帶領著全體員工進行團拜,也就是這個意涵。透過群體團拜,財神看到大家團結向上,這一年給的賜福才會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