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關渡宮占地廣大,參拜完之後走回捷運關渡站再到捷運劍潭站時已過黃昏,士林廟口最著名的就是夜市小吃,此時已經有很多攤位跟觀光客湧現,當下覺得環境上有點嘈雜,果然,參拜完後擲笅詢問拍照事宜,媽祖娘娘指示,之後找一天白天安靜的時候再來拍照..
建立時間:1796年(大清嘉慶元年)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大南路84號
源頭:未知
正殿:主祀天上聖母,龍邊龕斗姥元君(另幾尊似為三官,無法確認,請先進賜教),虎邊龕註生娘娘
龍邊廂房:張府天師同祀孚佑帝君、五穀先帝,關聖帝君同祀文武財神、城隍老爺同祀福德正神
虎邊廂房:玄天上帝同祀開漳聖王、廣澤尊王同祀文昌帝君、魁星爺、地藏王菩薩
正殿拜案桌下:虎爺
很特別的,慈諴宮並沒有天公爐,因此,最大的爐是為「媽祖大爐」,需三炷香,其他爐則一爐一柱,共十柱香。
據《淡水廳誌》記載,天后宮於1796年(大清嘉慶元年)建於芝蘭街(士林舊街,又稱八芝蘭林、八芝到林、八芝蘭),芝蘭街在當時是商業經貿重心,為祈求水運順利,故建立之,並與神農宮同為當地的重要廟宇。
1859年(大清咸豐九年)因為泉漳械鬥,芝蘭街遭焚毀,天后宮與神農宮皆遭祝融,隔年在當地仕紳力主下,重建八芝蘭新街,而天后宮亦於1864年(大清同治三年)重建,並命名為「芝蘭宮」
1875年(大清光緒元年)再次重建,並擴增為兩進,更名為「慈諴宮」,並於1880年(大清光緒六年)正式落成!
在臺灣的媽祖神像一般以黑面居多,有時候就算原本是粉面、金面或是紅面,也會因為香火鼎盛而將神像燻黑,因此會看到很多的宮廟,其神龕上方的木雕匾額都被熏得黑黑的,也因此一段時間後,就需要清理整修。
士林慈諴宮的媽祖神像與千里、順風將軍為超過百年歷史的泥塑神像,在2008年(中華民國九十七年)的時候重修剃面,意外發現被燻黑的粉面媽祖神像,其下竟為金面,因此在當時委員會的決策下,使用擂金的方式重修金面,目前已知有主祀金面媽祖的宮廟有:金包里慈護宮、三芝福成宮、台南大天后與澎湖天后宮(歡迎讀友補充)。
1927年(日 昭和二年),慈諴宮與神農宮同時建行擴建,以宮內中軸線左右分別聘請兩組不同師傅施工拚場(行程中上一個有對場造的是八里開台天后宮),目前宮內仍能看到當時留下的木雕作品。
自2015年(民國一零四年)始,慈諴宮後殿正式動工,除了準備安奉於1996年(民國八十五年)自大陸雕刻的「大媽祖」外,亦作文史館之用,歡迎善信大德支持。
筆者回訪取材時,適逢媽祖生辰當月,並恰好是慈諴宮媽祖繞境活動前日,因此有許多平時看不到的畫面與眾多神轎!