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理財歸理財、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金錢複利三元素-理財、保險、投資】

ψ為什麼要理財歸理財、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呢?

-如果三個搞混在一起,不會產生神奇的化學作用只會降低金錢上的複利效應。

前些日子跟一位賣保險的朋友聊天談到投資型保單及儲蓄險的情況,他說儲蓄險你不能只單看IRR值(內部報酬率)你還要評估壽險、祝壽金等等的保險部分作為計算。

但包含在儲蓄險裡的壽險跟祝壽金等保險「你」用的到嗎?

壽險:要保人死亡後家屬可以獲得一筆錢。

祝壽金:有些是規定95歲或是105歲(依各保險內容而定),如果真的活到那個歲數你還有行為能力花這筆錢嗎?(根據2020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男性:78.1歲、女性84.7歲)

保險公司為了吸引客戶的注意力會把保險性質的商品放在儲蓄裡面,讓客戶以為我買了這個商品就可以一次兼顧到儲蓄及保險,不用再另外花錢購買保險。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也早早算出他賣的商品能獲利多少,而且可以隨時調整商品的宣告利率,如果你有額外比較過會發現購買儲蓄險的保障比一般單純直接購買保險商品的保障還要來的差。

簡單來說儲蓄險就是「儲蓄型值比較高、保障相對低」的保險商品。

在理財規劃上我都以「你」花不花的到的前提下去做思考,如何創造在未來保有一定的錢能夠使用,是在理財規劃上的重點,但能不能有那個命用的到錢也是需要考量的事,就像存款簿裡有再多的0,也沒有前面有個1還來的重要,平常省吃儉用但過世後子女爭產或是辦個百萬喪禮,我想這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理財目的。

進入主題前來談談國內金控公司最會賺錢的三個業別分別為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對照一般服務群眾的項目就是儲蓄(理財)、保險、投資。

銀行業會有理專跟你推銷金融商品或是基金,有些會推薦給你含有保險內容的商品,理專通常不具保險業務員的身分或許他知道客戶的儲蓄及現金流狀況,知道要如何安排,來達到最佳的金錢使用效率,但他們同常也要背負業績壓力,可能會以抽取很高的傭金商品來做推銷...因為不具備有保險專業知識,因此主要銷售保險內容的商品,保障通常都很陽春。

保險業會有保險業務員跟你推銷保險內容的商品,但如果你有接觸過就知道,大部分保險業務員很常一開口就是開始推薦客戶什麼什麼保險你很欠缺對你很重要,或是強調這份保單會賺錢,客戶聽了眉開眼笑就簽約,卻很少去了解客戶的金錢使用狀況,例如年薪大概是多少或是月花費是多少,再來推薦客戶適合買什麼樣的保險商品;反而客戶買了很多保險後才發現每年要繳的保費繳得非常多,進而造成自己生活上的困難,保費繳的多實質保障卻很低,最終荷包滿滿的就是業務員的口袋。

記住保險的用意是來保護資產,是一項花錢的工具不是用來賺錢的投資。

證券業的證券業務員相對銀行及保險業來說就比較沒有販售那先儲蓄及保險結合在一起的商品,畢竟客戶要先有錢才能投資或許會提供良好的投資建議,但很可能推銷一些內扣費用很高的ETF或是基金,像是會一定時間內不能贖回的基金(贖回的話會扣一筆很高的贖回費用及規定的短線交易費),雖然他們的說法是要讓投資人學會長期投資,但實質上這些推出的商品除了績效遠輸市場報酬外相關的內扣費用都很高,這都會侵蝕投資人的金錢。

如果你的思維完全依賴於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領域,就求助專家建議,那麼你將遭受很多災難

下定決心要儲蓄,就購買單純穩定提供孳息的商品或是銀行的定存。

要保保險前先評估自己的財力狀況後再投保,只投保那些自己會承受不住的風險項目。

要投資就要想好自己能不能承受金錢損失的風險,且有沒有能力贏過整體市場報酬,如果沒有就進行全市場的指數化投資把剩下的時間留給自己,去做喜歡的事情。

你有多少的認知就代表你會賺多少的錢。

理財是投資前最重要的基礎,而保險就是保護理財及投資的手段,萬一發生什麼重大事情,就不用賣出先前建立好的投資部位,影響後續的複利發展。金錢管理就像蓋房子一樣需要穩固的基礎才能支撐起上方的荷重,如果搞不清楚什麼是保險、什麼是投資將資金重壓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沒有衡量過其中的風險,就會如遇到強震一般震垮你辛苦工作所累積的儲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找不到啦的沙龍
12會員
6內容數
金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如何利用儲蓄、保險、投資來建立人生的防護網,讓我們可以遊玩名為「人生」的遊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首先你該知道的事是: 1. 它是投資型保單,要自負投資盈虧的風險 2. 它的配息並不是保證一定不變的 3. 保本的特性可能會讓你的保單失效 4. 所謂的保本是身故才有保本 (請訂閱Youtube頻道: Life & Money理財與人生) 明智理財網 https://ifacfp.com
Thumbnail
首先你該知道的事是: 1. 它是投資型保單,要自負投資盈虧的風險 2. 它的配息並不是保證一定不變的 3. 保本的特性可能會讓你的保單失效 4. 所謂的保本是身故才有保本 (請訂閱Youtube頻道: Life & Money理財與人生) 明智理財網 https://ifacfp.com
Thumbnail
理財商品很多種,國人愛存錢,最喜歡的其中之一就是「儲蓄險」,最吸引人的優點就是穩,能在如20年約定期滿後拿回本金還有利息賺,也有保險保障,看似一兼二顧,對於不想或不知道找其他投資方式來讓資金成長的人的確很有吸引力,但儲蓄險看似穩,但仍然「有風險」,而且只適合少數族群,並非適合大部分的人理財方式。
Thumbnail
理財商品很多種,國人愛存錢,最喜歡的其中之一就是「儲蓄險」,最吸引人的優點就是穩,能在如20年約定期滿後拿回本金還有利息賺,也有保險保障,看似一兼二顧,對於不想或不知道找其他投資方式來讓資金成長的人的確很有吸引力,但儲蓄險看似穩,但仍然「有風險」,而且只適合少數族群,並非適合大部分的人理財方式。
Thumbnail
還記得Zoe剛出社會時,家母一直問我要不要買儲蓄險(可能我看起來很不會存錢?)那時的我先前已經稍微看過dcard、youtube上不少人說過儲蓄險的缺點,所以就一直迴避她的問題。但你真的知道儲蓄險是什麼嗎?大家推薦和不推薦儲蓄險的原因是什麼?趕快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還記得Zoe剛出社會時,家母一直問我要不要買儲蓄險(可能我看起來很不會存錢?)那時的我先前已經稍微看過dcard、youtube上不少人說過儲蓄險的缺點,所以就一直迴避她的問題。但你真的知道儲蓄險是什麼嗎?大家推薦和不推薦儲蓄險的原因是什麼?趕快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認為台灣銷售很好的儲蓄險,內涵的保障成分太少,儲蓄險已經變成一種投資商品而非保險商品,於是要求保險公司調高壽險保額與保價金比例,以杜絕保險公司利用高利來吸金。 由於壽險額度需要調高,等於保戶所繳的保費裡要負擔更多的壽險成本,目前的投資環境又處於普遍低利率,因此保險公司無法支付保戶
Thumbnail
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認為台灣銷售很好的儲蓄險,內涵的保障成分太少,儲蓄險已經變成一種投資商品而非保險商品,於是要求保險公司調高壽險保額與保價金比例,以杜絕保險公司利用高利來吸金。 由於壽險額度需要調高,等於保戶所繳的保費裡要負擔更多的壽險成本,目前的投資環境又處於普遍低利率,因此保險公司無法支付保戶
Thumbnail
【金錢複利三元素-理財、保險、投資】 ψ為什麼要理財歸理財、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呢? -如果三個搞混在一起,不會產生神奇的化學作用只會降低金錢上的複利效應。
Thumbnail
【金錢複利三元素-理財、保險、投資】 ψ為什麼要理財歸理財、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呢? -如果三個搞混在一起,不會產生神奇的化學作用只會降低金錢上的複利效應。
Thumbnail
儲錢真係咁艱難?儲蓄保險呃人定真着數? 香港人壓力大,生活指數高,人人都想儲錢,期望在未來有「閑錢」去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比如去外國旅行、買樓、買名牌等,甚至是為日後組織家庭以及年老時能過上更優越的生活。但又有幾多人真係可以堅持儲到錢呢?
Thumbnail
儲錢真係咁艱難?儲蓄保險呃人定真着數? 香港人壓力大,生活指數高,人人都想儲錢,期望在未來有「閑錢」去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比如去外國旅行、買樓、買名牌等,甚至是為日後組織家庭以及年老時能過上更優越的生活。但又有幾多人真係可以堅持儲到錢呢?
Thumbnail
提到儲蓄險這類的保險商品,幾乎所有的人都會以內部報酬率(IRR)的多寡來作挑選的指標,它甚至還會被拿來與銀行定存相比;這麼做可能讓你落入錯誤比較的陷阱,畢竟保險的本質與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並不相同,採用保險來做為理財工具之一,應該首重財富累積期間的風險轉嫁功能,其次則是....
Thumbnail
提到儲蓄險這類的保險商品,幾乎所有的人都會以內部報酬率(IRR)的多寡來作挑選的指標,它甚至還會被拿來與銀行定存相比;這麼做可能讓你落入錯誤比較的陷阱,畢竟保險的本質與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並不相同,採用保險來做為理財工具之一,應該首重財富累積期間的風險轉嫁功能,其次則是....
Thumbnail
圖片提供 : Ya Chun Yang 作者 : 蔣竣植 (CFP) 「顧問,您好!能否請教幾個有關儲蓄險的問題?」電話那頭是位財經記者的來電。 這兩年儲蓄險佔了理財文章中許多版面,其主要原因就是儲蓄險的宣告利率較銀行的定存高出許多,而金管會擔心未來市場可能長期處於低利率,保險公司是否能夠維持目前儲
Thumbnail
圖片提供 : Ya Chun Yang 作者 : 蔣竣植 (CFP) 「顧問,您好!能否請教幾個有關儲蓄險的問題?」電話那頭是位財經記者的來電。 這兩年儲蓄險佔了理財文章中許多版面,其主要原因就是儲蓄險的宣告利率較銀行的定存高出許多,而金管會擔心未來市場可能長期處於低利率,保險公司是否能夠維持目前儲
Thumbnail
保險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在於「用小小的錢買大大的足額保障」。 保險的本質,不過是人類互助下的產物。 而儲蓄險卻是儲蓄+保險的四不像產品,推銷儲蓄險的話術想必各位都耳熟能詳就不再贅述。 儲蓄險的風險,大家在購買前真的有清楚嗎 ?  看周遭人都買就連事前功課都不願意做,但那畢竟是你辛苦工作得來的積蓄,那
Thumbnail
保險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在於「用小小的錢買大大的足額保障」。 保險的本質,不過是人類互助下的產物。 而儲蓄險卻是儲蓄+保險的四不像產品,推銷儲蓄險的話術想必各位都耳熟能詳就不再贅述。 儲蓄險的風險,大家在購買前真的有清楚嗎 ?  看周遭人都買就連事前功課都不願意做,但那畢竟是你辛苦工作得來的積蓄,那
Thumbnail
最近有一則新聞提到,號稱「保證保本」的投資型保單,10年期滿時居然領回的金額比本金還低,讓這個不只自己有買,還推薦親朋好友買的保險業務員憤而向金管會檢舉。
Thumbnail
最近有一則新聞提到,號稱「保證保本」的投資型保單,10年期滿時居然領回的金額比本金還低,讓這個不只自己有買,還推薦親朋好友買的保險業務員憤而向金管會檢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