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呂赫若-牛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作者為呂赫若,台中潭子人,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
本書以一家人出發,書寫生活中發生的事物,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錢,這時無法因應時代做轉變的行業,漸漸被取代、淘汰,在一個沒留下資本的社會低階家庭之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因為沒錢無法轉業,被困在狹窄的身軀之中,被社會啃食,因為沒有金錢,自身妻兒造成負擔,被塑造成無用的人,養不起一個家庭,在父權社會中,並沒有完成做一個父親的責任,因為收入不足,連做人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在環境之中苟延殘喘。
悲哀與無奈,一直不斷勾起在此時觀賞的我,如今成長的過程之中,我沒有遭遇這一些經歷,無法深切的感同身受,但看到此等情況,心中同有不忍。現在我有的生活並不是理所當然,儆醒我當珍惜,並努力的活著。
本篇牛車一文來自日據時期 台灣小說選讀,由許俊雅編。
此篇為架空世界的反烏托邦世界,在故事之中我想探討何謂道德等等,這篇也是我的第一篇小說喔,喜歡可以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窗外的綿綿細雨,孤獨的我正穿梭在靜謐的小巷,行走途中令我不禁思考,下雨除了濕黏之外,對我的印象是什麼?我回想我住過的城市,每每都是雨季較長,由於習慣,讓我對潮濕不做過多思考。
窗外的綿綿細雨,孤獨的我正穿梭在靜謐的小巷,行走途中令我不禁思考,下雨除了濕黏之外,對我的印象是什麼?我回想我住過的城市,每每都是雨季較長,由於習慣,讓我對潮濕不做過多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對於捷克,想到的有好山、好水、風景美好的斯洛伐克,以及最多人被提起的「卡夫卡」、「布拉格之春」和「絲絨革命」。 捷克和臺灣,分別位於歐洲的中心與亞洲的邊陲,彼此距離超過了九千公里。然而,歷經歡騰、噤聲、反抗、和平,二十世紀前後,捷克與臺灣各自劃出屬於那個歷經高壓、禁錮和渴望自由的筆墨。
Thumbnail
到陸角銀來看「旅圖漫者」,是繪師Sophia Ji以塔羅牌為主題的創作個展,繪師花了很長時間,研究韋特塔羅系統。
Thumbnail
奇美博物館的「畫師們」這個展覽,以十六至時十七世紀的尼德蘭繪畫時代為主軸,來告訴大家,當時繪師們的作畫環境,模式與策略,帶我們走進「百家爭鳴的尼德蘭繪畫市場」。
Thumbnail
年輕吃苦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年輕是本錢。但是中年以後發現苦也沒有比較輕,一直到晚年,苦終於稍退了一些,身體卻出毛病,終其一生都在吃苦受罪,沒一刻清閒。許多老先生老太太都有相同的生命歷程,早期的台灣社會普遍清苦,為了養家育兒,人人吃盡生活的苦,大家都一樣累,所以沒有人會抱怨,無端怨天尤人。有福緣有智慧的
Thumbnail
本篇故事以老牛伯的生活經歷為主題,展現了他在艱難的環境中如何堅持努力,守護家庭和追求夢想的智慧與勇氣。老牛伯的堅韌性格,與對孩子的關愛,讓人感受到即使面臨重重困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快樂與希望。透過Simple的敘述,本文讓讀者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同時反映了家庭與社區的深厚情誼。
Thumbnail
女人真是妖魔。生活中如果到處都看到雙美的影子,則會奇妙地被她的愛情所牽絆住,而導致心靈崩潰。由於他害怕這種事發生,一直離她遠遠地。 ──呂赫若,〈女人的命運〉
Thumbnail
會收看這部影片,是被飛機上的簡介所吸引,說這是一部日本賣座很好的動畫片,應該是第三或第10高票跑吧!? 這部片一開始,從動畫的 細膩來看,非常類似宮崎駿老師的作品,但是爬網之後,發現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下面這篇文章有人做了比較,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這部片的背景故事,並沒有做清
Thumbnail
《家庭矛盾》 時代創造奇蹟,國家安定,百姓才有未來。百業興起,人民開始忙碌。士、農、工、商,戰後一切開始,缺一不可。 阿俊也謀了出路,轉做雞鴨仲介。跟自己大伯借錢,買一部日本進口鐵馬腳踏車,四處到鄰近莊稼人收買生養雞、鴨、鵝,賺取中間差價。再以燃煤火車裝上竹簍,從通霄鎮運送至台北。台北是台灣省都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不同於其他冒險動畫以血脈噴張的戰鬥為主,反而以英雄的逝世作為開場,慢慢的、溫溫的情感流動更讓人感受到這10年時光之於主角芙莉蓮有多麼的重要。10年的時光對於芙莉蓮來說不到人生的百分之一,但卻是這不到百分之一的時光讓她理解了與人相處的情誼,並決定展開一趟名為「再見」的旅程。
Thumbnail
大家對於捷克,想到的有好山、好水、風景美好的斯洛伐克,以及最多人被提起的「卡夫卡」、「布拉格之春」和「絲絨革命」。 捷克和臺灣,分別位於歐洲的中心與亞洲的邊陲,彼此距離超過了九千公里。然而,歷經歡騰、噤聲、反抗、和平,二十世紀前後,捷克與臺灣各自劃出屬於那個歷經高壓、禁錮和渴望自由的筆墨。
Thumbnail
到陸角銀來看「旅圖漫者」,是繪師Sophia Ji以塔羅牌為主題的創作個展,繪師花了很長時間,研究韋特塔羅系統。
Thumbnail
奇美博物館的「畫師們」這個展覽,以十六至時十七世紀的尼德蘭繪畫時代為主軸,來告訴大家,當時繪師們的作畫環境,模式與策略,帶我們走進「百家爭鳴的尼德蘭繪畫市場」。
Thumbnail
年輕吃苦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年輕是本錢。但是中年以後發現苦也沒有比較輕,一直到晚年,苦終於稍退了一些,身體卻出毛病,終其一生都在吃苦受罪,沒一刻清閒。許多老先生老太太都有相同的生命歷程,早期的台灣社會普遍清苦,為了養家育兒,人人吃盡生活的苦,大家都一樣累,所以沒有人會抱怨,無端怨天尤人。有福緣有智慧的
Thumbnail
本篇故事以老牛伯的生活經歷為主題,展現了他在艱難的環境中如何堅持努力,守護家庭和追求夢想的智慧與勇氣。老牛伯的堅韌性格,與對孩子的關愛,讓人感受到即使面臨重重困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快樂與希望。透過Simple的敘述,本文讓讀者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同時反映了家庭與社區的深厚情誼。
Thumbnail
女人真是妖魔。生活中如果到處都看到雙美的影子,則會奇妙地被她的愛情所牽絆住,而導致心靈崩潰。由於他害怕這種事發生,一直離她遠遠地。 ──呂赫若,〈女人的命運〉
Thumbnail
會收看這部影片,是被飛機上的簡介所吸引,說這是一部日本賣座很好的動畫片,應該是第三或第10高票跑吧!? 這部片一開始,從動畫的 細膩來看,非常類似宮崎駿老師的作品,但是爬網之後,發現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下面這篇文章有人做了比較,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這部片的背景故事,並沒有做清
Thumbnail
《家庭矛盾》 時代創造奇蹟,國家安定,百姓才有未來。百業興起,人民開始忙碌。士、農、工、商,戰後一切開始,缺一不可。 阿俊也謀了出路,轉做雞鴨仲介。跟自己大伯借錢,買一部日本進口鐵馬腳踏車,四處到鄰近莊稼人收買生養雞、鴨、鵝,賺取中間差價。再以燃煤火車裝上竹簍,從通霄鎮運送至台北。台北是台灣省都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不同於其他冒險動畫以血脈噴張的戰鬥為主,反而以英雄的逝世作為開場,慢慢的、溫溫的情感流動更讓人感受到這10年時光之於主角芙莉蓮有多麼的重要。10年的時光對於芙莉蓮來說不到人生的百分之一,但卻是這不到百分之一的時光讓她理解了與人相處的情誼,並決定展開一趟名為「再見」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