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抬頭》── 裝睡的人永遠都叫不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說到近期火爆的電影莫過於2021年底上映的美國諷刺科幻片──《千萬別抬頭》。《千萬別抬頭》自播出後,受到兩極評價,有些人認為這部電影反映了現實,亦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沒有營養價值。不管如何,電影在第79屆金球獎、第93屆國家評論協會獎及第27屆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獲得提名及獎項。《千萬別抬頭》創下了 Netflix 單週觀看時長的新紀錄,目前是上映 28 天內 Netflix 上觀看次數第二多的電影。為何有些人喜歡這部作品,又有人嗤之以鼻呢?

  《千萬別抬頭》故事講述科學家博士生候選人凱特·狄比斯基在觀看星體時意外發現從未見過的彗星。她與教授藍道·明迪一起計算運行軌道後,竟發現彗星將會在半年後撞落地球。他們把這個發現告訴給政府官員,然而官員出於政治考量,決定冷處理這件重大事故。為了引起大眾的注意,他們決定用上熱門電視節目,並在節目中向公眾公告地球將於半年後受彗星撞擊這件事,不過人們的反應並不似預期,到底他們最終有沒有逃過這次災難呢?

  • 幽默的剪接
布莉·埃文提:「這是我們的作風,輕鬆看待壞消息。」
傑克·布雷默:「對,有助於消化噩耗。」

  《千萬別抬頭》的劇情幽默又帶點諷刺,而《千萬別抬頭》的鏡頭運用也是如此。在電影中,製作團隊利用不少近鏡頭來拍攝角色和物品,當中近鏡頭經常用來拍攝角色的表情變化。表達角色的情緒有很多方式,而在作品中,鏡頭不斷轉換,製作團隊利用角色的小動作來展現角色的情緒和態度,而非他們的對白。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或會發現,角色的對話經常會跑題,而這一點與鏡頭一樣,話題不斷轉換,從不在重點上,而鏡頭亦在重要情境時不斷轉換,例如在討論對付彗星時,鏡頭會轉向場景的不同地方,而非角色身上。這個做法,不但控制劇情節奏及張力,亦間接地讓觀眾更了解角色的個性,如在討論如何應對彗星時,鏡頭會放大藍道顫抖的雙手,用作表達他的不安和緊張。在眾多場景中,藍道最後一次在節目上的激昂分享令我印象深刻。在那一幕,鏡頭放大藍道的臉,配上寂靜的背景,拍攝現場只迴響著藍道的聲音,讓氣氛變得刺激又帶點好笑。

  《千萬別抬頭》的劇情同樣設計精心,當中又有不少細節令人看到哭笑不得,例如在美國總統向國民公告彗星事情的緊急新聞報告中,當美國總統報告完畢後,現場點上煙花,而現場的觀眾看到煙花後表現出不應有的興奮。又或是在電影中加入不少大自然的鏡頭,然後下一秒接上一個垃圾車工人在工作的畫面,這一點與《千萬別抬頭》風格的幽默不謀而合。除此之外,《千萬別抬頭》在片中用競爭性教育、種族歧視、性別、科技的先進、政商、社會階層的分化及宗教等多面向構成內容,並用風趣的方式呈現真實的情境。

  • 談笑風生
藍道·明迪:「可以請你別這麼...開心嗎?抱歉,不一定甚麼時候都要妙語如珠,充滿魅力或討好大家。有時候,我們需要能夠對彼此談正事,我們需要傾聽。我們重申一次,有顆巨大彗星朝地球飛來。我們知道彗星存在的理由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如果我們連一丁點共識都沒有,一顆聖母峰大小的超大彗星,朝地球飛來不是一件他媽的好事。那我們到底怎麼了?天啊,我們怎麼還聊得下去?....我們應該趁早將這顆彗星撞離軌道,但我們沒這麼做,我想不透為甚麼。現在他要開除我這種科學家,因為我們據理力爭,跟他們唱反調。我很確定外面有許多人根本沒把我說的話聽進去,因為他有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

  大部分人看完《千萬別抬頭》,都會認為作品諷刺當下時事,因為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會有相似的事情發生。在這篇文章並不會花太多筆墨來分析電影用來諷刺時事的符號,而是探討電影有甚麼含意。我個人認為《千萬別抬頭》像是一個警醒,提醒人們對重大事情提高警覺。在電影中,不少人輕視彗星的影響,而彗星在現實世界代表了甚麼呢?它可以是任何的全球議題,如全球暖化、資源短缺、COVID-19的疫情,或是任何一種危及生物的事件,事實上,我們對於這些全球議題不全然非常關心。世上總有些人會忽視問題的嚴重性,如在個人層面,疫情嚴重時到處遊玩或國際層面上,國家違反碳排放規定等等。除此之外,更有些人會把這些危機視為非常好的「商機」。在電影中,藍道·明迪說過:「聽著,我有許多同事他都被這個計畫開除或辭退,顯然是對這項任務的問題太多了,我只想確認你會...你會開放科學同儕審查過程,不會像個生意人看待整個任務。」在人類滅絕問題前,資本主義下的生意人更重視他們的賺錢機會。他們提出的方案看似為地球建立一個雙贏局面,但實際上只是把全球生物向滅亡推向一大步。若我們丟掉這種商人思維,結局會不會有所扭轉呢?可惜的是,這種思維難以改變。就例如在疫情期間,各國間針對疫苗專利牽起不少爭議,有些國家決定放棄疫苗專利權,如中國及美國等,亦有國家堅持保持疫苗專利權,如德國等歐洲國家。兩個做法都受到不同立場人士的抗議。為甚麼呢?

  專利權,相信很少人沒聽過這個字詞。專利權歸屬於智慧財產權下的工業產權,而工業產權除保護專利權外,亦保護商標權。智慧財產權另亦保障文學產權,當中包括著作權和鄰接權。智慧財產權主要保護人們的智慧產物,同時亦達到鼓勵人們創作的意圖。對創作者來說,智慧財產權保護他們的作品所屬權,避免人們的盜用及不法用途。當中,藥物專利權又成為極受爭議的目標。在1998年,南非的愛滋感染率高達22.8%,但當時人們及政府並沒有錢去購買有專利權的藥物去應對國內病情,於是南非通過法例,由巴西和印度引入仿製藥。然而多間藥廠以《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控告南非政府違反規定。雖然藥廠後來撤銷控訴,但在訴訟期間,人民暫停使用仿製藥,以致大量人民死於與愛滋病有關疾病的災情。自此,藥物專利權成為不少人討論的對象,到底人們要怎樣在商業利益及公共衞生議題間取得平衡呢?在專利權的背後,不只牽涉公共衞生與商業利益,同時亦與貧窮人口、教育、社會結構等議題息息相關。對於創作者來說,避免人們的盜用及不法用途非常重要,但對那些生病的人來說,藥物是拯救他們生命的解藥,難道兩者都不同兼得嗎?

  看完《千萬別抬頭》後,我一直在想為甚麼電影名稱要叫「千萬別抬頭」呢?若想人重視身邊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應叫「要抬頭」(Just Look Up)更好嗎?想了一想,或許「千萬別抬頭」更符合電影的風格,不但諷刺時下人們「不抬頭」的做法,亦是一個反義詞。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千萬別抬頭》後,能抬起頭來,好好觀望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沒有名字的桃子的沙龍
12會員
79內容數
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對於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的情緒抒發。
2025/03/08
《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療癒系電視劇,劇情描述女主角許紅豆因好友過世而到雲南雲苗村散心,並在當地與謝之遙相遇,共同為振興雲苗村而努力。本劇不僅展現雲南美麗風光,也探討都市人面對的壓力、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等議題,帶給觀眾反思與療癒。
Thumbnail
2025/03/08
《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療癒系電視劇,劇情描述女主角許紅豆因好友過世而到雲南雲苗村散心,並在當地與謝之遙相遇,共同為振興雲苗村而努力。本劇不僅展現雲南美麗風光,也探討都市人面對的壓力、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等議題,帶給觀眾反思與療癒。
Thumbnail
2025/02/15
今年的動漫可說是文藝復興的一年。不知道大家看了哪一部重新連載的動漫呢?今次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我童年看過,不少人稱為神作的《Angel Beat!》。
Thumbnail
2025/02/15
今年的動漫可說是文藝復興的一年。不知道大家看了哪一部重新連載的動漫呢?今次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我童年看過,不少人稱為神作的《Angel Beat!》。
Thumbnail
2024/10/01
第一次寫的短評,標題不知道要怎麼改,所以就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我已經盡力找了個比較好的標題了,其他落選的標題有:金融驚濤駭浪:散戶、笨錢與殺人犯的交錯命運、華爾街風暴:散戶力量、笨錢效應與殺人犯的挑戰....不過我決定這個系列都用ChatGPT都幫忙改名,也算是這個系列的特色了
Thumbnail
2024/10/01
第一次寫的短評,標題不知道要怎麼改,所以就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我已經盡力找了個比較好的標題了,其他落選的標題有:金融驚濤駭浪:散戶、笨錢與殺人犯的交錯命運、華爾街風暴:散戶力量、笨錢效應與殺人犯的挑戰....不過我決定這個系列都用ChatGPT都幫忙改名,也算是這個系列的特色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千萬別抬頭》於2021年12月10日美國院線有限上映,2021年12月24日在Netflix上架,由曾執掌《大賣空》、《為副不仁》等時事批判電影的導演亞當·麥凱自編自導,其演員陣容包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梅莉·史翠普、羅伯·摩根等多位著名演員。 劇情由一名天文學博士
Thumbnail
《千萬別抬頭》於2021年12月10日美國院線有限上映,2021年12月24日在Netflix上架,由曾執掌《大賣空》、《為副不仁》等時事批判電影的導演亞當·麥凱自編自導,其演員陣容包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梅莉·史翠普、羅伯·摩根等多位著名演員。 劇情由一名天文學博士
Thumbnail
就在2022年的3月11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正往地球接近的天體。一個小時後,歐洲太空總署(ESA)正式發表:有一顆距離地球不到五萬公里的小行星接近中,命名為2022 EB5,一小時內擊中地球的機率是100%...
Thumbnail
就在2022年的3月11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正往地球接近的天體。一個小時後,歐洲太空總署(ESA)正式發表:有一顆距離地球不到五萬公里的小行星接近中,命名為2022 EB5,一小時內擊中地球的機率是100%...
Thumbnail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有一個知名的命題「看不見的手」,在經濟的世界裡,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影響市場的價格與動態,而我們每日接觸的巨量資訊裡,會不會,也有一隻或多隻看不見的手,在決定我們看到的世界模樣?
Thumbnail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有一個知名的命題「看不見的手」,在經濟的世界裡,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影響市場的價格與動態,而我們每日接觸的巨量資訊裡,會不會,也有一隻或多隻看不見的手,在決定我們看到的世界模樣?
Thumbnail
現在說這部電影是我2022冠軍,可能太早,但它肯定是我今年看過最趣味最好笑最幽默的電影,特別是在英雄片和拯救世界(其實是戰爭片)的故事遍布的當下!
Thumbnail
現在說這部電影是我2022冠軍,可能太早,但它肯定是我今年看過最趣味最好笑最幽默的電影,特別是在英雄片和拯救世界(其實是戰爭片)的故事遍布的當下!
Thumbnail
看完《千萬別抬頭》後,我一直在想為甚麼電影名稱要叫「千萬別抬頭」呢?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千萬別抬頭》後,能抬起頭來,好好觀望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
Thumbnail
看完《千萬別抬頭》後,我一直在想為甚麼電影名稱要叫「千萬別抬頭」呢?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千萬別抬頭》後,能抬起頭來,好好觀望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這是個老梗,每個人心中答案各自不同, 這部片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也許可能更符合現在人生活與社會環境的角度來探討問題可能的發展方式,過程充滿荒謬、無奈與可笑,但某些場景也不禁讓人感到熟悉且真實。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這是個老梗,每個人心中答案各自不同, 這部片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也許可能更符合現在人生活與社會環境的角度來探討問題可能的發展方式,過程充滿荒謬、無奈與可笑,但某些場景也不禁讓人感到熟悉且真實。
Thumbnail
既然玩了主題閱讀,不如就認真說說我在主題閱讀的感悟吧。 在2021年尾,我看了一齣末日電影《千萬別抬頭》,也看了兩本講述癌病死亡的小說《漣漪的夜晚》和《獅子的點心》,迫使我思考末日或死亡的事。 因為太荒謬,所以觀眾都忍不住笑起來。 但真的太荒謬嗎?其實我們會不會也表現得跟電影中的愚民一樣?
Thumbnail
既然玩了主題閱讀,不如就認真說說我在主題閱讀的感悟吧。 在2021年尾,我看了一齣末日電影《千萬別抬頭》,也看了兩本講述癌病死亡的小說《漣漪的夜晚》和《獅子的點心》,迫使我思考末日或死亡的事。 因為太荒謬,所以觀眾都忍不住笑起來。 但真的太荒謬嗎?其實我們會不會也表現得跟電影中的愚民一樣?
Thumbnail
近期Netflix上的新片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在台灣引起許多廣泛討論,但多數都是影視與政治層面的內容,從公關視角來看這部電影,情節中有許多可以仔細品味的公關專業技巧詮釋與呈現,雖然有些情境過於誇示,但還是頗有意思,非常推薦公關從業人員或對於公關專業有興趣的朋友可找時間看看。
Thumbnail
近期Netflix上的新片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在台灣引起許多廣泛討論,但多數都是影視與政治層面的內容,從公關視角來看這部電影,情節中有許多可以仔細品味的公關專業技巧詮釋與呈現,雖然有些情境過於誇示,但還是頗有意思,非常推薦公關從業人員或對於公關專業有興趣的朋友可找時間看看。
Thumbnail
幸好這個意外不是沒有解決方法,畢竟現在是個用手機就能連結你二十四小時私密生活的高科技社會,只是政府只把這件事情當作政治手段操弄的冷漠、觀眾比起地球毀滅,對名人的婚姻狀況更感興趣的荒唐,和如此重要的訊息淪落到只能在八卦節目公開的諷刺,都在在顯示了這個問題沒辦法那麼容易解決。
Thumbnail
幸好這個意外不是沒有解決方法,畢竟現在是個用手機就能連結你二十四小時私密生活的高科技社會,只是政府只把這件事情當作政治手段操弄的冷漠、觀眾比起地球毀滅,對名人的婚姻狀況更感興趣的荒唐,和如此重要的訊息淪落到只能在八卦節目公開的諷刺,都在在顯示了這個問題沒辦法那麼容易解決。
Thumbnail
我看過許多「不合時宜」的作品,卻很少看到這樣「千載難逢」的作品。 劇中裡最觸動我的一刻,倒不是結尾那最後的晚餐,也不是劇尾太空船抵達的「裸體的伊甸園」;而是凱特(Kate)的男友Yule看到那顆即將毀滅人類文明、美麗而可怕的彗星時,忽地跪下禱告的那一瞬間:
Thumbnail
我看過許多「不合時宜」的作品,卻很少看到這樣「千載難逢」的作品。 劇中裡最觸動我的一刻,倒不是結尾那最後的晚餐,也不是劇尾太空船抵達的「裸體的伊甸園」;而是凱特(Kate)的男友Yule看到那顆即將毀滅人類文明、美麗而可怕的彗星時,忽地跪下禱告的那一瞬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