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印度之旅(Indi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日期:2003年3月15日至3月23日

行程:台北曼谷德里阿格拉瓦拉那西加爾各答曼谷台北

寫在前面(Introduction)

一直期待著自己能出國自助旅行,不管哪個國家都可,就是憑藉著此信念,終於在2003年3月15日的今天,我即將背起行囊獨自到印度旅行,與其說是旅行倒不如說是去流浪,因為我喜歡自由自在、無拘束的感覺;至於為何會選定印度這個國家乃純屬巧合,因為我最想去的土耳其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印度和尼泊爾兩個國家作抉擇後,我先淘汰了尼泊爾,看來我喜歡的都是一些比較具有歷史文化、宗教色彩或傳統建築風格的國家。印度最熱門的旅遊路線是德里、阿格拉和齋浦爾等三座城市(亦稱黃金三角),但我選擇自助旅行的路線則是德里、阿格拉、瓦拉那西、加爾各答等四個城市,瓦拉那西是恆河的所在地、恆河是印度文化的發源地,而國中時代在地理課本有唸到加爾各答這個城市,故我會想要前往一探究竟,到底加爾各答是個什麼樣貌的城市?

清晨4點我搭乘小孟的便車到中正國際機場等候班機,適逢他今天是早班,所以可順道送我到機場,一個人坐在機場大廳的椅子上,心中多少有些恐懼與不安,因為再過不久我就要飛往另一個陌生的國度。這次出國旅行我選擇獨自前往印度,除透過世群旅行社幫我代訂機票外,其他如住宿、交通、飲食我都打算抵達當地再說,不知道何來的勇氣支持著我做這個決定,更不知道往後的9天會發生什麼事情、遇見什麼樣的人?只希望最後能夠平安地返回台灣。準時在7點鐘到泰國航空的櫃檯check in,辦妥手續後便走到地下室去喝杯咖啡,當作是自己出發前的慶祝,TG637上午9時的班機從台北飛往泰國曼谷,一向害怕搭飛機的我,已經有多次的搭機經驗,但泰國航空還是第一次搭乘,所以感覺滿新鮮特別的。

抵達曼谷機場後,整整等7個小時才再轉機飛往印度首都德里(Delhi),今天的飛行很累也很沮喪,從清晨出發開始,就是等飛機、搭飛機,然後再等飛機、搭飛機,搭上TG315泰國航空的班次從曼谷轉往德里時,整班飛機上幾乎沒什麼熟悉的東方面孔,除了一些西方人士外大部份是中東人或印度人,夾雜在他們之間的我顯得特別突兀,尤其隔壁鄰坐的那位中東人,表情嚴肅、造型酷似賓拉登真讓我感到害怕。

德里(Delhi)

西元1911年12月印度的英國殖民地政府決定將政治中心從加爾各答遷到德里,就是現在的新德里(New Delhi),新德里市內道路寬敞、兩旁綠樹成蔭,被稱為「花園城市」,認識印度的第一站是首都德里,市內充滿新舊文化交替的痕跡,是印度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十二世紀初期,中亞回教徒進入印度,將回教文化帶進德里。

抵達印度德里機場走出海關已經是凌晨時分,加上與台灣的2.5個時差,等於我的生理時鐘已經是凌晨2時30分,在機場搭上一位向我招攬生意的計程車,便直趨德里找住宿旅館,誰料計程車司機是個很糟糕的人,他竟把我送到一間旅行社,從此是印度之旅悲慘的開始,旅行社工作人員草草地幫我安排一間住宿旅館(竟要價45美金),要不是當時我的狀態已經很睏了,應該不會做出如此倉促的決定,反正就是想躺下來好好地睡一覺。

隔天清晨醒來竟又被旅館的服務生帶到昨晚那家旅行社裡,工作人員跟我周旋談了許久,我竟然傻傻地相信他的誠意,花費100多美金買了兩張臥舖的火車票(後來我才發現只要80美金即可買到),事後雖然我很氣憤,但記得小孟告訴過我:「被騙就算了,反正當作是花錢買經驗,不要因為一些事情而影響情緒和後面的行程。」接著,旅行社幫我安排一輛汽車和一位嚮導帶我在德里市區觀光,參觀了吉祥天女與納拉亞那寺廟、總理官邸、國會大廈、印度門等等,但這樣走馬看花的方式根本無法好好地認識德里。

進入吉祥天女與納拉亞那寺廟參觀,無論是觀光客或印度人都必須要脫下鞋襪,而印度門的樣式則是模仿凱旋門建立,高度約42公尺,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九萬名軍人所建的,牆壁上刻有陣亡將士的名字;甘地博物館(Gandhi Smriti Museum)位於印度門西南方,原本是印度聖雄甘地的住所,西元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這裡的中庭遭到暗殺,當時的暗殺現場立有石碑悼念。另外,還有一座我不知道名稱的寺廟(應該是清真寺),建築造型類似雪梨歌劇院,在裡面內心感到很平靜,除了禱告和祈福外,說話是被禁止的。

接著,嚮導帶我去他家裡面用午餐,因而認識他的表弟Paul,他們讓我見識到一般印度傳統家庭的模式和生活空間,也是第一次看到傳說中印度人用右手抓飯吃的景象,對我而言這一切都是新奇的;客廳裡的兩位義大利女子對我倒是有些好奇,她們一直以為我是日本人,其中一位說我長的比較像日本人而不像華人。下午我們去「康諾特廣場」逛街,適逢今天是假日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沒有營業,我只好逛逛路邊的小攤販,在離去之前那位嚮導竟要求我付2500Rs給他,為了這件事情我和他在飯店裡大吵一架,還想要叫警察前來處理,後來是另一位旅行社的人來協調,僅付了500Rs便不歡而散,因為這個事件讓我對印度人缺乏好感,證明了旅遊書籍所提,印度人不會正大光明地搶奪,但會用小聰明或小手段讓你把錢掏出來,或許這個國家的人民真的是窮怕了,在搭上前往阿格拉的火車上,心裡面仍是忿恨不平。

阿格拉(Agra)

阿格拉位於德里南方約240公里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的城市,阿格拉城內街道狹窄,保有中古世紀風貌,主要的旅遊景點包括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法特普希克里等地,其中以泰姬瑪哈陵名聞遐邇,為現代阿格拉帶來無盡的財富,觀光業十分蓬勃發達。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位於亞穆納河畔,是蒙兀兒第五代君王-沙•賈汗為皇后慕塔芝•瑪哈(Mamtaz Mahal)所建造的陵墓,泰姬瑪哈陵於西元1631年開始興建,總共動用工匠約兩萬名,費時22年才建造完成,其樣式融合印度、波斯、中亞回教等風格,中央主體以白色大理石構造,由於造型比例完美,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泰姬瑪哈陵雖然名為陵墓,但是佔地範圍很廣,包括:前庭、正門、蒙兀兒花園、水道、噴水池、陵墓主體和左右兩座清真寺,而其建築概念來自平衡與對稱,並且與數字「4」有關,在伊斯蘭教信仰中,「4」是非常神聖的數字,所以四座小圓塔、四支尖塔和四角形庭園都是平和與神聖的象徵。

抵達阿格拉時已經是晚上23時,隨即住進Hotel Amar,因為身體實在是太累了,洗完澡後便上床睡覺,但躺在床上的我卻無法入眠,腦海裡一直浮現剛剛過往的那幕,阿格拉車站和德里車站的月台上,到處躺著無家可歸的遊民,或許就是印度這個國家的特色,抑或者說是種姓制度的宿命,他們國家的法律允許這種現象產生,雖然台灣也會有遊民,但不至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躺在火車站月台上過夜。

三月17日上午10時準時出發欲前往今天的重要行程泰姬瑪哈陵,這是到印度旅行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進入泰姬瑪哈陵的安檢工作很仔細,零食、計算機等物品皆不能攜帶入內,必須寄放在入口處旁邊的置物間;走進去後迎面而來的是一片寬廣的前庭,正門紅色建築物在綠油油的草坪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再往裡面走就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泰姬瑪哈陵,當我遠遠看著泰姬瑪哈陵的那一刻,內心的喜悅與感動是無法形容的,因為前些日子在旅遊書籍上所看到建築正呈現在我的眼前。

我用心地欣賞著前人所建造的雄偉建築,其華麗壯觀更是不在話下,建築物上的花紋、雕刻和可蘭經文在在顯示出泰姬瑪哈陵的建築成就,加以左右兩邊的清真寺遙相呼應,彷若能感受到某種神聖的力量在召喚著,不管是從哪個角度拍攝泰姬瑪哈陵都美,尤其對於喜歡攝影的同好更是愛不釋手,光是在泰姬瑪哈陵我就整整用掉一卷底片,就是想要捕捉最珍貴美好的畫面。離開泰姬瑪哈陵後,繼續前往Agra Fort(阿格拉堡)和Akbar’s Mausoleum(阿克巴大帝陵墓),下午我到阿格拉市區購買幾張明信片想寄回台灣給我的親友,要離開阿格拉前我一個人在街道上走走晃晃,想感受當地人民的生活,許多印度人看到我都還是會以為我來自日本,也會用日文向我問候。

後來在旅館老闆的安排下,他找了當地一位居民用重型摩托車載我到火車站,因為今天是Holly Festival,所以公車和計程車都休息一天,那位仁兄騎著酷炫的摩托車載著我在馬路上奔馳,目的地是阿格拉市唯一有火車前往瓦拉那西的Tundla火車站,將近1個小時的路程,讓我可以盡情地欣賞著印度鄉下的景色。在抵達Tundla後還有2個小時的時間,我便一個人在附近走走拍照,Tundla是個偏遠郊區的火車站,較少有外國觀光客的足跡至此,但我還是遇到了一位從埃及來的女孩子和二位日本大學生,找到自己的臥舖位置卸下行李後,和旁邊的那位穆斯林講了些話便沉沉睡去,但搖搖晃晃的火車並無法讓我睡得安穩,亦可能是因為過於疲累的緣故,我開始想念台灣。

※住宿:Hotel Amar (Tourist Complex Area, Fatehabad Road, Taj Ganj, 282001 Agra, India)

瓦拉那西(Varanasi)

瓦拉那西(Varanasi)是印度最大聖地,古代名稱的意思就是光之城,英國殖民地時代稱為貝拿勒斯,西元1956年才正式命名為瓦拉那西,因曾經被回教徒統治過,所以充滿異國風采。

瓦拉那西的恆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也是印度古文明的象徵,對印度教徒而言,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到恆河沐浴淨身,而死後如果能夠在恆河舉行火葬並將骨灰灑入河中,靈魂就可以解脫,得以輪迴轉世,恆河河岸從上游至下游約有廿個不同名稱的Ghat(迦特),迦特就是河壇的意思,每一座河壇都有不同景觀、功能和宗教意義。

將近11個小時的臥舖火車,於清晨七時10分左右抵達第三個城市VARANASI(瓦拉那西),原本車上的查票員告訴我清晨5時就會抵達,所以我5時左右就提著行李站在車門旁邊等候,從黑夜等到天亮,整整晚約2個小時的時間才抵達瓦拉那西,但因此有機會瀏覽沿途的風光和享受清晨新鮮的空氣。在火車站出口前和那兩位日本人告別後,一個人拖著行李沒有目的走著,繞了街道許久終於選定在聖保羅教堂附近的一家Hotel Garden View住宿,很便宜的一家民宿,住宿一晚只要275Rs。

放置好行李後原本打算先去恆河朝聖,但旅館老闆告訴我下午去恆河看不到什麼印度人生活的景象,他建議我先到其他觀光景點,隔天清晨一大早再去恆河,我接受了他的建議,於是一個人走在交通混亂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總是對我投以異樣的眼光,會有許多印度人以日文向我問候,而我也習慣用日文回應他們。在某個圓環處我坐上人力三輪車到一個神秘的寺廟Durga Mandir(杜兒葛寺廟),寺廟裡面的一位印度人在我額頭上點了個紅點,並在我脖子上佩戴一條黑色棉繩,我想應該是有祈求平安的作用吧!

離開杜兒葛寺廟後我一個人繼續往南方走去,因為我知道我要去一個地方,就是貝拿勒斯印度大學(BHU),這間大學當初是為了研究印度民族傳統文化而設立的,亦是我造訪瓦拉那西想參觀的一個重要景點,貝拿勒斯大學的校園真的很大且很美,給人一種寧靜且悠閒的空間,但走完校園一圈可能要花幾個小時,所以返程我便決定坐人力三輪車到校門口,貝拿勒斯校門口前交通混亂但小商店林立,我在那裡買些食物和瓶裝水,經過一家甜點商店,好奇的我走進購買6個sweet cake,結果僅吃了一口並無法吞下去,因為實在是太甜、太甜了,沒想到印度人竟可以吃這麼甜的糕點,而這種甜食店舖還處處可見。

憑藉著記憶一個人走路回到旅館,只是想能夠深刻感受印度人的生活,讓自己儘可能融入當地的文化,晚上時分,我竟不知不覺走入擁擠的巷弄間,真實地看到印度人生活的一面,我總是納悶當地人不知道在忙些什麼,匆忙地走來走去抑或搭乘三輪車往返,雖然我無法理解也不必去瞭解,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模式,我不必去參與,只需要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畢竟這就是所謂文化的差異和民族特性的不同。在經過一家傳統的剪髮店時,我談妥以50Rs請師傅幫我修剪頭髮,卻碰到兩個臉上塗滿彩粉的年輕人跑過來和我擁抱,因為這兩天是Holly Festival,算是他們當地的一種慶祝方式,瓦拉那西的人們讓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樸實、純真和善良,相較於首都德里的大城市,在回去旅館前我買了一個雞肉口味的Pizza,是傳統的印度辣口味。

隔天清晨六時15分我一個人走往恆河(Ganga River)朝聖,我沿著恆河邊的河壇走去,邊走邊拍攝照片,我在這裡感受到的是寧靜與安詳的氛圍,似乎某種神秘的宗教力量在我身體裡流竄,血液裡流動著的是祝福;雖然我曾試著想下水去感受印度人沐浴的感受,但看到恆河上有人在洗衣服、洗澡、焚燒屍體、上廁所,甚至還有一頭死去的聖牛橫躺在河邊,我便打消這個念頭,竟然還有印度人可以自在地刷牙漱口。

在返程途中我又遇見那兩位日本大學生,我便走過去和他們打招呼,他們說有下去恆河浸洗,我真佩服他們兩個人的勇氣,他們的下一站是西南方的Bombay(孟買),如此我們便不可能會再相遇,因為我即將前往下一個城市Calcutta(加爾各答),合拍了張照片道聲再見後離開恆河,突然想到身上的明信片尚未寄出,趕緊詢問當地人和警察post office的位置,結果花了許久的時間才找到一間破舊不堪的郵局,明信片寄出後心裡面的負擔總算可以擱下,返回旅館休息片刻後準備到瓦拉那西火車站搭車,想不到瓦拉那西竟有10個月台,只是我的火車班次又延誤整整1個小時,印度真的慢吞吞。

※住宿:Hotel Garden View (D.64/129 Sigra Contonment, Cantonment, Varanasi, Uttar Pradesh, 221001, India)

加爾各答(Calcutta)

加爾各答(Calcutta)是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大約一千二百萬,目前加爾各答因為人口過度膨脹,充滿低下階層勞工,所以犯罪問題日益嚴重,加上到處交通混亂、空氣污濁,給人一種怵目驚心的印象,但因為加爾各答是進入印度的主要門戶之一,所以被列為旅遊起點;加爾各答市內,林立著許多殖民地色彩的建築,目前最熱鬧的地區是朝潤希(Chowronghee)一帶,此地區不僅行駛有地上電車,還有印度唯一的地下鐵。

在加爾各答有一座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瑞莎修女創辦的醫院,給予窮人醫療服務,另外,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泰戈爾(Tagore)是諾貝爾獎得主之一,泰戈爾於1861年在加爾各答誕生,也在這裡過世,其故居是十八世紀的建築樣式。

整整坐了15個小時的火車才抵達第四個城市加爾各答,火車的終點站是加爾各答外圍的HOWRAH(荷瓦拉),荷瓦拉車站是一個很大的車站,還有馬路從車站中間穿越過去,印度的長途火車通常都會掛到30個以上的車廂,因此速度會更為慢些,而每列火車包含有座位車廂和臥舖車廂,複雜的程度很容易導致外國觀光客混淆,更大的問題是印度的火車常常誤點(1至2個鐘頭是很常見的事),另外,車廂外面並沒有清楚標示列車編號,所以在印度搭乘火車時必須不斷地問當地人或工作人員,若確定是自己的班次即無須考慮什麼,先跳上車再去找位置。

我不急著進城去,打算一個人在荷瓦拉車站逛逛,感覺這個火車站的建築物雖然陳舊卻有其特色,後來我花30分鐘的時間在Tourist詢問工作人員,有關加爾各答市區的街道、YMCA位置、觀光景點和Bus的價錢,那位先生很熱心地解答我許多問題,走出車站大門依舊想好好欣賞荷瓦拉車站的建築外觀,同時我也發現許多人都往車站對面的地方走去,充滿好奇心的我便跟著走到對面,儘管旁邊幾個taxi driver一直在向我招攬生意。我看到一條寬廣的河流,應該就是書上所標示的Hooghly(胡格利河),河邊有渡輪可以搭乘,我心想應該就是坐到河對面的交通工具吧?拿著地圖告知售票人員我要到對面的YMCA,對方給我一張10Rs的票券並指示我往下走的那個渡輪口,我坐上渡輪但卻不知道會停在哪裡?旅行中常無法知道下一站會抵達何處。

從荷瓦拉車站進入加爾各答市區有三種方式:搭計程車、走路、坐渡輪,我想坐渡輪是比較經濟實惠的考量,但仍有許許多多的印度人選擇以走路的方式進城,當渡輪靠岸後,我一個人穿梭在街道上,其實並不清楚YMCA的確切位置,後來詢問兩位警察後才確定方向,在印度自助旅行有個好處,就是語文溝通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目前印度除了通用印度文外,英文則訂為官方語言,只要是年輕一輩的或是有受過教育的印度人幾乎是可用英文作溝通,而且印度的重要路口都配置有警察,握不小心迷路亦可向其問路,他們都很熱心協助外國觀光客。

找到YMCA後我放置好行李便外出逛街,下午參觀帕芮須納特寺廟、回教寺廟、Maidan(梅登公園)、維多利亞紀念堂、聖保羅教堂(白色哥德式建築)、天文台等等,要參觀維多利亞紀念堂外國人的門票是200Rs,但印度人只要10Rs,這種差別待遇讓我真無法茍同;離開天文台後我自己選擇走一些沒有經過的街道,但走著走著竟又迷路了,卻因而讓我對加爾各答這個城市多些認識,我喜歡這個都市整體的設計與規劃,走在街道上頗為舒適自在,且充滿著英國殖民時代的色彩,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交通噪音(當然影響到的是空氣品質)。

加爾各答的交通之混亂實在非我們台灣人所能想像,因為該城市人口多、車輛多,但卻缺乏紅綠燈交通號誌,重要路口還是靠交通警察在指揮,塞車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在印度開車是可以亂鳴喇叭,只要前面的車輛擋住你就可以一直按喇叭,甚至前方處的交通阻塞也可以一直亂鳴喇叭。另外,印度的車輛是可以任意變換車道,愛怎麼開就怎麼開,道路上的交通標示純粹僅是當作參考,我搭乘計程車、auto或是人力三輪車時都很擔心會被撞到,但司機總是能夠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駕駛技術,我想,台灣人的開車技術到了印度應該全都不合格吧?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整天神經都得緊繃著。

後來,我一個人跑去搭乘印度唯一的地鐵,YMCA就位於Esplanade和Park Street兩站中間,只要4Rs就可以搭乘好幾站,相當經濟實惠,當我踏進地鐵車廂的那一刻,所有車廂裡的印度人都轉頭看著我,可能是我這個來自外國的觀光客顯得特別突兀,因為我發現地鐵裡沒有其他外國人的蹤跡,但我只是想感受一下在印度搭乘地鐵的感覺,這也是我到加爾各答想做的事情之一。

晚上回到YMCA,附近正好是加爾各答最熱鬧的購物天堂New Market(新市集),大約有幾百家的店舖在營業,包括各式各樣的寶石店、布店、藝品店、書店等,加以街道上的流動攤販,讓人不花錢都很難,因為這裡的東西實在是很便宜。我在新市集的街道轉角處停下來買雪碧汽水喝,認識了一位印度朋友Niranjan,在隔天我要離開加爾各答時互相留下聯絡方式,他問我還會不會再回去加爾各答,我心裡有些猶豫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想去的國家和城市太多了,不可能又到加爾各答旅行,我還是很珍惜這段在國外自助旅行所得到的友誼。

三月22日是我在印度的最後一天,下午13時55分的飛機即將飛往泰國曼谷,早上我仍是一個人背著相機走走拍照,享受加爾各答清晨的寧靜時光,原本計劃早上去參觀印度博物館,但時間上唯恐不允許,只好再搭乘地鐵隨便選定Jatindapark station去逛逛,準時在10點時離開YMCA搭乘計程車到加爾各答機場,因為櫃檯先生跟我說到機場約要1個小時的時間,除了距離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會有塞車問題,但沒想到如此遠的距離竟只要159Rs;加爾各答的機場很小,但工作人員效率之慢實在讓人抓狂,我花約40分鐘排隊兌換錢幣(前面只有10個人),然後再花1個小時的時間過海關,和排在我前面的那兩位義大利人互相抱怨著,真的證實印度慢吞吞。

原本預訂13時55分的班機,卻拖到14時35分才開始緩緩滑動,等到正式起飛離開地面已經14時49分,在飛機上我仍然聽著黃湘怡的「畢業旅行」,吃著不怎麼好吃的餐點,心裡面一直想著我的那位印度朋友,不知道他是否也在想念我這個台灣朋友?在泰國曼谷的過境飯店住宿一晚後,隔天便搭乘飛機回到台北,結束我生平第一次的出國自助旅行。很開心能夠平安地返回台灣,這都得感謝好友小孟提供我許多出入境的資訊,這次去印度旅行真的收穫很多,除增廣見聞外,也體驗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文風情,哪怕旅途中遭遇到的任何麻煩或困難,都是一種經驗和學習,總之,我的內心是滿足的、快樂的。

※住宿:YMCA (25 Jawaharlal Neharu Road, Chowringhee, Calcutta 700087, Indi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ederico的沙龍
2會員
97內容數
Federic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6
2025/02/06
2024/06/16
河內(Hà Nội) 會安(Hội An) 峴港(Đà Nẵng) 下龍灣(Hạ Long Bay)
Thumbnail
2024/06/16
河內(Hà Nội) 會安(Hội An) 峴港(Đà Nẵng) 下龍灣(Hạ Long Bay)
Thumbnail
2023/09/27
釜山(Busan) 慶州(Gyeongju)
Thumbnail
2023/09/27
釜山(Busan) 慶州(Gyeongju)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雅典(Athens) 比雷埃夫斯(Piraeus) 希俄斯(Chios)
Thumbnail
雅典(Athens) 比雷埃夫斯(Piraeus) 希俄斯(Chios)
Thumbnail
他曬得好黑,但是每天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也找到自己生命的熱情所在,過得好快樂。
Thumbnail
他曬得好黑,但是每天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也找到自己生命的熱情所在,過得好快樂。
Thumbnail
感受到明天即將第一次在秘魯搭貴的要命火車的期待。馬丘比丘已越來越近。
Thumbnail
感受到明天即將第一次在秘魯搭貴的要命火車的期待。馬丘比丘已越來越近。
Thumbnail
在這個美麗的白色之城,或許也有種讓人安靜下來去面對自己的魔力吧。
Thumbnail
在這個美麗的白色之城,或許也有種讓人安靜下來去面對自己的魔力吧。
Thumbnail
卡利(Cali) 普迦(Buga) 波哥大(Bogotá)
Thumbnail
卡利(Cali) 普迦(Buga) 波哥大(Bogotá)
Thumbnail
安曼(Amman) 馬達巴(Madaba) 佩特拉(Petra) 傑拉什(Jarash)
Thumbnail
安曼(Amman) 馬達巴(Madaba) 佩特拉(Petra) 傑拉什(Jarash)
Thumbnail
德里(Delhi) 阿格拉(Agra) 瓦拉那西(Varanasi) 加爾各答(Calcutta)
Thumbnail
德里(Delhi) 阿格拉(Agra) 瓦拉那西(Varanasi) 加爾各答(Calcutt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