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有3大特點

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有3大特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爲“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海底 兩萬裏》、《地心遊記》等著名科幻作品。

1、想象力和預見性

閱讀凡爾納的小說,我們會認爲凡爾納一定是個了不起的旅行家。由他的孫子讓-儒勒-凡爾納撰寫的《凡爾納傳》告訴我們,儘管儒勒·凡爾納喜歡旅行,但他對自然環境的描述絕大多數來自於他令人難以置信的抽象能力,“這種能力使他能夠通過想象力置身於他想要展開人物的地方”,即使是小的細節在他豐富的想象力中也變得清晰可見,以至於一些探險家曾認爲他的《哈特拉斯船長曆險記》是“有史以來最了不起的航海日誌”,而他在《氣球上的五星期》中對尼羅河源頭的精確描述令一些學者感到困惑,因爲當這部小說出版時,歐洲學者纔剛剛完成對該河的研究。

凡爾納對他那個時代的科學成就特別敏感。半個世紀以來,“他求助於科學來證實他的幻想,並將其提升到未來某一天肯定會實現的計劃高度”。憑藉他豐富的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他預見到了50年甚至100年後纔會實現的科學成就:穿越非洲變得輕而易舉,人們也可以 到海底和地殼深處,甚至到月球去,這已經成爲家喻戶曉的事情。《海底兩萬裏》中的鸚鵡螺號比羅博工程師建造的潛水艇早了10年。在《徵復者羅比爾》中,出現了飛行器“信天翁號”——在小說的情節中,它的出現很像今天的飛碟。對某種新機械上天、入地、出海等的需求,在我們之前就已經提出了。

2、科學精神

凡爾納始終對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和天文學有着非常強烈的熱愛,這最終導致他選擇科幻小說作爲表達自己的最佳工具。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在凡爾納一貫嚴肅的創作態度上。凡爾納的想象力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始終建立在充分的數據收集和科學證明的基礎上。例如,在寫《從地球到月球》之前,他反覆測量了航天器的彈道軌跡,甚至還向教高等數學的表哥請教。正是這樣,他的劇情雖然非常離奇,但總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可信度。正如教皇在1884年接見凡爾納時所說:“我並非不知道你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看重的是它們的純潔性、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3、寓教於樂

凡爾納在他創作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對自己提出了要求,他的作品都經過了深思熟慮。他的作品將他在旅行、閱讀或生活中的經驗、見解和知識整合起來,並串聯起來。閱讀他的作品不僅是一種文化消遣,也是一堂生動形象的地理歷史和科學知識課,比如凡爾納的代表作《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祕島》和《八十天環遊地球》中的《神祕島》,書中涉及冶金學、爆破學、工程學、水力學、動植物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等,讀後受益匪淺。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https://bailushuyuan.org/novel/traditional/reviews/6

avatar-img
白鷺的沙龍
244會員
49內容數
經典文學閱讀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白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對,那是任何人都難以對付的。(《荷馬史詩》) 2.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哈姆雷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浮士德》) 4.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隨筆集》)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最後一部《越女劍》則創作於一九七○年,十五部長短篇小說寫了十五年(《鹿鼎記》於一九七二年連載完畢後,四十八歲的他宣佈封筆)。其後,金庸又花了十年功夫,對作品進行逐字斟酌的全面修訂,終於完成了十五部共計三十六冊的《金庸作品集》。
第一位:愛倫.坡 愛倫·坡在這串名單當中,推理小說在他的作品裏,與其他作家相比,比例是最低的,但五篇推理小說的基石,卻讓我讀了不下二十遍。那就像是我本身電學領域的馬克士威爾方程式,形式簡單卻威力無窮,彷佛作品擁有自身的意志。
1.她慢慢站起身來,柔情無限的瞧着胡斐,從藥囊中取出兩種藥粉,替他敷在手背,又取出一粒黃色藥丸,塞在他口中,低低地道:“我師父說中了這三種劇毒,無藥可治,因爲他只道世上沒有一個醫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來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會待你這樣……” ——《飛狐外傳》第二十回。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對,那是任何人都難以對付的。(《荷馬史詩》) 2.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哈姆雷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浮士德》) 4.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隨筆集》)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最後一部《越女劍》則創作於一九七○年,十五部長短篇小說寫了十五年(《鹿鼎記》於一九七二年連載完畢後,四十八歲的他宣佈封筆)。其後,金庸又花了十年功夫,對作品進行逐字斟酌的全面修訂,終於完成了十五部共計三十六冊的《金庸作品集》。
第一位:愛倫.坡 愛倫·坡在這串名單當中,推理小說在他的作品裏,與其他作家相比,比例是最低的,但五篇推理小說的基石,卻讓我讀了不下二十遍。那就像是我本身電學領域的馬克士威爾方程式,形式簡單卻威力無窮,彷佛作品擁有自身的意志。
1.她慢慢站起身來,柔情無限的瞧着胡斐,從藥囊中取出兩種藥粉,替他敷在手背,又取出一粒黃色藥丸,塞在他口中,低低地道:“我師父說中了這三種劇毒,無藥可治,因爲他只道世上沒有一個醫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來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會待你這樣……” ——《飛狐外傳》第二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