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德國之旅(Germany)

2022/06/25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科隆(Köln, Cologne)

科隆大教堂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大教堂—已經蓋了將近800年尚未完工、傳說是人世間最靠近上帝的所在、更傳說是地球上最完美的哥德式建築。無論本身是否為教徒,這座教堂都會耳聞過,到德國旅行一定要來科隆參觀這座教堂。
哥德式風格的科隆大教堂從1248年就開始興建,1265年完成主祭壇與聖詠台,但一直到1322年這座祭壇才開始使用;接下來的建設則進度緩慢、蓋蓋停停,1560年之後教堂甚至完全停工,直到1842年普魯士王國興起才為今日的規模重新打下基礎,1880年普魯士威廉一世(Wihelm I)將最後一塊基石放置於南鐘塔,象徵性地完工,但實際上小規模的修繕工程從未停歇。
主祭壇之迴廊是科隆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共有7個小聖堂,建造時期在1248至1265年間,而正門入口高處的巴伐利亞彩窗,則是在1842年由巴伐利亞國王捐贈給教堂。中古世紀時,人們相信光就是上帝之愛,因此,每個大教堂都會有透光的彩色鑲嵌玻璃,例如︰十字架小聖堂、三博士之聖骨盒、米蘭聖母像等。
科隆大教堂打破的歷史不僅是建造時間,更是第一個接續無數設計者與監工,皆因感念原設計者的精神與信念,儘量依照原計劃不斷地增建之案例。聯合國組織在納入世界遺產時即指出︰不可思議的內部與壯觀藝術之集成,科隆大教堂更代表了歐洲基督教徒持久不變、歷久不衰的力量。
清晨5點多醒來,發覺鬧鐘還停留在半夜兩點多,我想,它應該是壞了,索性隨手將它丟進垃圾桶,反正背著它繼續旅行也發揮不了作用。準時在6點離開旅館,搭乘地鐵到eurolines巴士的布魯塞爾站,預計7點的巴士從比利時前往德國科隆,在進入德國邊境後,警察上車查看乘客的護照,我直接將護照翻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入境章那頁,果然這樣是對的,警查看一眼就立即交還亦無須多問。
巴士最終停在科隆車站旁,我走進車站找尋寄物櫃,發現竟然只有兩種選擇:2小時三歐元和24小時六歐元,這個設計真不友善!適逢科隆正下著大雨,我只好先在車站附近和科隆大教堂逛逛,反正壞天氣也無法拍出好相片;另外,科隆市區的建築物過於單調,對於剛參觀完比利時布魯日的我,總難免會作比較,而歐洲人愛淋雨的情形,已經從荷蘭、比利時、德國皆已證實,即使雨大到衣服會淋濕,許多人依舊在雨中快步。
科隆原先並不在我的旅遊計劃裡,我應該要繼續往南去盧森堡,但因為歐洲之旅前,在大陸甘肅敦煌認識一位德國華僑車越,他當時也在敦煌旅遊,我們因而有機會認識,故他邀請我到德國時一定要來科隆拜訪他,我的路線緊急轉彎到科隆這裡,當然我也從台灣帶了最愛的「寶泉鳳梨酥」送他。
我在科隆車站information處詢問工作人員到Porz要搭火車或地鐵,該工作人員跟我說只要走路十幾分鐘就會到,但當火車漸漸駛離市區後,我才發現搭火車都快20分鐘,幸好沒被那位工作人員騙了,朋友在科隆郊區的一間醫院工作,想不到真的很偏僻,天空一直下著雨,真是令人抓狂!走進醫院大廳,感覺就跟台灣的醫院差異很大,醫院的病患不多、裝潢設備簡單卻很溫馨,我坐在大廳等待車越前來,一不小心打翻了咖啡,小小的一個紙杯裝要2歐元,就是貴。
下午16時朋友出現後的第一個反應是:我竟可以找到這麼偏僻的地方。到他宿舍把行李卸下後,我們就搭車前往科隆市區的一間中東料理餐廳用餐,滿滿的一大盤食物僅7.7歐元,晚餐後,我們很隨性地在市區逛逛,後走到萊因河去看夜景、吹吹晚風,很美好的一個夜晚。
隔天起床車越帶我去萊因河畔散步,我一直記得那條小徑很美,如同在電影或雜誌上看到的畫面一樣,Porz這個小鎮距離科隆還有一段距離,算是德國的小鄉村,人口和車輛相對也少,在這裡生活步調緩慢舒適,但對於習慣在台北生活的我們,應該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中午我們決定再去科隆市區逛逛,但選擇在萊因河的右岸下車,如此可以盡覽科隆大教堂和市區的建築物,順便可以參觀萊因河,再沿著橋慢慢散步過去市區,我們坐在科隆大教堂裡面,看著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物、聽著教堂裡響起的悠揚琴聲,享受了一個平靜的午后。
短暫在科隆停留兩天,明天清晨要繼續搭乘巴士前往首都柏林拜訪另一位德國友人,當初看到旅遊書籍推薦才會購買eurolines pass,但發覺這個pas挺不好用,必須要跨越邊境才能使用,但德國境內的城市就不適用,故我必須再花費48歐元購買從科隆到柏林的車票,真是殘念!

柏林(Berlin)

醒在科隆清晨的5時50分,車越送我到科隆車站搭巴士,因為天氣有些寒冷,沿路上我們幾乎沉默不語,我們在巴士站彼此擁抱說再見,然後我上車將車票遞給司機,看著車越離去的背影越來越遠,在歐洲旅行第一次有孤單的感覺,我就是不喜歡分離滋味。
從科隆到首都柏林約莫11小時的車程,但我喜歡搭巴士的原因是可以欣賞沿途的景色,德國鄉村有許多地方都滿美的,尤其正值秋季時分,許多樹葉都轉黃或火紅,加上街道上滿地的落葉,儼然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德國人和日本人一樣做事有效率、講究準時,巴士在18時15分抵達巴士總站,我的德國友人Benedikt也已經在那裡等候,見面時當然要先來個大大的擁抱,今天感覺有點累,洗完澡就躺下好好睡覺。
德國友人上班日,我就自己買「一日券」打算好好地認識柏林這個城市,一日券真的很經濟實惠,火車、地鐵和巴士都可無限次通用,我便看著旅遊地圖開始進行探索,而柏林市區密密麻麻的交通路線很快就被我征服搞定。柏林市區分為兩大區域:動物園車站、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周邊,此也是觀光客聚集的主要地帶,我選擇先搭車到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再沿路慢慢逛到布蘭登堡門(bradenburger tor),布蘭登堡門是東西德統一的最大象徵,該門建於1788至1791年,為普魯士王國的凱旋門,據說是以雅典神殿的門扉作為設計靈感來源,在門上設置著勝利女神雕像與四匹馬的兩輪戰車雕塑,而這座勝利女神雕像也在1806年拿破崙大敗普魯士之後,當作勝利品帶回法國巴黎,直至1814年才又歸還,如今成為德國統一的重要精神象徵。
接著,我沿6月17日大街走到勝利紀念柱(siegessaule),再搭車去柏林中央車站(berlin hauptbahnhof)、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 platz),同時參觀了世界鐘、紅色市政廳、柏林大教堂、博物館、柏林紅堡大學等等,柏林中央車站是座落於2006年5月的摩登建築物,車站規劃為立體空間,我很喜歡車站呈現出的時尚感。最後一個行程當然是必看的柏林圍牆博物館(museum haus am checkpoint charlie),這個博物館紀錄著圍牆砌起的過程,還有當年企圖穿越圍牆到西方世界的人們故事,如此寫實地讓人感受到過去的無情歲月。
整體而言,我並沒有很喜歡柏林這個城市,戰爭破壞了多數的建築物,加以柏林環境的確較為髒亂些(與荷蘭、比利時相較)。不過,我在柏林沒有遇到火車、地鐵查票經驗,這種採開放且信任的方式,要是在亞洲多數國家實施的話,應該會有一堆人選擇逃票,但在歐洲被抓到可是會被重罰,例如在德國未購票上車被查獲就是40歐元;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歐洲的火車地鐵是可以飲食的,要是臺北捷運也開放的話,我相信車廂裡面應該會有一堆垃圾,所以德國地鐵的車廂能夠維持這樣乾淨,已經算是很不簡單了。
※住宿:
A&O Berlin Hauptbahnhof (Lehrter Str. 12, 10557 Berlin, Germany)
※住宿:
HappyGoLucky Hotel+Hostel (Stuttgarter Pl. 17, 10627 Berlin, Germany)

波茨坦(Potsdam)

源自海德堡附近的普魯士王朝,對德國近300年來政治、經濟與文化有著絕無僅有的影響力,從17世紀初期開始,共有11位國王執政,並在1756至1763年的戰爭後一躍成為歐洲強國,自此普魯士王國版圖穩定並開始大量建設,其中又以波茨坦這片由城堡和花園組成的文化勝地最為注目,在史上被稱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
波茨坦美麗絕倫的忘憂宮曾是腓德烈二世(Friedrich II)最愛的夏季行宮,名為忘憂,除迎合當時法國的時尚外,主要是國王本人以此名表明力求親近與清新簡單的心願。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名的波茨坦宣言合約就是在此簽署。
德國友人提議要帶我去柏林郊區的另一個城市波茨坦,他說到那裡需要搭乘火車再轉公車,我倒是沒有任何想法或意見,反正可以多去一個城市也不錯,後來,翻閱了旅遊書籍才聯想到,該處當年因簽署「波茨坦宣言」而聲名大噪。
波茨坦距離柏林很近,適合當天往返的一個旅遊景點,這裡林立著數幢宮殿,最著名的當然就是腓特烈大帝最愛的忘憂宮,忘憂宮(sanssouci)一詞就是「沒有憂愁」的意思,在遼闊的庭園內以忘憂宮為主,共分佈著六座宮殿、劇場與美術館,忘憂宮裡可以看到腓特烈大帝的辦公室,以及他所尊敬的文學家伏爾泰用過的房間等景點;通過宮殿後的台階式庭園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最深處的新宮殿(neues palais)則是耗費六年所建構的巴洛克式建築傑作。最後,參觀完橘園(orangerie)和中國茶館(chinesisches teehaus),我們就坐在庭園的椅子上吃麵包、曬太陽,很歐洲人的生活方式,在歐洲的秋冬時分曬太陽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2012年9月30日的今天是中秋節,我把帶來的蛋黃酥和Benedikt一起分享,這裡的月亮又圓又大,幸好有外國友人的陪伴讓我不會感到孤單。

德勒斯登(Dresden)

10月3日從柏林出發前往捷克布拉格的巴士,途中在兩國邊境的城市德勒斯登停留,因旅遊書籍有介紹這個城市,因此我約略記得這個地名,但巴士在繞行該市區後,當下我便不打算造訪這個城市,感覺沒有吸引我的城市特色;另一個原因是,我害怕到鄉村地方而找不到食物可吃,雖然我知道這個想法很蠢,但我對食物的接受度不高,有著這樣的執著與恐懼應屬合理。
第四個城市應是旅行計畫中的「意外」,原本我就沒打算要到德勒斯登,乃因從捷克布拉格回到德國柏林的student agency巴士途中會停留該城市,故11月23日我就選擇多停留這個點,巴士很準時地在中午12時抵達德勒斯登,背起行囊直接走往A&O找尋落腳的地方。
旅遊書籍並沒多介紹德勒斯登這個城市,我僅能在找到旅館住宿後,向工作人員要一張city map就出去走走逛逛,原以為德勒斯登也是個古老的城市,出乎意料地車站附近出現新穎的廣場、建築物和購物中心,推翻了我在網路上看到的資訊,當然靠近河岸的地方還是保留許多傳統的建築物,但那才是真正吸引我的景點,如:舊天主教宮廷教堂、聖母教堂(Frauenkriche)、文化宮、森帕歌劇院、德勒斯登王宮、次溫格宮、聖十字架教堂。原本並未計劃要到這個城市觀光,對於這樣意外的插曲反倒讓我有更多的感動和驚喜,只可惜僅停留在舊城區而未到河對岸的新市區(Neustadt)。
在市區裡找不到超級市場,又不知道可以吃些什麼?因為這裡盡是有名的豬腳與香腸,我便開始退縮害怕在這個城市,難過沮喪的情緒彷彿又回到9月底的狀態,最後,只好到Subway點餐吃。朋友眼中的我是充滿冒險犯難的精神,但在陌生環境裡我還是會有恐懼與不安,只能在過程中學著去克服困難和處理問題。
短暫地停留德勒斯登後,我就準備搭火車離開回柏林,我購買的火車票是沒有指定座位,同車廂內有一位德國中年女性,我們聊了很多、也分享了很多,她讓我很佩服的地方是,曾經一個人騎乘單車從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到愛沙尼亞。
※住宿:
A&O Dresden Hauptbahnhof (Strehlener Str. 10, 01069 Dresden, German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9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