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01《前山報》
◎黃飛霖
捷運列車帶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到士林起始站,探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穿戴品,士林夜市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厚的盛宴。
拚搏夢想的老街區
「士林夜市」是40年來新竄起的地標名詞,居住在這裡的老住戶都說自己是「士林新街人」。士林昔日被稱作「八芝蘭」,在19世紀中葉的一場「漳泉械鬥」中,造成芝山巖與周邊的士林舊街嚴重毀敗,這是一個人心不安的時代,幸賴地方仕紳集結在地資源,帶領各姓族人修建「士林新街」。
以媽祖廟「慈諴宮」為中心,建築一個「井字型」的街廓,內有四方小街蜿蜒穿過,要塞處設有防禦隘門,於媽祖廟前方擊出一條商業運河,後鄰基隆河為屏障,自此成了台北最堅強的軍事堡壘,自此富貴安康,成為後來士林人拚搏夢想的舞台。
職人古早心
士林新街向來以庶民生活為重心,重視學習教育,並發展多元的職人技術,以其得天獨厚的商業位置繁華至今。
慈諴宮前熱鬧聚集的小吃攤,是過去台北農產集散中心。金山農家子弟挑著扁擔,在凌晨時,從魚路古道摸黑翻山而來,廟前魚貫的買客提著煤燈,在天色未亮前趕來批貨,因為煤油燃燒未完全揮發出微微綠光,遠遠一看就像街上鬼火横行,猶如「鬼市」。
大東路的百年老店瑞成棉被與大北路的百年老店-郭合記正宗士林名刀,迄今仍保有匠心古風;大西路的西服店仍可看見老師傅堅守崗位為老客人製作西服,而一旁的裁縫店阿姨的老裁縫機,更窺見了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到了工業社會的影子。
見百年老屋
大東路54號上的「郭琇重琮故居」,是一棟淡雅優美的新式建築,共三層樓高,曾是日本時代彰化銀行板橋支局長郭坤木之子郭琇琮的住家,其為士林知名外科醫師及二戰後台灣社會運動參與者。
老屋在日治時期建成,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與國民政府初期的社會震盪,在60年的沉默無語後,被現在異國料理餐廳的經營者發掘,在有巧心的復築下,分享士林老屋的老故事。士林新街的百年的繁華目前只剩郭家老屋保持活化,也訴說著大時代下一個望族之子的未盡夢想。
小巷市集策展舊城人情味
郭琇琼故居是一棟台北典型的文化長屋,走入三進的屋內穿廊,最後會來到屋內的小廣場,在這裡,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名為舒喜巷「小巷市集」藝文市集。有別於屋外的夜市風情,這裡匯聚20多組手作職人,分享自己手作藝術品。像是一個隱密的桃花源,可以遇見雋永的老感情,重逢久別的美好事物。
「士林夜市」代表了台灣的庶民風情,在美食的背後,從其老屋、小巷與街區有更多在地文化的創意巧思。走入「士林新街」代表 的是在地文化主體,從對夜市空間的味覺與視覺的感官刺激,走向具有歷史傳承與人文風景的情感體驗。
士林新街從筆劃到守成,靠的是每個敢做夢的人堅持與實踐,以其豐富的在地歷史與產業人文,讓我們從夜市人生逐步看見慢城生活,對士林巷弄的文化想像拉寬超過百年的 尺度,來到士林新街,不妨散步走入士林新街的小小巷弄,看見跨世紀的士林老屋,感受隱身小巷弄內濃厚人文的舊城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