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誤會,我不是要教你如何當渣男渣女,也不是要來探討渣男渣女的行爲。這篇文章想與各位聊聊,在兩性關係裡存在的盲點與責任,以及如何善用領導力讓自己在每段傷感期能好過一點,減少自責,走出逆境。
感情裡,總被誤解的「加害者」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在兩性關係裡主動提及分手的人,總容易被冠上「錯的人」稱號,如果是和平分開倒還好,但如果是在另一伴不情願下被分手,這個錯的人還會被冠上一個稱號叫「加害者」!
有趣的是,在現代的世界裡,很多人都發號著「做自己」的稱號,要勇敢的說出心中的想法,那為何兩性之間選擇做自己而提分手的人卻變成加害者了呢?尤其,當分開的原因是兩人相處不快樂了、溝通無效了或關係已經不健康了,分開對彼此而言,或許是一種較為健康的處理方式不是嗎?
然而,處在被社會言論框架的世界裡,有些人為了不背負罪名,於是選擇繼續待在不健康的關係裡,繼續隱藏自己。
值得思考的是:加害者一定都是錯的嗎?
感情裡,總被關懷的「受害者」
被分手後產生了傷心、委屈、無助、自卑等負面情緒,因此有了渴望被關心、同情、訴苦與諒解等心理需求,只因我是被分手的一方,只因我是心理被劃上一刀的一方,只因我還愛著對方,只因我是受害者…
與人傾訴心裡的不悅是個健康行為,得到關懷與支持能獲得些許的正向能量,而這能量能讓受傷的人願意嘗試走出傷害,於是我們告訴自己與身邊的人:「我要重新開始、我要變得更好、我要愛自己、我會走出傷害。」有趣的是,真的走出來了嗎?各位應該都看過有類似情況的人,喊著要重新振作,但實際行為卻反之,對吧!
值得思考的是:受害者一定都是對的嗎?如果是錯的,為何總有人想繼續扮演受害者角色呢?
成為受害者,有好處也有代價
多數時,人不會做讓自己吃力不討好的事,選擇持續當個受害者一定有其好處,但凡事是一體兩面,有好處就會有代價,自然就會有自己必須面對的感受:
蘊藏著利益:當個受害者,就能持續獲得他人的關心與認同,對這段關係就可以不用負起責任,無需檢討自己該修正的地方,認為都是對方的錯,甚至可以證明我是對的。
伴隨著代價:必須持續的扮演受害者,才能持續獲得同情,才能持續證明都是對方的錯,才能持續對這段關係以及自己不用負責。久而久之,生活停滯不前,停止自我成長,對生命失去熱情,代價極高。
真實的感受:受害者內心長期存有嫉妒、孤單、難過、疏離、憤怒、不快樂,也許還有更多無法與之共處的負面情緒。
既然如此,當加害者可能會面臨與論,當受害者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到底該用何種角色來看待彼此的關係,才能減少對彼此、對自己的批判,協助自己揮別過去,往前走呢?
試著練習當個「第三者」
至此,無論是加害者或是受害者都應該清楚理解,每段關係裡一定都有自己該負起的責任,該檢討的錯誤,而所謂的第三者,指的是「負責者」。
以溝通來說,最常見的就是將話藏在心裡,不願意向對方透露真心話,甚至是展現脆弱面讓對方知道,這是導致關係疏離的常見原因之一。或許,我們該為封閉內心而負責,你認為呢?
另一種情形,永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從不願意嘗試理解對方的想法,甚至是對方的需求,這也是導致關係疏離的原因之一。自私,是我們常犯,也常忘記負起的責任,你認為呢?
如果不練習用負責者的角色來看待關係,這些盲點或許會被永遠遮蔽,導致自己陷入不斷責怪、隱藏自己情緒的狹小空間,這積累久的情緒問題一旦爆發將不可收拾,這不是個健康的選擇。
此刻,如果你正面臨與伴侶間的感情問題,試試看先練習當個負責者好嗎?檢視自己需要負起責任的地方,接著再與對方進行一次溝通。記得,不要讓溝通導向誰做得多,這種比較類型的問題喔。
而面臨分離的你,請先試著拋開與論壓力,或是受害者的情結,練習當個負責者雖然會讓你感到難過與痛苦,但也能協助自己理解該負起責任的地方,讓自己找到關係疏離的可能原因,讓自己有更多的確定性,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害怕是來自於「不知道原因為何而害怕」。
這也說到了,當我在進行領導教練諮詢時,只會對於客戶說出的內容進行提問,畢竟,唯有讓客戶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才能長久解決問題,我要做的就是提出問題,協助對方找到確定性。
練習好好說話
溝通是良藥,如何發揮藥效取決於是否願意在事件裡更換角色來看待事物,不同角色所看到的視野截然不同,自然能看見不同盲點,並優化溝通。
我理解面對感情問題要如此理性很難,然而,要將感性的想法與感受,清楚的表達出來讓對方理解,需要適度的練習理性,而人類一切的理性始於
好好說話。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請記得幫我分享,能將資訊傳遞出去,是寫作者的榮幸。)
我是Kai.You Know That
你好我是楷富,一名健身產業的教練、講師與品牌顧問。
在這裡,我將用文字與你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與分享喔;如果想了解關於教練工作的大小事,歡迎點擊下方連結閱讀「運動教練學」系列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