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儀式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突然發現,距離我們搬去北京,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了。
也就是說,下個月的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在北京了。
實在很難想像,我們在南京已經一年了,更難想像的是,我們再過一個月就要搬走了,我想我們大概也沒有甚麼機會會再次搬回來南京,這幾天早上帶點兒出門的時候,都會隨手錄影,紀錄一下點兒跟我這一年來每天散步的地方。
我現在回想起來,點兒其實是我每天探索南京市區的最佳拍檔。
剛到南京的時候,我們每天早上都會隨意挑選家裡附近的一條馬路,隨意散步,感覺有一點像是城市探險一樣,這邊看看,那邊逛逛,走累了,就會坐在路邊的小公園休息一下再回家,有時候光是一個早上,可能就會逛上一兩個小時才回來,沒有多久,我跟點兒就把方圓百里的巷弄都給摸清楚了,這也是老吳常常笑我跟點兒就像是里長一樣,每天出去巡邏。
來了一年之後,現在的點兒已經有她自己喜歡的路線,每每走到某一個路口的時候,她會很固執的拉著我,往她想要去的方向走去,當然,絕大多數的時間都不是回家的路線,大部分的時候我都順著她,讓她選擇她自己想要逛的地方,但也有些時候,就像上個周末的早上,我自己帶點兒出門,老吳在家開電話會議,一個半小時之後,老吳打來問我:你跟點兒要從火星回來了嗎?
有時候就是散步散過頭了,她完全不想要回家。
我有時候在想,這大概就是我跟點兒之間的儀式感。
所謂的儀式感,倒也不一定是那些很有規律,一定要井井有條才算是儀式感,
如果說儀式感的定義就是讓自己每天日常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話,那每天早上跟點兒的散步時光,就是讓我發現日常裡更多小確幸的儀式感。
其實,生活的儀式感跟物質並沒有很直接的關聯。
每天拍攝的夕陽,也很有儀式感。
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由細碎又普通的小事所堆疊起來的,或許就是這一些的小事情,讓我們可以快樂的,積極的,在這個功利的世界裡,看到不同的生活美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奔五的老少女的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跟老吳一起來上海出差,過往我都喜歡住在靜安區,但這一次因為配合老吳開會地點的安排,所以就選在了外灘。 外灘的建築物都非常有特色,每一棟隨便拿出手都是歷史建築,酒店本身的大樓當然也不例外,建造於1934年,由英國設計師設計,上海當地建商營造,歐陸風格的建築,就是一貫外灘建築的風格。
我那天看到一段李銀河老師一篇文章,她說道,生活家這個詞,第一眼看去,會讓人有一種罪惡感。 因為東方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所養成的價值觀大多都是以工作哲學為主要,工作是人生的第一要務,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若是稍微停下來發呆,就會有一種罪惡感。好像生命就被浪費了一般。 就像是那個膾炙人口的漁夫故事。
據老吳本人說,他以前從來都不過情人節。 老實說,我對他這句話,心存很多懷疑。 畢竟,我也是看過他以前一大把情書的,我就不相信他年輕的時候,沒在慶祝的。 大概是年過50之後,發現慶祝來慶祝去,女朋友都變成前女友,覺得這投資回報率挺低的,最後才乾脆不投資。
昨天中午左右到上海,去海關那邊清關,等到我事情辦完出來,已經是下午3點。 找了餐廳坐了下來,喝杯茶,吃個算是有點晚的午餐。 我很喜歡這種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晚上搭高鐵回南京。 到家的時候,剛好老吳準備要下班,就順便簡單煮了水餃給他做晚餐。
因此這種下雪的日子,就成為了我童年時期的一種快樂的象徵,現在每每看到下雪,心裡都會有一股說不出的幸福感,我想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他的打擊是並不是因為我的指數比他好,他的打擊是來自於他自己覺得自己的飲食習慣是最標準的,但,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我這兩天正在看大陸作家”李銀河”寫的一本書,先介紹一下李銀河這個人,她是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遺孀,是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我也是那天無意之中在書店看到她的書,順手拿起來閱讀了幾頁,覺得喜歡,便買了回家。 這天讀到這一篇,生活美好與否,只在一念之間。 而,精神上的愉悅,就更只是在一瞬間。
昨天跟老吳一起來上海出差,過往我都喜歡住在靜安區,但這一次因為配合老吳開會地點的安排,所以就選在了外灘。 外灘的建築物都非常有特色,每一棟隨便拿出手都是歷史建築,酒店本身的大樓當然也不例外,建造於1934年,由英國設計師設計,上海當地建商營造,歐陸風格的建築,就是一貫外灘建築的風格。
我那天看到一段李銀河老師一篇文章,她說道,生活家這個詞,第一眼看去,會讓人有一種罪惡感。 因為東方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所養成的價值觀大多都是以工作哲學為主要,工作是人生的第一要務,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若是稍微停下來發呆,就會有一種罪惡感。好像生命就被浪費了一般。 就像是那個膾炙人口的漁夫故事。
據老吳本人說,他以前從來都不過情人節。 老實說,我對他這句話,心存很多懷疑。 畢竟,我也是看過他以前一大把情書的,我就不相信他年輕的時候,沒在慶祝的。 大概是年過50之後,發現慶祝來慶祝去,女朋友都變成前女友,覺得這投資回報率挺低的,最後才乾脆不投資。
昨天中午左右到上海,去海關那邊清關,等到我事情辦完出來,已經是下午3點。 找了餐廳坐了下來,喝杯茶,吃個算是有點晚的午餐。 我很喜歡這種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晚上搭高鐵回南京。 到家的時候,剛好老吳準備要下班,就順便簡單煮了水餃給他做晚餐。
因此這種下雪的日子,就成為了我童年時期的一種快樂的象徵,現在每每看到下雪,心裡都會有一股說不出的幸福感,我想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他的打擊是並不是因為我的指數比他好,他的打擊是來自於他自己覺得自己的飲食習慣是最標準的,但,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我這兩天正在看大陸作家”李銀河”寫的一本書,先介紹一下李銀河這個人,她是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遺孀,是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我也是那天無意之中在書店看到她的書,順手拿起來閱讀了幾頁,覺得喜歡,便買了回家。 這天讀到這一篇,生活美好與否,只在一念之間。 而,精神上的愉悅,就更只是在一瞬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個人、一本書、一瓶飲料、一張野餐墊,是我基本的配備。
Thumbnail
作為極簡主義者,我將分享如何打造簡約MUJI風的租屋空間,以及在限定的空間中,以白色和原木色為主的傢俱和收納技巧,讓整體空間看起來更俐落、簡單並且增加視覺空間。我的生活儀式感:留白也是一種美。
Thumbnail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Thumbnail
其實我每天的生活都有固定的行程,早上去晨泳、再來寫文章、練吉他和鋼琴,一下子早上就過去了,中午休息到兩三點,下午不是去健走、逛街,不然就去唱歌。 這樣的儀式感對我很重要,因為我正在做一些每天固定的事情,這些事情是我所喜歡、或對我有意義,於是就產生了意義感。 就拿工作來說,每天都去工作,好像一種儀
Thumbnail
2021 也在疫情中即將渡過尾聲,今年你過的好嗎? 在家工作超過半年目前仍然持續著,習慣在 IG 和 google meeting 上與同事朋友交誼的日常,把生活一切搬到元宇宙上進行似乎是可預見的未來。
Thumbnail
建立生活儀式感可能需要多一點「自我禁止」,也就是刻意在某些時間或地點不做某事的自制力。去做,很容易!不做,很困難。但當自己下定決心在某時段不做某事,到了可以做的時候就特別有儀式感,我就是這樣來區分宅居生活的平日與假日。
我最近驚訝到原來生活的儀式感其實是好好吃飯也或許就是好好的下廚(搞定自己要吃的東西)。這念頭是因為我在這段時間內覺得生活沉悶時,到Youtube看到別人的Vlog後得到的想法。就只是紀錄烹飪的Vlog,但看的人卻非常多,看了留言後才知道原來這內容就是人人想模仿的生活的儀式感。
Thumbnail
記得老爸總是愛泡茶,家中沒有繁複的茶道工具,只有基本的泡茶工序,老爸愛喝濃厚的茶,特愛它的回甘,從小薰陶的影響~我也很愛濃厚且回甘的茶。 一般市面上的便利茶,廣告中總是訴求好像現泡一樣的回甘,真的喝了後總覺得味道非常淡,有的甚至像開水一樣~偷工減料是不是太多呢!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個人、一本書、一瓶飲料、一張野餐墊,是我基本的配備。
Thumbnail
作為極簡主義者,我將分享如何打造簡約MUJI風的租屋空間,以及在限定的空間中,以白色和原木色為主的傢俱和收納技巧,讓整體空間看起來更俐落、簡單並且增加視覺空間。我的生活儀式感:留白也是一種美。
Thumbnail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Thumbnail
其實我每天的生活都有固定的行程,早上去晨泳、再來寫文章、練吉他和鋼琴,一下子早上就過去了,中午休息到兩三點,下午不是去健走、逛街,不然就去唱歌。 這樣的儀式感對我很重要,因為我正在做一些每天固定的事情,這些事情是我所喜歡、或對我有意義,於是就產生了意義感。 就拿工作來說,每天都去工作,好像一種儀
Thumbnail
2021 也在疫情中即將渡過尾聲,今年你過的好嗎? 在家工作超過半年目前仍然持續著,習慣在 IG 和 google meeting 上與同事朋友交誼的日常,把生活一切搬到元宇宙上進行似乎是可預見的未來。
Thumbnail
建立生活儀式感可能需要多一點「自我禁止」,也就是刻意在某些時間或地點不做某事的自制力。去做,很容易!不做,很困難。但當自己下定決心在某時段不做某事,到了可以做的時候就特別有儀式感,我就是這樣來區分宅居生活的平日與假日。
我最近驚訝到原來生活的儀式感其實是好好吃飯也或許就是好好的下廚(搞定自己要吃的東西)。這念頭是因為我在這段時間內覺得生活沉悶時,到Youtube看到別人的Vlog後得到的想法。就只是紀錄烹飪的Vlog,但看的人卻非常多,看了留言後才知道原來這內容就是人人想模仿的生活的儀式感。
Thumbnail
記得老爸總是愛泡茶,家中沒有繁複的茶道工具,只有基本的泡茶工序,老爸愛喝濃厚的茶,特愛它的回甘,從小薰陶的影響~我也很愛濃厚且回甘的茶。 一般市面上的便利茶,廣告中總是訴求好像現泡一樣的回甘,真的喝了後總覺得味道非常淡,有的甚至像開水一樣~偷工減料是不是太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