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管寫投資理財文章是不是自己的最愛,寫了那麼多篇可以說不是很愛嗎?或許再寫下去可以發掘出不同的內容也說不定。而且投資不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嗎?就算到達財務自由的那一天就可以放手什麼都不管了嗎?那也是不可能的。
接續上一篇文章,雖然也可以一意孤行的繼續寫著自己喜歡的文章類型,或許有一天終究會被人所看見,這就是佛系經營。但如果想要加快一點腳步的創作者,就是要多方嘗試才行,自己給自己的定位和別人所給的雖然有落差,但這兩方必然要做調和。先別管寫投資理財文章是不是自己的最愛,寫了那麼多篇可以說不是很愛嗎?或許再寫下去可以發掘出不同的內容也說不定。而且投資不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嗎?就算到達財務自由的那一天就可以放手什麼都不管了嗎?那也是不可能的。
人的一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事情,投資理財絕對算的上其中一項。寫這一種類型的文章,不僅可以逼迫自己思考,也可以帶給別人一些啟發。月光相信,只要能夠引發他人的興趣,不管何時踏進來都是有好處的。而目前月光關注的偏重於投資心理這方面。也就是說,無論可操作的資金是一百萬元抑或是一百億元,在心理層面上不應該有所差距。在投入資金的當下,就要想清楚風險會有多高,自己看錯的話又要如何因應?
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之後,再來看對於各類股需要採取不同的因應措施。建立自己熟悉的類股範圍,在這範圍內要有一定程度的熟悉,這就是月光先前提到的專家會有鑽研不同領域之別。請一位內科醫生來動心臟手術可不可以?月光相信他或她具有這方面的知識,但實際累積的經驗還是跟專門動心臟手術的外科醫生有差距,因為後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持續拉開兩者的距離,但並不是說內科醫生就不懂心臟手術。
因此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自然要選擇把精力先放在觀察自己有興趣的個股上,這樣介紹起來也不會全然陌生而且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例如承熙就把心力集中在研究與介紹營建股上,如此經年累月下來,就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以後記者有這方面的問題想要了解,可能就會直接請教他,順便請他吃一頓壽司郎(笑)。
另外像月光長期收看的各個投資老師影片,他們也是透過不停的製作新影片來累積對於鑽研領域的深度。例如阮慕驊老師就是鑽研美股,而且星期一到五都會發影片,根本就是股市公務員。又像阿格力是價值投資達人,他的投資最給力節目,也會更換不同的討論專題,逐漸增加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當這些老師越來越強的時候,心裡升起的念頭不該是嫉妒,而是應該感謝這些老師能讓自己看到新的高度。越差越遠又如何?只要自己持續投入在這個市場中,一樣能有能見度,也可以有慢慢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